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被家暴,長大得抑鬱症機率多大?

躲起來的布偶貓


童年被欺凌

長大抑鬱概率是他人4.8倍

一個“過分的玩笑”,一個“偶發事件”,校方不積極的態度讓該事件“受害方”的母親難以接受。而據記者瞭解,在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的校園欺凌總被弱化。央視曾有一項針對校園暴力的調查,結果顯示,對於學生打人,63.28%的處理方式都是“老師口頭訓誡”。也有心理專家表示,在校園霸凌事件中,只有1/10會得到老師的出面干預,其餘大部分都當作學生之間開玩笑,或是以培養學生自行解決人際矛盾的理由而無視。

但事實上,如果童年遭受欺凌,沒有得到很好的調解和調整,這種陰影可能會伴隨一生的。美國曾有一項調查顯示,小時候被人長期欺凌的,長大後抑鬱的概率是其他人的4.8倍,焦慮是其他人的4.3倍,自殺的概率是其他人的18.5倍。

“小時候被欺凌、被羞辱,可能會讓這些人陷入自我否定,他們會對未來產生迷茫,性格變得悲觀,將來也很難對美好的生活產生嚮往。而對‘施暴方’來說,如果不及時干預,也會助長不良情緒,促使性格向不健康的方向發展,將來容易以強暴的方式解決問題。”瀋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心理科陳爽醫生說。


西紅柿不熬夜


抑鬱症和童年的經歷沒有必然聯繫。

抑鬱症可能是氣質型病變。

也可能是每個正常人都會經歷,只是因個體自我調節能力不同,有的人會很快調試過來,而有的人需要很久,甚至通過藥物治療。


文石


確實會增加長大後得抑鬱症的幾率,但具體增加到多少是沒辦法去衡量的,因為抑鬱症的發病因素是多種因素聯合而成的,而童年的不幸遭遇只能算社會心理因素中的一個方面,還要看遺傳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響,才能最終導致抑鬱的發作。

童年的家暴——童年負性事件

我們說在童年,生理和心理發育都不健全的時候,孩子們是很難獨自面對家暴這樣的負性生活事件的,所以家暴對一個孩子的影響一定要比成年人更深遠,這種影響存在的時間也一定更長。比如之前曾經有一個調查研究,成長於婚姻不幸家庭的孩子,長大後離婚的幾率也要明顯高於家庭幸福的孩子。這就是負性時間對孩子們的影響。

其實童年的家暴作為負性事件,最直接的影響不是是否會在成年後罹患抑鬱症,而是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養成,或者讓其成年後變得更暴力,對自己的孩子使用從家長那裡學來的管教方式;或者在成年後變得更小心,更謹慎,表現退縮,不敢隨意回應別人的接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不過這裡有必要提醒一下,為什麼我們要給孩子們一個幸福的童年,因為在我從事的精神醫學專業裡,有很多精神障礙,比如抑鬱症,比如雙相情感障礙,比如精神分裂症等等疾病的發病因素中,都有童年負性事件的影子,也就是對孩子的影響確實可能讓他比同齡人更容易罹患精神障礙,而且不限於抑鬱症。

抑鬱症的發病因素

很多人覺得抑鬱症實際就是想不開的人,是懦弱的人,可真是這樣為什麼世衛組織還將抑鬱症認定為給人類造成巨大負擔的世界第二大疾病呢?再比如遭受同樣精神刺激,童年同樣曾經遭受家暴的人中,總還是有很多保持精神健康,正常生活的人,那為什麼有的人會發病,有的人就能逆流而上呢?

因為在抑鬱症的發病因素中,除了社會心理因素之外,還要有遺傳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響。簡單的說你的遺傳基因中是否存在抑鬱症的相關易感基因,增加抑鬱的幾率;你人體的生物內環境中的神經遞質:5-羥色胺、多巴胺、去甲腎這三種主要的神經遞質濃度是否有所減低,都會使你感到沮喪,悲觀。

所以童年被家暴只能增加成人後罹患抑鬱症的幾率,但不會出現獨立因素髮病的情況,還要看其它的相關抑鬱症發病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