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城裡人納稅的錢,為60歲以上老農民增發養老金,是否可行?

琿春徐飛768


什麼城裡人納稅?農民種植養殖沒納稅嗎?城市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大量的農民工,城裡做買賣的,環衛工快遞員等等大多是農民工……你沒聽說嗎:春節假期如果時間長一些,城市運轉會受影響。國家的建設發展,農民同樣做出了貢獻,可農民卻沒有養老金,合理嗎?


tpcxjh


這個問題提的太混:城裡人的納稅錢?現時城市各行各業的工廠,企業農民工佔了大部分,不信試看每年春節上億的農民工往來於打工城市與家鄉,這說明了,城市企業的財富有相當一定的比例是農民工兄弟們創造的,農民工也成了事實上的城裡納稅人。對農村60歲的老人發放養老金體現黨的政策:不光是農民,城鄉居民60歲以上國家也同樣發給養老金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發放養老金不是用城裡人的納稅錢,而是國家財政補貼和全國各企業和全民(包括農村的農民)統籌金投資增值…………發放養老金。為農村60以上老人發放養老金更是理所當然的。




雪峰山行者


不管是城裡人和使農村人,納稅都是國民的義務。不要偷稅漏稅,稅務這東西本來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國家怎麼用,那是宏觀整體調控的問題,我相信體制內自有高人,不用我等屁民操心。但要非說,收來的稅收,能不能用來給農民發養老金,當然可以!必須可以!但你說了不算吧?

當端起飯碗時,不應該把城市和農村分得這麼清!容易給人一種大觀園瞧不起劉姥姥的感覺,這是不應該的!

一、在中國,農民絕對值得尊重!不是稅收能體現的

其實我明白題主的問題,無外乎覺得城裡人交了很多稅,為祖國貢獻了更多稅收。相比之下,農民好像不交多少稅。那這些稅收怎麼用就似乎是一個大問題了。說難聽點,就存在一個誰養著誰的問題了。其實,不能這麼想。

幾十年以前,中國還是一個農業國家,全國還是以農民為主。發展起來也沒多少年,這是在農業支持的基礎上才發展起來的。建國初期,是統一價格的剪刀差強行讓農村農民農業支持城市支持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在文革停課停工鬧革命時,只有農民還在種田,養活著城裡人。那時還要白白交公糧給國家,然後還交商品糧,價格也是國家定的,很低很低。很多國家的建設(水庫,鐵路,公路等等),也都是國家攤派工,沒有報酬,自帶口糧。農民伯伯是為這個國家辛苦付出過的,尤其是現在60多歲的那一批農民,那些付出都體現不在稅收上,但我們也要尊重!

即便是後來的發展,全國幾億的農民工也始終是建設這個國家的主力,說的難聽點,是被社會剝削的主要載體,農民工的工作給很多人其實幹不下去,這不是稅收的問題,可以說中國速度中離不開這些農民。

二、在中國,城鎮居民的養老金也是必須保證的

老一輩的農民給祖國做出來絕對的貢獻,但城鎮居民沒有土地,終身繳納養老保險,確實也應該在退休後給以保證,這也是應該的。其實,國家現在在養老金上投入很大,養老金已經連續16年上漲。這些正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體現。

國家的稅收代表著財政的收入,怎麼使用更是中國經濟和發展的指揮棒,作為一個老百姓來說,不必去糾結用在哪裡,誰該不該用。先富帶後富,協調好各個群體本就是國家應該做的。應該把信任交還給體制內的高人,這就是國家的相關領導部門應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好,咱們可以噴擊,但沒必要去擺扯的那麼清楚,這個錢到底是誰交的?這個錢到底是誰花的?意義不大!

三、千萬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農民,農民和市民本是一體,有不合適的地方可以聯合反映情況

不要看最近這些年,農民交的稅收少,城市居民交的稅收多,就覺得農民在佔市民的便宜。

這是不應該的,我覺得無論是農民還是市民,只要有不滿意,只要覺得不合適的政策,都可以和相關機構去提,去表達自己的意見,讓國家的相關部門去解決這些很現實的問題,而不是去天然的畫隊伍,去仇視另一個集體,覺得自己是被平均值了,這是不應該的,尤其是不應該瞧不起農民。如果有這種想法和看法一定要終止,如果沒有,那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