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的理想、信念是金錢、是生活的比別人好,這個觀點對嗎?你怎麼看?

泰然三月風


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和分析。因為這種現象隨著40年來的改革開放,人們的理想和信仰也發生了質的變化。

我是上個世紀40年代出生的,生在舊中國長在新社會。頭30年是受的無產階級的教育,信的是共產主義信仰。那時侯大公無私,努力為社會主義而獻身,所有一切都是公有的。大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在舊社會里全國絕大多數人過的是飢寒交迫的日子,再加上受地主和資本家的壓迫和剝削,共產黨領導窮人翻了身,當家做了主人,這種幸福的感覺是人人都能提會到的。那時侯對錢看的很淡,能吃上飯,有衣穿,有房住(大都住的草房)就很滿足了。雖然那時候人們還不富。

改革開放了,我們各方面都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變化,腰包裡的錢在慢慢的鼓起來了,再加上少數人富的流油了,人的思想也開始變化了。尤其是那時的年輕人很羨慕,認為這才是他們要追求的。因此錢成了大多數年輕人追求目標。

我們這一代人當然是不贊成這種現象的,因為我們骨子裡裝的是毛澤東思想,認為這樣長期發展下去,對國家,對人都不利,我認為我們這一代人是不讚現在的年輕人的想法和做法的。錢對人來說是很重要,但它不是唯一。對社會的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學習,求知,貢獻等很多方面都是人應該追求的。這種觀念需要改造。我認為,一是從教育入手,一是從體制入手。要根本轉變這種觀念恐怕需要一代人的時間。這是我的理解,不代表任何人。謝謝!


40後17


在理想和信念是金錢至上的社會中生活,將人們分化出兩種不同的社會群體。百分之二十的群體掌握百分之八十的財富,成為金錢的主人,屬於上流社會。百分之八十的群體瓜分百之二十的社會財富,淪為金錢的奴隸,毫無疑問屬於底層社會。

多數人創造的財富,被少數人擁有,似乎不公平。人們都想做金錢的主人,不願意做金錢的奴隸。富者越富,窮者越窮,靠自然法則是無法改變現實的。這種無序的社會狀態,必須要有政策上的干預,使之成為和諧健康整體向上的社會!這就是先進的社會。


夏何方


不贊成。

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農民種了很多地,賺了很多錢,他很得意地說,看看我,我靠著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致富了,發財了!我覺得我很了不起!

我們仔細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嗎?

如果種子不會發芽、綠葉不會光合作用,他能發財嗎?

如果沒有土壤的孕育、土壤不吸收氮氣,他能發財嗎?

如果沒有陽光的照射,他能發財嗎?

如果沒有雨水的澆灌,他能發財嗎?

如果沒有農耕機械製造商、國家政策、交通運輸,他能發財嗎?

比如,路邊的野花,我們曾感恩過嗎?它們美不美?

我們付錢了嗎?

我們澆水了嗎?我們沒有付錢,也沒有澆水,白白得到,卻沒有感恩,這就是“忘恩負義”。

為什麼要講感恩呢?你不知道感恩有多美好。

什麼叫感恩?感恩怎麼產生?感恩就是你去體會他人的辛勤付出,體會他人的辛苦。

我們之所以感恩生不起來,是因為體會不到他人的辛苦。

一個人越感恩,恩就越多。

凡是生命中得到恩典少的人,都是不會感恩的人。

一,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

對於跟我們有怨的人,要去寬恕;對於跟我們有恩的人,要去報恩。

有恩不報,就像地上有個大石頭一樣,會成為人生的障礙。

沒有感恩心的人,就像播種了種子但不會有收成的土地,註定不值錢,人不待見。

二,凡是對你有恩的都要去報答。

想想在你困難的時候,誰幫助了你?

在你迷茫的時候,誰給你指過路?

在你交不起學費的時候誰幫了你一把?

不要把錢捏得那麼緊,哪怕把錢全部用完去報這些恩,都是值得的!

報恩的人才有未來,報恩的人才有福氣,報恩的人上天護佑。

沒有報恩心的人一定要遠離,不可打交道,因為這意味著沒有希望和死亡。

今天,國家給了我們一個和諧的環境,和平的時代,多少先烈用生命才換來新中國,國家花了多大的努力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不報國家的恩那愧對國家,不報答父母、老師的人那是愧對父母師長。

當我們活在鋪天蓋地的恩典中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感恩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