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創作與學生作文,有什麼區別?

百般千尋


文學作品與學生作文,二者的最大區別:

學生作文多是命題作文,文學作品則是個人擬定,標的和寫作內容。

學生作文多以就事論事,邏輯思維推敲小議論文章居多。以思想認識,評論科學,事物具詳作為學生作文質量,高低的唯一評判標準。

文學作品則以故事中的情節,人物內外情感中的交織,多細節,多人物,多場面,多角度表達出著作者的真實水平和文學素質的高與低。

但,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學生作文,二者同時存在有一大共性,那就是感化人,驚動人,鼓舞人和教育人。


鬱香墨


文學創作與學生作文有著本質的區別:文學創作是一門藝術創作活動,學生作文是一門為應對考試的學習寫作功課,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動機不同。文學作品創作動機是現實生活觸動作者思想情感,產生創作衝動,是一種主動的精神活動;學生作文動機是一種充滿功利色彩的被動應對考試活動。目的不同。文學作品創作目的在於反映生活,用高於生活的創作來陶冶情操,為社會文明建設服務,高度自主、自由中,須有著高度的審美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學生作文目的是在單位時間內,用800多字呈現寫作文采,嚴謹的結構,巧妙的構思,敏銳的思辨,整潔美觀的書寫,合乎語法規範的語句,征服閱卷老師,贏得高分,考上大學。

方式不同。文學作品創作方式由作者創作擅長所決定,不被動迎合,不盲目從眾,個性張揚,由此而形成其獨特風格,終成為小說、詩歌、戲劇、散文,以其思想內容奠定其文學上的地位;學生作文必須被動接受文題具體要求的約束,收斂個性,帶有鮮明的功利性、技巧性,儘管要求寬泛,但必須帶著腳鐐跳舞。

時效不同。文學作品一旦問世,就要接受大眾品讀,優秀的作出能夠打破時空限制而廣泛流傳,甚至成為文化瑰寶,流傳千古,比如《詩經》《紅樓夢》;學生作文只面對閱卷老師,其絕大多數作品終於成績產生之時,只有極少滿分作文流轉一時,供學生寫作文學習借鑑,比如《赤兔馬之死》。

綜述。文學作品是作者主動反映社會生活的產物,文學創作是創建精神文明的藝術活動;學生作文是學生為應對考試,被動接受文題約束而寫出的文章。學生在學習作文過程中,學會基本創作方法,提高駕馭語言能力,隨著對生活的感悟不斷提高,有些學生將會華麗轉身,化蛹成蝶,蛻變成一個文學創者。


老樵


文學創作與學生作文,有什麼區別?這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

文學創作與學生作文,雖然沒有嚴格的界線,但有諸多方面的區別。

一、界線不嚴格,但具體的要求、要求的程度不同。

學生作文,不同學段,有不同的《作文教學大綱》,由小學三年級起、中學、中專(職校)至大學,對學生作文的要求逐級提高。而文學創作,其對作品的要求比較嚴謹、比較全面、比較有系統性和文學性。雖然,學生作文的過程和文學創作的過程,都是改造一個人的過程;每一篇習作(作品)的完成,創作者的思想認識、道德認知和價值取向都會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但就事情的性質來看,存在較大差別。

二、兩者之間,概念不同。我們不妨先來對“文學創作”、“學生作文”這兩個概念進行界定。文學創作:是一種複雜的精神生產,是作家對生命的審美體驗,通過藝術加工創作出可供讀者欣賞的文學作品的創造性活動。(田景豐.《文學欣賞·文學創作》,廣西民族出版社)。學生作文: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以某種文體的形式表達出來。(小學、初中、高中的《作文教學大綱》內容大相徑庭,而中專、大專、大學的《寫作教學大綱》的要求就更高了。簡單地說,學生作文是指從小學三年級至大學研究院博士後畢業前的所有在校學生的習作訓練,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某種文體的形式表達出來的習作。而文學創作,是一項精神上創造的活動。

三、兩者的身份不同。這是從群體的人數方面去區別,從事文學創作的人,主要是作家,(也有少數是文學愛好者、學生)。寫學生作文的人,幾乎全部都是尚未畢業的“學生”。

四、閱讀對象不同。文學創作,主要給全社會有閱讀需求的人閱讀。學生作文,其閱讀對象是老師或閱卷者。也有少數學生作文,成為文學作品提供給全社會的人閱讀。

五、虛實不同。文學創作,是一種複雜的精神生產和對生命的審美體驗的活動,文學作品中虛構的居多,當然也不乏寫實的。學生作文,是用筆寫自己的話、寫自己的事,我手寫我心,基本上都是寫真寫實,當然也有虛構的。

六、動機不同。作家或其他人從事文學創作,或者是為了發洩個人情感,或者是為了釋放內心世界,或者是為了揭露醜惡、抨擊時弊,或者是為了歌功頌德、弘揚正氣,或者是為了功名利碌……等等不同目的。他們的動機各式各樣,難以讓人揣測。學生寫作文,其動機基本上都是為了完成學業任務或者為了取得較高的語文分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