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之学科专业知识:文体知识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之学科专业知识:文体知识

高中语文

文体指文章的体裁。按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按文学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了解文体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更加准确把握文章的形式和内容。

一、文体分类

(一)按表达方式分类

基本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 记叙文

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2. 说明文

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为主要内容,以使人获得知识为目的,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它包括说明书、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3. 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情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证的方法可以分两大类: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直接论证的方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因果论证法;间接证明的方法主要有:喻证法、类比法、归谬法等。

(3)议论文常见的形式主要有论文、杂文、评论等。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之学科专业知识:文体知识

更快的方法是思维导图

(二)文学体裁的分类

文学的体裁有四种: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1. 小说

小说是通过描写环境、叙述情节、塑造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阅读从以下几个方面如手。

(1)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神情等正面描写。鲁迅的《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反映祥林嫂的精神一步步被压垮;鲁智的“打甚鸟紧”反映鲁智深是一个粗人;《药》中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的一系列动作,传神地刻画了他凶残贪婪的本性;《项链》中对马蒂尔德一大段的心理描写,揭示了她的虚荣。

(2)分析故事情节。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可以把握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行为、心理,从而更好的理解人物性格。《雷雨》中周朴园在三是年后与鲁侍萍重逢的时候要撵走鲁侍萍,说明他所谓的记得鲁侍萍的生日,保留鲁侍萍的生活习惯是多么的虚伪。

(3)分析典型环境。小说中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之外,更可以烘托人物,揭示主题。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开始描写鲁镇的酒店格局和不同客人的情况,表现了贫富的悬殊和阶级的对立,以揭示悲剧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对主题(中心思想)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分析环境描写,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按时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发展。

(4)揣摩小说语言

第一,揣摩叙述语言。《祝福》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一句,看似平常实则有深意。此时已是民国,用的是公历,可是人们仍旧只重视“旧历”,这句话暗示了封建力量的顽固和强大。

第二,揣摩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荷花淀》中五个青年妇女探望丈夫前说的话,虽然一人只有一句,却很好地表现了她们伶俐乖巧,或质朴憨厚,或稳重成熟,或鲁莽直率,或忸怩羞涩的性格特点。

第三,体会小说的语言风格。沈从文的语言充满乡土气息,鲁迅的语言犀利深刻,孙犁的语言充满诗情画意。

(5)把握小说主题。要从感受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具体分析。契科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的別里科夫,是一个战战兢兢,害怕一切有用户一切的人,结合沙皇俄国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明白作者的意图是批判沙皇俄国的白色恐怖统治。

(6)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有很多,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最常见的还是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的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从而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有时也用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主人公实际上是老贝尔曼,但是正面描写他的笔墨很少,而是通过另外两个人物——琼珊和苏艾来侧面写出老贝尔曼的仁爱和伟大。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之学科专业知识:文体知识

《三国演义》

2. 散文

“散文”的概念在古今有所不同,在这里仅探讨现代散文。

(1)现代散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

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散文。例如余秋雨的《听听那冷雨》。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说理散文:指注重议论说理,或表达一个观点,或阐述一个道理,或议论某种现象的散文。例如鲁迅的《灯下漫笔》。

(2)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

①体会“神”。现代散文的“神”就是情感,在鉴赏散文时一定要注意体会散文的情感,以激起心中的波澜,产生情感共鸣。

②抓住“形”。所谓的“形散神聚”,我们在阅读散文时只有抓住“形”,才能更好地理解“神”。散文的“形”,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内容的取材上的海阔天空,总很驰骋;二是结构上的机动灵活。我们阅读时,要尽力把握作品的取材和结构上的特征,从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③识得“文眼”。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一遍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文眼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④抓住线索。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的线索,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透过散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以“悲愤”的感情为线索,表达的是对“左联”五烈士被害的悲伤哀痛和对当局残暴行为的愤慨。

⑤分析语言特色。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杰出的散文家语言各具特色:鲁迅的散文语言深刻犀利,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⑥进入诗境。意境由“意”和“境”两个方面组成,它是外物与内情的高度融合,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意境是散文的魂,一篇散文的生命力就表现在意境上。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

⑦把握艺术技巧。散文的艺术技巧包括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多方面的特色。常见的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象征、铺垫、衬托(正衬、反衬)等等,这些手法的运用,往往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突出。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之学科专业知识:文体知识

伤赏析经典散文

3. 诗歌

这里只介绍鉴赏诗歌古诗词的一些方法。

(1)看作者。由于所处时代和生活的经历,每个诗人长期形成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应是大致固定的。比如屈原的爱国情思,陶渊明的怡然自得,李白的傲岸不屈,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旷达乐观,辛弃疾的报国无门等。了解这些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很有帮助。

(2)看时代。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总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很深的印迹,诗歌鉴赏时注意这种社会的外在表象非常重要。比如,同是边塞诗,盛唐时是一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天下为己任的豪迈气概,南宋时则是一种“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无奈伤感。

(3)看诗题。诗歌的内容可能比较含蓄,不好理解,但是题目一般比较直白。例如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如果不看题目,很容易被看成是闺阁诗。但是看了试题就会明白,诗人是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征求张籍的意见。

(4)找诗眼。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诗眼也应该是诗词意旨的窗户,把握了诗眼也就能找到了理解诗词的钥匙。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结尾“怎一个‘愁’字了得”就是全词的词眼(诗眼),国破、家亡、夫死、晚景凄凉,这句话道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

(5)析题材。山水田园诗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或表现归耕之乐、隐居之乐。

送别诗表达依依不舍的离别情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勉励,有期望等。

咏物诗或托物现实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羁旅行役诗多是表达思乡念家之情。

伤春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描写来抒发恋春惜时,或慨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

边塞诗表现边塞风光之美(绮丽壮阔苍凉);反映边疆战士的艰难生活;描写征妇思念征夫,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表现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人民的同情。

怀古咏史诗往往表达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怀才不遇、仰慕先贤等情感。

(6)抓意象。我古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不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因此,抓住了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就可以推知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柳”有惜别之意,“月亮”有思乡之情,“蝉”比喻品行高洁,“草木繁盛”衬托荒凉衰败,……

(7)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这个人物身上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洒脱的李白,《饮酒》中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隐田园的陶渊明……

(8)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语言风格。中国古人非常重视语言锤炼,诗歌本身是凝练的语言,表现力是非常好的。例如杜甫的《登高》,诗中第二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不尽”、“萧萧”、“滚滚”顿时给人一种壮阔、宏大的感受,同时又不免让人感到无限凄凉。落叶无边带着无限的凄凉与壮阔窸窣落下,长江滚滚汹涌而下,永远不会再回来,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凉和壮阔啊。在“无边”、“不尽”、“萧萧”、“滚滚”中我们感受了苍凉,更深味了诗人宽广的胸怀。

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很多种:豪迈雄奇如李白的《将进酒》,沉郁顿挫如杜甫的《登高》,婉约细腻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雄浑磅礴如刘邦的《大风歌》,清新明丽如杨万里的《小池》……

(9)奖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分为如下三类。

一是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二是描写手法。常见的有:渲染、烘托、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

三是修辞手法。常见的有:对比、拟人、比喻、夸张、反衬等。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之学科专业知识:文体知识

诗歌

4. 戏剧

戏剧在文学上实际是指剧本

(1)戏剧的分类。

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按照表演形式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街头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按照题材时代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按照结构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2)戏剧的鉴赏。

鉴赏戏剧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③集中性。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之学科专业知识:文体知识

戏剧艺术

二、文体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在备课时,教师要依据具体的文本的体式的特征进行文本解读。合适的文本解读,有两个特征:第一,阅读取向常态,也就是像正常人(具有较高阅读能力的人)那样来读一个作品。第二,阅读方法要契合这种文章体式本身所要求的。这种体式的文章要读什么,读那些地方?要和法,要有理有据。

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参考钱例群、孙绍振所写的一系列文章。孙绍振曾批评过某高考卷中的一道“诗歌鉴赏”题。该题目要求学生指出对一首诗解释不恰当地一项,“标准答案”是:“‘金黄的稻束站在收个过的秋天的田里’,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以前。”孙先生说:“显然,这是超越了时间和场景的具体性的,确定时间根本没有意义,暴露出命题者对诗歌理念上的外行:抒情诗与散文的不同之处,就是它是高度概括的,超越具体时间的确定性,有利于它的深邃概括。”这里所说的“诗歌理念”,实际上就是诗歌的“读法”——在诗歌中“时间”里,读出什么东西来。钱理群有一篇解读《走向虫子》的文章,题目是“说什么‘理’,如何说‘理’”,文章开宗明义:“要读懂并讲清这篇文章,关键在要弄清其文体:这是一篇说理的散文,而不是描写、纪实的散文,更不是抒情的散文。”因此,文本解读就应该从“说什么‘理’,如何‘说理’”来展开。

好的阅读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不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采用了不当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比如散文,不管是什么体式的散文,不少教师都采用“整体感知”、“重点段分析”、“词语揣摩”的模式,这样的“文本解读”方式,不出问题才是怪事。

小黄老师祝各位学子金榜题名!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之学科专业知识:文体知识

金榜题名天下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