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談中國教育: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琅琊榜首張大仙


馬雲先生是商界精英,其功業足矣成為商業教科書。他所說的這句話,是回到母校杭師大演講時,為激勵母校學子說的,原文大致是這樣的:如果我們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首先要給老師最好的教育。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老師的胸懷就是學生的胸懷,老師的情緒就是學生的情緒。實在用這樣的話語,呼籲社會要重視師範教育,重視對教師的培養,同時也對母校學子們發出呼籲,讓這些未來的教師能夠重視自身的修養和學習,努力提升眼界、胸懷。控制好自身的情緒。結合語境分析馬雲先生的話語,我覺得這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對中國教育現狀、教師現狀,向社會、教育部門和教師做出的必要提醒。就此而言,對馬雲先生所說的話,我是贊同的。

馬雲先生談的是教育整體問題——一個國家教師的學養和眼界、胸懷,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教學的整體水平。同時也決定了學生的整體水平。

在當今這個世界,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科技的競爭力,而科技的競爭力又取決於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的整體教學水準。如果我們的老師的學識和胸懷都成問題。那麼,教出來的學生,其學識、修養的整體水平,也必然無法達不到較高水準。

因此對於馬雲先生的意見,我是贊同的。


00會飛的木頭00


我是一名省重點高中的教師,也是一名班主任,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老師的眼界,影響著學生的眼界,但是程度是有限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先來談一談我們辦公室的一個神人吧,他快退休了,是一個非常非常厲害的老師,把語文問題研究的很透,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就對所有的會議失去了興趣,專心研究他的愛好。他除了語文,其他科目,包括理科物理都研究的很深。有的時候,老師們在辦公室討論題目,他只是笑笑,當我們請教他的時候,他總是三言兩語,直擊重點。他總是強調,任何事物都是有規律的。

作為後輩,我總是向他請教問題,然而,他每次都不直接告訴我答案,只是告訴我要點,讓我研究一段時間,進行彙報,然後點評。每當我有所得時,他也只是淡淡的說,不是他教我的,是我自己領悟的。

後來我直接問他,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我答案呢?他笑笑說,如果直接告訴我,我不會相信的,也領悟不了。

這就是答案了。

我們說大道至簡。有的時候,武俠小說中的世外高人,說出來的武功秘籍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東西,但是一般人領悟不了,反而嘲笑他,就像《逍遙遊》裡的學鳩嘲笑大鵬,因為他不瞭解,境界不夠。

老師對學生都是很真誠的,說的一些道理,難道學生們平時不知道嗎?比如說,現在辛苦,未來幸福;比如說終身學習,比如說......然而,能夠聽進去的,只有少數人,很多學生都是隻顧眼前的快樂,而沒有長遠的規劃。

所以,老師即使有再高的眼界,而學生沒有相關的生活體驗,沒有閱歷,也是無法感覺到的。就好像若干年之後,登高望遠,才能感受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悲壯。


當然,我們說,中國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一定會帶來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然而,就個體來說,卻不是因果關係,只是相關關係。老師的眼界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眼界,但不是必然。要看緣分。

儘管如此,作為一名老師,我還是希望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儘可能的影響自己帶過的每一名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實現個人價值,實現社會價值。

我是一名省重點高中的老師,專注於分享閱讀寫作,教育心理,學習經驗等乾貨。希望得到你的關注,也歡迎留言討論~


陳老師談教育


馬雲所說的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對此我表示贊同。

學識決定眼界,眼界決定格局,格局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強調老師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二是強調老師的眼界高底,也就影響了學生眼界的高低。

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有較高的學識,就決定了他眼界與眾不同。他的眼界與眾不同,那麼在傳授知識過程當中,強調重點,突破難點就遊刃有餘。

有較高學識的教師,他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因而在教授學生過程當中,也能夠傳授學生這樣的方法,而不是像有些教師死講知識,死摳課本,不懂得靈活變通。

有眼界的教師,天文曆法,政治經濟,哲學地理等各方面知識都能夠融進課堂,他講課能夠旁徵博引,生動有趣,深得學生的喜愛。

學生在這樣的老師指導之下,眼界自然與那些只是侷限於課本講授的老師教的學生不同,聽課效果也不一樣。

我在上高中的時候,只有一位這樣的數學老師。他原本是被打倒的臭老九,恢復工作之後來到我校做了一名數學老師。他講起課來,幽默風趣,不僅僅是講數學,還涉及各方面的知識,上課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幾句話就講懂一道疑難問題。學生受益匪淺。



有眼界的老師,視野開闊,對人生有著清醒的認識,能夠引導學生走正路,追求高遠的目標。

這樣的老師,不汲汲於名利。他們目光放的長遠,能夠為學生的未來思考。

有的學生上到高中,都沒有出過本市。眼光狹窄,目光短淺。有眼界的教師,能夠給他們介紹或描繪外面的世界,為學生勾畫一幅未來的藍圖。

有些教師甘當一輩子教書匠,也不多讀書,不多去外面見識一下。他們的眼界狹窄,又怎麼能夠引領學生認識外面廣闊的天地呢。

而有眼界的教師會給學生介紹世界的格局,人和自然的關係,智能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外太空的探索,也給學生介紹生態農業、智能製造、無水栽培等。在學生面前給他們展現了一副廣闊的前景,需要學生們去創造研究。這樣就讓學生樹立起了遠大的目標併為之而勤奮學習。

我初中的地理老師是從城裡來到鄉初中的。他徒手就把中國地圖,世界地圖,以及各省的地形地貌,都能夠清晰的畫出或標註出來。他在我的面前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知道了自己生活區間的狹小和外面世界的廣大。他給我們介紹了他到過看過的祖國的壯麗的山川。因而在我報考大學的時候就報考了離家幾千裡之外有美麗風景的地方。


有眼界教師的為人,也影響到學生的為人。有眼界的教師,胸懷坦蕩,有”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理想,這一理想也引導學生們努力學習,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結束語:教師的眼界決定了學生的眼界。學生能在有眼界的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是一種榮幸。教師應該多學習,來擴大自己的眼界,從而更好的指導學生學習。

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師生能夠共同獲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