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做決斷的速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鬼谷子決篇原文】

  為人凡決物,必託於疑者,善其用福,惡其有患,害至於誘也,終無惑。

  偏有利焉,去其利則不受也,奇之所託。

  若有利於善者,隱託於惡,則不受矣,致疏遠。故其有使失利,其有使離害者,此事之失。

鬼谷子,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做決斷的速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陽勵於一言,陰勵於二言,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

  於是度以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則決之;不用費力而易成者,可則決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為之者,可則決之;去患者,可則決之;從福者,可則決之。

鬼谷子,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做決斷的速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故夫決情定疑萬事之機,以正亂治決成敗,難為者。故先王乃用蓍龜者,以自決也。

  【鬼谷子決篇譯文】

  凡為人決斷事情,一定是因為有了疑惑。得到福就高興,厭惡有禍患。

  災害迫近,最終不會迷惑。決斷應該有利益,失去利益就不會被接受,這就必須依據奇謀。

  如果有利的決策,隱託在不利的表象下面,就不會被接受,從而導致疏遠。

鬼谷子,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做決斷的速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決斷作出卻使人失去利益,決斷作出卻使人遭致損害,這都是失敗的決斷。聖人之所以能使事情成功有五條:事情將成於公開的道理者,用公開道德去決斷;情況隱秘言辭虛偽者,用隱秘之法決斷;道術正直者,用信用誠實的方法決斷;奸邪小人遇危險禍患,用藏匿之法決斷;按照常理出現的,以平常之法決斷。

鬼谷子,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做決斷的速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君道進取於一言,即無為之道,臣道進取於二言,即有為之道,一言、二言和平素、樞機四者參驗使用,決斷必然合乎事理。於是根據過去的事加以揣度,運用將來的事情進行判斷,再以平素作為參照,可行就作出決斷;不用勞費心力而容易成功,可行就作出決斷;要勞費心力遭受辛苦,然而不得已情況下,可行就作出決斷;消除禍患,可行就作出決斷;追求幸福,可行就作出決斷。

  所以判定實情解決疑難是各種事物的關鍵,撥亂反正以決定成敗,是很難做到的事。

  所以先代君主用蓍草和龜甲來幫助自己作出決斷。

鬼谷子,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做決斷的速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事典】孫臏圍魏救趙

  孫臏被同窗龐涓陷害,差點死在魏國。幸好齊國的使者看出他是位奇才,就把他藏在車裡,偷偷帶出魏國,介紹給齊國的田忌。

  田忌是位非常有眼光的政治家。交談之下,他十分賞識這位軍事上的天才人物,就讓他住在家裡,把他視為上賓。

  當時齊國流行賽馬,田忌的馬比起齊王略差些,因此賽起來總是輸。孫臏看了兩場,就對田忌說:“我有個辦法,可以讓你贏。”

鬼谷子,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做決斷的速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田忌說:“怎麼會?明擺著大王的馬比我的要好些。”

  孫臏微微一笑:“你只管多多下注,一切由我來安排。”於是田忌向齊王下了大注。孫臏對他說,“我仔細觀察,你的馬和大王的馬都可以分為上中下三等。現在你就用你的下等馬同大王的上等馬比賽,用你的中等馬與大王的下等馬比,再用你的上等馬同大王的中等馬比。”

  田忌將信將疑,等三場競賽下來,田忌一輸兩勝,竟贏了五千金。

  齊王找到田忌:“平時你總是輸給我,今天是怎麼贏的?是不是做了手腳?”

  田忌說:“平時我的馬胡亂和大王的馬比,所以贏不了。今天我用我的下等馬同大王的上等馬比,用中等馬同大王的下等馬比,用上等馬同大王的中等馬比。這樣我自然要贏了兩場啦。”

鬼谷子,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做決斷的速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齊王想了想,說:“果然高明。不過這道理不是你能夠想出來的,你身後一定有能人指點。”

  “正是。”田忌笑吟吟地說,”今天的事情證實了這確實是位了不起的人才。我正要推薦給大王。”

  於是,他把孫臏引見給了齊王。

  沒過多久,魏國攻打趙國,趙國派使者向齊國求援。齊王派兵救援,孫膜以受刑身殘為由推辭了。於是齊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讓他坐在給車中,為田忌出謀劃策。

鬼谷子,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做決斷的速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田忌要領軍直接去解趙國之圍,孫臏說:“不可。如今梁趙互相攻擊,精兵強將必然外出,國內空虛,不如領兵急奔大梁,攻擊它最薄弱的地方,魏國必然放棄趙國而回兵自救,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舉解趙國之圍,又可以乘機伏擊魏軍。”

  田忌聽從了孫臏的計謀,直奔魏國。圍得魏軍只好慌忙回兵,在桂飛陵受到齊軍的伏擊,被打得大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