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把劉邦寫成個好色的難登大雅之堂的流氓無產者,你認同嗎?

良粉


不對,司馬遷沒有這麼寫。


劉一千五


司馬遷也是普通人,他的遭遇不可能沒有思想情緒,按照常理他必然通過作品呈現他的情緒與思想並貫穿於作品始終,偏見洩憤在所難免,作為文人作為史學家不可能直截了當罵街,轉彎抹角含沙射影是必然的,也就是說不同遭遇不同階層的史學家,情緒立場不同,寫出來的東西不可能完全出於公心做到不偏不倚,難免用有色眼鏡看問題,儘管如此,司馬遷也不會把劉邦寫成“流氓無產者”,他是告訴後人“流氓”不是無產者的專屬,何況每個人都十分清楚他們的祖先們都是無產者出身,誰敢說他祖先從猿到人的過程中始終是貴族?相信司馬遷也不敢說這大話。


用戶105047338372


談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吧,看了司馬遷所著的《史記·高祖本紀》之後,我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劉邦是個流氓的無產者,而是他被司馬遷寫的十分真實,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儘管的《高祖本紀》開篇中,就有大量的神話描寫,什麼真龍之子、貴不可言、帝王之氣,斬白蛇起義等等。但這些描寫都有共同的目的就是造勢,對於劉邦這樣的布衣之人來說,沒有合理的理由,怎麼能替代秦而成帝業。也就是他缺少天命,這種天命怎麼來呢?只能通過造勢讓人認同自己,否則漢的建立就缺少合法性。

按照道德標準去衡量,劉邦顯然不是個君子,他是個善於順勢應時、趁勢而起的人,而且他善於用人、知人善任、從諫如流,這些都被司馬遷真實的記錄下來,不隱惡、不逢迎,就是司馬遷的本色。說劉邦是南登大雅之堂的流氓無產者,這樣的說法我不能接受,也無法接受。

那麼劉邦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劉邦從小就不好務農,不願意在田間耕作,那他的時間用來做什麼?兩件事:一件是讀書,一件是結交天下豪傑之士,為自己建立了廣泛的人脈。同時劉邦通過讀書具備了一定的文化基礎,這也是到後來他能夠勝任泗水亭長這一職務的原因,要知道秦的官吏任命是需要經過嚴格考核的,劉邦沒有一點真才實學無法擔任其職。

劉邦性格有兩個突出特點:一個是豁如,另外一個就是大人長者。所謂豁如就是心胸開闊,不計眼前得失,不計蠅頭小利,可以與天下人共利,這也是現代管理學中所提到的雙贏思維;所謂大人長者,容易接近且待人寬厚,這也是楚懷王當初命劉邦統帥部隊進軍關中的關鍵原因,因此得到了天下人的擁護和擁戴。

劉邦在常人眼裡既不是英雄更不是聖人,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和我們每一個人並沒有什麼分別。但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勤奮獲得了所擁有的一切,這一切都與他的性格特徵與能力特點有巨大關係,他不是某方面的專才,卻是管理方面的全才。也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管理者,因此才能把各方面的專業人才凝聚在一起,形成成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

劉邦,最接近常人的帝王,司馬遷,最接近真實的史家。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