質量管理體系中適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理解

質量管理體系在建立、實施的全過程中都應始終考慮、重視整個體系的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這“三性”的問題,保證體系健康地運行於組織的存在和發展中。組織應就體系的內外環境和現狀進行研究,評價變更、改進體系的需要,並作出中觀和宏觀決策採取必要的措施,以確保體系的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質量管理體系中適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理解

1. 體系的適宜性是要求其適應組織內外環境的特性,即質量管理體系應具備隨內外部環境的改變而做相應調整或改進的能力,以實現規定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一般要關注四點:

1)外部環境的特性:科學技術、質量/環境概念、市場狀況、顧客期望、相關方的期望、社區的期望、法律法規的要求、政府的要求、質量或/和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和其他社會要求等外部環境要素對組織的質量或/和環境管理體系發生的影響;

2)內部環境的特性:組織內部的目標、理念、意識、企業文化、管理習慣、組織結構、人員素質、經濟條件、技術條件、產品類型、過程特點、規模大小、環境因素—環境影響狀況/特點/規模/程度、以及其他管理體系對組織的質量或/和環境管理體系發生的影響;

3)信息交流的特性:質量或/和環境管理體系與其外界之間的人、財、物和信息的交換對組織的質量或/和環境管理體系發生的影響;

4)上述三者“內外環境要素”的變化對組織的質量或/和環境管理體系發生的影響。

因此,質量或/和環境管理體系必須具有適宜性,與這些環境要素相適應,才能得以有效運行,實現目標。

2. 體系的充分性指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過程展開和受控是否全面,也可以理解為體系的完善程度。是要求其應符合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和具有實現產品的績效改進的並使之滿足要求的能力兩方面的內容,一般要關注六點:

1)體系結構,包括組織結構、制度規章結構(反應機制體系)、文件體系、目標指標結構、措施體系、資源配置體系、信息數據庫體系(反應機制體系)等是否充分,構架是否合理;

2)過程和活動及環境因素是否齊全(包括符合標準要求、環境法律要求、環境相關方的要求,且取捨、刪減恰當合理);

3)資源配置是否充分;

4)體系文件是否足夠,滿足要求和需要;

5)所需信息是否足夠;

6)採用方法措施是否完善而適當。

因此,質量或/和環境管理體系必須具有充分性,充分納入標準所要求的各種要素,才能保證體系正常而完整的運作,避免因遺漏造成“體系”的無資源可支撐、無責權可履行、無規章可遵循、無信息可交流、無措施可實施、無記錄可檢查、無監控以改進、無預案以應急等等,從而導致體系表現出殘缺不全的現象。

3. 體系的有效性是要求其能完成策劃的活動和達到策劃的結果。換句話說,即要求其能有效地運行,實現質量目標,一般要關注三點:

1)體系中的各項活動是否按規定完成,關鍵/特殊過程、環境因素特別是重要環境因素是否按規定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否已按PDCA的循環模式實施;

2)過程的輸出,尤其是產品的質量、環境績效是否是否穩定地達到各項規定要求,使相應各方(顧客、法律法規、環境相關方等)滿意;

3)體系的運行是否協調,是否系統性順利順暢、完成既定方針、目標(包括上述兩項活動和效果)。

因此,質量管理體系必須具有有效性,才能有效地保證組織的策劃目的和戰略目標得以如期實現,達到預期效果,從而真正提高組織的管理水平,增強組織的社會地位和市場競爭能力。

這裡可以根據<9.2.1>標準條款,再結合本文可以得出的結論:內審是無法得出適宜性和充分性的結論,因為運用9.2.1的準則進行審核得不到這方面的證據,只能得出符合性和有效性的結論。要評價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應在管理評審中完成。

PS:ISO9001:2015標準原文

9.2.1 內部審核

組織應按照策劃的時間隔進行內部審核,以提供有關質量管理體系下列信息:

a)是否符合:

1)組織自身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2)本標準的要求。

b)是否得到有效的實施和保持。

ISO9001-2015版質量管理體系程序文件標準培訓全套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