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縮的歷史

《人類簡史》第三部分《人類的融合統一》有四個章節,分別是《歷史的方向》《金錢的味道》《帝國的願景》《宗教的法則》和《成功的秘密》。

第三部分相較於前兩部分內容,在閱讀難度上有所加大。對於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史前時代的考古資料相對還較少的,材料引用上就有所欠缺,在論述上就會顯得條例更清晰些。然而,有文字的歷史,那麼龐雜的內容,要用有限的字數將他講述完整,顯然是一件巨大的挑戰。如果按照常規的歷史類著作以故事的方式來陳述歷史事件,那不知道到說道猴年馬月了。作者顯然不想循規蹈矩,那麼另闢蹊徑就是最佳的選擇。

那麼,眾多歷史事件的共性又是什麼呢?作者經過抽絲剝繭式的梳理,試圖為讀者呈現他所理解的歷史。“融合統一”是歷史發展的方向,但既然有“融合統一”,那麼必然就會有“分裂獨立”,因此《歷史的方向》中,作者先是談及了各地各族的文化的不同,正是多元的文化,才有了現實不間斷的融合與統一,這種趨勢在現代社會會更加明顯。作者同時指出,文化的多元,也有它的共性指出,正是因為這種共性之處,雖有爭鬥衝突,但依舊能相融。正是基於這種共性,接下去三章分別從金錢制度、帝國制度和宗教信仰三個角度來探討,人類文明的演化。

讀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先前閱讀的崔仁浩《商道》裡的一個情節。人參商人林尚沃想要獲取朝鮮的人參售賣權,需要獲取權臣樸宗慶的信任。一次酒宴上,樸宗慶對面這一群有求者,出了個謎題:每天出入崇禮門的人到底有多少?崇禮門是朝鮮王朝的代表性層面,每天究竟出入多少人,連出謎者本人也不清楚,更何況於下面這班有求者了。一時間,眾人面面相覷,喧鬧的場面變得鴉雀無聲。然而林尚沃卻巧妙對答:只有兩人,唯“利”與“害”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對於大來說或許真的只有兩人,一種是對你有利之人,一種對你有害之輩。經過這番解釋,其結果自然可以預見,林尚沃最終獲得了全國的人參售賣權,成為富甲一國的一代鉅商。

這段對話看似頗似腦經急轉彎,但林尚沃的對答其實就運用了刪繁就簡,直陳關鍵之處的技巧。對比起來,尤瓦爾赫拉利的敘述也有這樣的味道。歷史故事太多太雜,故事講不過來,那麼最佳的選擇就尋找到這些故事的共性,刪繁就簡,直接指出歷史事件背後的真實,分門別類加以論述。如此一來,我們就會發現《金錢的味道》講的是與錢相關的故事,金錢的誕生過程,金錢其實就是貿易的衍生品,那麼這一章節其實就是講經濟。

以此類推,《帝國的願景》講到了帝國的誕生,也指出雖然有各國政治各有不同,但共性也如此鮮明,帝國延續需要將好故事,這個就是“願景”——目標,帝國的統治者、精英們都是善於講“虛構故事”的人。延續帝國的統治,虛構了各種制度規則,最終是真實與虛擬相融合,這些制度和規則滲入真實的生活,而成為了社會的一部分。那麼,這一節其實講的政治制度。

那麼,第四章《宗教的法則》,講了宗教演變的故事,從遠古時代“泛神論”變為“有神論”,而“有神論”又分“多神論”和“一神論”,接著“二元論”“自由人文主義”‘“社會人文主義”紛紛登場,內容龐雜,概念眾多,這對宗教本不熟悉的讀者來說倒成為閱讀的阻礙。其實宗教講善惡評價,說的就是人們的價值觀和信仰。那麼,這一節就是從宗教的角度來探討信仰問題。

經濟、政治、信仰是人類社會的三大核心問題,顯然作者就是抓住這三大原則來解構人類社會,濃縮歷史。如此一來,歷史故事反而成了論證觀點的材料,歷史事件的細節被弱化,導致故事性被削弱,議論性增強,然而我們閱讀時也就看了不少歷史與現實交雜的評論。當然這些也無疑增加了讀者閱讀與理解的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