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女孩打車遇害,是制度的缺失還是自我意識的缺失

繼上一次空姐打順風車遇害之後,8月24日,一名溫州女孩乘坐嘀嘀打車遇害,人們在心痛的同時,不禁會問,類似的事件怎麼會連續發生。

8月25日凌晨4時,犯罪嫌疑人鍾某在柳市鎮抓獲,經初步偵查,該嘀嘀司機交待了對趙某實施殺害的犯罪事實。

8月25日,嘀嘀就樂清順風車乘客遇害事件發佈道歉和聲明。

嘀嘀女孩打車遇害,是制度的缺失還是自我意識的缺失

然後網上開始譴責和聲討嘀嘀平臺,逝者已去,我們只能心痛和惋惜。事件的發生是偶然還是必然呢?如何反思和防範呢?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嘀嘀的制度如何呢?在我的眼裡嘀嘀就是一個信息平臺,整合需求然後分發供給車主,而問題就出在這些車主身上,嘀嘀的審核應該存在漏洞,無業的閒散人員,以前跑黑車的都有安全隱患,平臺畢竟只是一個企業,一味的譴責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平臺只不過多給點補償,發個道歉,口頭來個整改,風平浪靜以後依然如此。

嘀嘀女孩打車遇害,是制度的缺失還是自我意識的缺失

我們不要只當個吃瓜群眾,因為這樣的事情離自己真的很近,我們隨時都有可能遇到,放棄嘀嘀嗎?或許這是最好的選擇,難道其他的就很安全嗎?不要把自己的生命寄託給別人的制度,只有自己加強防範意識才能救自己。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古人總結的一些自我防範意識非常有道理。

一人不進廟,是說一個人投宿輕易不要去廟裡頭去。因為在中國古代,很多寺廟不真的是寺廟,有很多賊人冒充和尚,在山林或野外蓋一個廟,害人性命,謀取錢財

嘀嘀女孩打車遇害,是制度的缺失還是自我意識的缺失

二人不看井,如同“二人不臨崖”。因為誰知道你的同伴是不是一個傻缺,開玩笑推你一把,你掉下去也就死了,就算不死也得殘廢,後悔就晚了。還有的是怕對方害你,這種情況現在較少,但以前卻不少,經常有人喊著有糾葛的人去河邊、井邊散步,一把推下去,誰都不知道你死哪裡去了。歷史上,只要是一掏井,經常會掏出骨骸來,是憑空而來的麼?

三人不抬樹就更容易理解了。一人只能自己扛,但一般扛不動。兩個人抬木柱,誰都得使勁。三人抬就總有人偷懶,因為三人或三人以上,你很難找出到底是誰不使勁。根本不是其他很多回答中說的兩人可能害另外一人,偷偷都只抬一側盡頭,累死抬前頭的那位,讓他累吐血。

嘀嘀女孩打車遇害,是制度的缺失還是自我意識的缺失

我們打工者一般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如果需要打車,我們會確認車上有幾個人,甚至觀察年齡 ,性別,長相,然後再確定坐不坐,所以如果一個女孩子需要打順風車,一定要結伴,至少車裡有同路的女性,並且主動攀談,不可單獨乘坐,打開地圖導航,一旦發現導航偏離立即採取要求停車,並且把報警電話設置在快捷菜單,不可在車裡瞌睡,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加強平臺的管理制度需要的時間很長,我們除了呼籲企業更快更有效的加強制度,也要加強自身的防範意識,願天下不再有悲劇發生,願天下人一生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