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學習第二天

電子學習第二天

電是什麼?它又是從什麼地方來?所謂的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又是怎麼回事?它到底是怎樣來使我們的電器和各種用電工作的今天就來學習一下電到底是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看百度對它的定義:

電子學習第二天

我們都知道最小的物理量是原子,原子裡有原子核和電子,其中原子核中又有質子和中子,而在汽車維修中我們只要理解質子和電子他們的關係就可以了,我們的質子本身帶正電,電子帶負電,中子不帶電,它們的關係是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帶正電荷,在原子核外的電子則帶相反的負電荷,當質子的數量等於電子數時,我們的整個原子將不呈電性也就是說沒有電了,又當我們的質子數量大於電子數量時我們稱之於陽離子,相反電子的數量大於質子時稱之為陰離子,下圖為原子核結構圖

電子學習第二天

導體最外層只有1個到3個電子,半導體最外層4個電子,絕緣體則是5到8個電子。

電子學習第二天

當然不同的材料導電特性取決於於他們原子外層的電子數量,導體原子外層帶有1-3個電子的材料擁有很好的導電特性,絕緣體原子外層帶有5-8個電子的材料則被稱為絕緣體,而半導體則是原子外層帶有4個電子的材料,他們鑑於導體與半導體之間這樣的材料有硅和鍺。

電子圍繞原子做旋轉運動,但是它被空穴包圍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外力的作用下電子會呆在空穴裡面不動,那麼這時候這個原子核也就不成電性又稱之為中性。

一個原子得到電子,那麼它就變成了帶負電的離子稱作負離子,反之一個原子失去電子那麼它就變成了帶正電的離子稱作正離子。

電子學習第二天

正離子吸引其附近的原子上的電子以保持平衡這樣就形成了電子流動。

電子學習第二天

電子在受外力的作用下會克服原子核的吸引力脫離原子核而產生自由移動形成電流,這種外力有光、熱、摩擦、變形、電壓、磁力等等,那麼電子在脫離空穴以後就會呈現出電性,如果物質經過摩擦後要麼失去電子留下更多的正電荷,要麼增加電子獲得更多的負電荷,這個過程就稱為摩擦生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