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间唱将,被誉为大西北秦腔“超女”,高亚玲:秦腔让我快乐

她是民间唱将,被誉为大西北秦腔“超女”,高亚玲:秦腔让我快乐

文|曹斌锋


在大西北特别是陕西省八百里秦川上了年龄的秦腔戏迷当中,有两个“村姑”出身的秦腔“超女”在当地秦腔戏迷中绝对是明星级的人物:一个是商芳会,另一个就是高亚玲了。而高亚玲让人最佩服的地方在于,她不但能唱,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而且能演,做工也不弱于一般演员,这一点来看,她的秦腔修养应该是远在商芳会之上了。她的成功的确是一个奇迹。

高亚玲爱秦腔,30多年来与秦腔结下不解之缘。从农活之余的戏迷、票友唱成了2005年度《秦之声》西北五省总冠军,应邀出演北京人艺话剧《白鹿原》,她是一位民间的且卓有成就的草根艺术家。


戏迷大叫板


高亚玲自称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她生在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金星村,后来,嫁到了邻村工农村。结婚后,她家养了几十头奶牛,她每天清早都要骑着加重自行车驮着两大桶鲜奶在宝鸡市走街串巷。高亚玲是一个“超级女声”,她不识谱,但再难、再长的秦腔戏,她只要听四、五遍就能唱得一个音都不差,而且,她有一幅天生的金嗓子。

2005年到2006年度,她荣获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戏迷大叫板西北五省总冠军,2006年,她到北京与濮存晰、郭达、宋丹丹等著名演员共同参加大型话剧“白鹿原”拍摄与演出,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高亚玲比“超级女声”的李宇春早出名将近一年,而且,“超级女声”唱的歌很多人都能唱,高亚玲的秦腔绝大多数人却都唱不了。在她的领域,她做到了最好。

在生活中,高亚玲也是一个“超女”。在2008年被特招进宝鸡人民剧团以前,唱戏只是她的业余爱好,她自己创办了一个公司,公司的生意还不错。高亚玲说,她有两个愿望,希望能在50岁以前实现,一是出演一部自己当主角的比较有影响的秦腔戏,二是在北京开一场免费的个人秦腔演唱会,按照预算,这个演唱会大约需要150万元。但是,高亚玲不是一个人们想象中的女强人,她“很女人”。高亚玲做事很认真,宝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排练建党90周年大合唱,20多天时间,每一次练习,她都像正式演出一样对待。高亚玲对人很平和,没有一点架子,她唱戏时激情饱满,但平时说话很客气、很温柔,见了文化人,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尊称“老师”。高亚玲现为北京人艺特邀演员,陕西电视台特邀演员,担任宝鸡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金台区第七届政协委员、宝鸡市文联会员、宝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宝鸡房管局行风监督员等社会职务。

对于2005年陕西电视台秦之声的戏迷大叫板想来大家并不陌生。一年一度花枝俏,正月十五闹元宵,戏迷叫板赛事火,不让须眉女儿娇。2006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夜空明月高悬、礼花点点、爆竹声声时,备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秦腔戏迷关注的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戏迷大叫板”2005年度冠军总决赛的最后一场比赛正通过陕西卫视现场直播。在众望所归之下,36岁的宝鸡选手高亚玲终于过五关斩六将突出重围一举夺冠。手捧奖杯、眼含热泪的高亚玲此时此刻的心情真是无限感慨。她不住地在心里对自己说:这是梦吗,这真的不是梦吗?面对鲜花和掌声,性格有些内向的高亚玲显得既激动又平静。评委和观众一致认为:高亚玲的演唱声情并茂、自然流畅;整场比赛中她发挥自如,善于以情驾声,用音色抒发人物的情感,给人极深的印象。她不仅形象端庄、落落大方,而且音色纯正、音域宽润。作为一名业余选手不单让人感觉到她吐字行腔的规范,同时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在“戏迷大叫板”2005年度总冠军的激烈角逐中,高亚玲的脱颖而出是必然的,年度总冠军的荣誉是当之无愧的。

她是民间唱将,被誉为大西北秦腔“超女”,高亚玲:秦腔让我快乐

“草根艺术家”


1971年出生于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金星村的高亚玲从小热爱秦腔艺术,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刻苦的磨练,他成功的成为一名“草根人民艺术家”,并获得多项殊荣。2005年至2006年度荣获宝鸡电视台“西秦戏苑”年度总冠军、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戏迷大叫板西北五省总冠军,同年荣获中国电影百年戏曲大赛陕西省赛区金奖。

2006年5月经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举荐特邀到北京与濮存晰、郭达、宋丹丹等著名演员共同参加大型话剧“白鹿原”拍摄与演出,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同年6月与陈忠实一道做客“艺术人生”,被北京晨报、北京文化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连载,被宝鸡三家媒体联合授予2007年度“宝鸡市十大风流人物”。

2008年5月被宝鸡市文化系统特招进入人民剧团,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演员,是秦腔的后起之秀,被民间誉为草根人民艺术家。现为北京人艺特邀演员,陕西电视台特邀演员,担任宝鸡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金台区第七届政协委员、宝鸡市文联会员。2008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录音录像出版发行首张个人音像大碟《秦声雅韵》,这张VCD碟共分上下两部,收录了《断桥》、《夺锦楼》、《花木兰》等近 20出秦腔传统戏名段,其甜润高亢的嗓音、独特的行腔和俊俏的扮相,使演唱专辑精彩纷呈,叫戏迷大饱耳福。专辑由省戏曲研究院乐队伴奏、省歌舞剧院录音,陈忠实题名 ,李梅任艺术总监。


“冠军专业户”


这几年,高亚玲在陕西秦腔界可算得上名人了。这一切都源于2005年,犹如鸿运当头,她一人包揽了包括“秦之声”戏迷大叫板西北五省区年度总冠军、中国电影诞辰百年电影戏曲大赛陕西赛区冠军等在内的 7枚秦腔艺术大赛金奖,成为名副其实的“冠军专业户”;那一年,被贴上“高亚玲”标签的“正旦”名腔,从宝鸡出发,唱透了整个大西北,唱热了千千万万“粉丝”的心;那一年,著名作家陈忠实牵线她去了北京人艺,和名家濮存昕、宋丹丹同台飙戏;那一年,她在铺天盖地的鲜花、掌声和难得的机遇中,腼腆而感恩地接受了这份上天眷顾,却经过反思沉积,涅槃般蹿出一个念头:要向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发起冲击…… 那一年,高亚玲34岁。 在外人看来,34岁,已然过了戏曲界的鼎盛年华,尤其旦角。可是,正是这和秦腔艺术30多年的分分合合,让一个金台区的农家女厚积薄发,一举成名。

不解之缘


高亚玲和秦腔的不解之缘要追溯到她的幼儿时期,甚至,要从胎教算起。高亚玲出生在一个“准秦腔世家”。说“准”,是因为她的父母都并非专业的秦腔艺术演员,而是民间积极狂热的秦腔爱好者。父亲是市建二公公司普通职工,精通乐器,尤其拉得一手好板胡;母亲是金台区陈仓镇镇政府的职员,爱好文艺活动,一嗓子“须生”唱得有板有眼,是陈仓镇各个文艺自乐班上有名的“活跃分子”。这一拉一唱,两个人在家里没事就能拉起一个“小场子”,遗传基因自不在话下。一开始,亚玲只是跟着母亲一起在家里呀呀学唱,天天曲不离口。后来,只要见到母亲去参加自乐班表演,她就扯着母亲的衣角扭扭捏捏跟着一起去。去得多了,胆子大了,一次在大人们的鼓励下,亚玲开腔一唱,音腔甜美、清澈响亮的小旦唱腔震惊全场,让大人们着实惊艳。这一唱,不仅让母亲看到了她的表演天赋,更是让她一嗓定音,从开腔伊始,就走在了“旦角”的路上。于是,亚玲和秦腔第一次有了正面的“亲密接触”:母亲送她去了戏校学戏。戏校的生活是相当艰苦的。时年年仅 9岁的小亚玲,开始学习独立生活,一个人睡在学校冰冷的大通铺上,含着泪水,懵懂地开始了自己的“戏梦”。可是当时一个县戏校的教学能力实在有限,更哪有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做好了练功鞋给孩子送去,买了练功服给孩子送去……几次探望下来,母亲对戏校失望了,与其这样白白消磨时光,不如好好地学文化去。就这样,亚玲和秦腔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维持了仅仅八个月,擦肩而过。


她是民间唱将,被誉为大西北秦腔“超女”,高亚玲:秦腔让我快乐

和秦腔的第一次正面接触,是高亚玲的母亲做了关键性决定。而实际上,亚玲和秦腔的每一次正面交锋,直至最终走上冠军领奖台,其中的关键性决定,她的母亲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女儿的背后,有这样一位博大通透的母亲。

高亚玲的母亲孙小平,绝对是一个思维敏捷、处事干练,懂得怎样才是真正“爱”女儿的好母亲。亚玲的第一次参赛,是她促成的;亚玲在台下怯场腿打哆嗦,是母亲的安慰鼓励让她一次又一次勇敢登上 PK台;北京人艺发出的演出邀请,是母亲最终拍板,督促她踏上行程;而亚玲每一次承受不住压力想要退却的时候,又是母亲,温柔而强大地站在她的身后,支撑起她的信念…… 孙小平深刻记得,“西秦戏院”年终总决赛最后一场,因为亚玲跟别人打了个平分,需要加时赛,那天扮装时化妆师给亚玲包头包得太紧,已经坚持了好几个小时的亚玲头疼得在台下直流眼泪,恨不能一把揪掉头饰不争这个冠军了。母亲看着女儿心疼得不行,可是,就差这最后一步啊,怎么能在这个时候轻易放弃!在这关键时刻,孙小平一边给孩子轻揉额头,一边沉下心来帮孩子选了一个短小精悍的唱段,几分钟后,亚玲就凭这个唱段,一举夺得了冠军!正是这样一个通透母亲的倾心协力,一步步扶助女儿登上一个又一个冠军领奖台…… 这种扶持并没有因为得了冠军而就此打住。

成名之后,各种演出邀请不断,层次也是参差不齐。这个时候母亲比她看得清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要让人们知道,咱不是为了挣钱而唱,是为了秦腔艺术而唱!”可是同时,她又告诫亚玲不要膨胀自傲,要对得起一路支持她的宝鸡父老乡亲:“咱不能给乡亲们摆什么架子。群众想听你唱,那是人家看得起你,观众喜欢你。以后尤其公益性的活动,你都要去,还要积极地去!”就是这样,母亲就是一路陪伴的慈爱严师,总会在亚玲迷茫的时候,为她指明道路,帮助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追求着自己的秦腔艺术道路。

她是民间唱将,被誉为大西北秦腔“超女”,高亚玲:秦腔让我快乐

秦腔让我快乐


从离别戏校到登上冠军奖台,这中间的一大段,是高亚玲一点一滴的真实人生。这三十年间,高亚玲和秦腔之间的缘分若即若离,生活中时刻有着秦腔的影子,但又很难看出一个清晰轮廓。

高中毕业后,高亚玲顺从自己的人生惯性,结婚生子,和丈夫梁维忠一起艰苦创业,完成自己一个农家女该完成的所有事情。秦腔,就仿若一株腊梅,在高亚玲的心中始终挂着晶莹的花蕾,却因为“生活”而被尘封在内心深处,但亚玲时不时也会给它们浇点水施些肥,心存期待爱抚一下。比如,她天天时时都在唱。结婚唱,带孩子唱,做家务唱,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秦腔就一直不停挂在嘴上。

就连办奶牛场的时候,每天清晨和丈夫一起四点起来挤牛奶,骑着“二八”加重自行车去送牛奶的时候,也唱。母亲孙小平说:“那时候看娃很辛苦,我也心疼得很,可是人家小两口要通过自己努力奔小康,咱也就只能支持。那时候每去看他们一次我就哭一次,两个娃就睡在牛场的毡房里,一下雨里边潮得很,娃们半夜就要打着手电筒起来去挤奶送奶,一车牛奶有200多公斤重呀!有

一次高亚玲送奶骑车把腿摔了,小梁送她回到家的时候天都还没亮,可人家回来以后说睡不着,躺在那儿张嘴就唱开了!”就是在这个时期,高亚玲学会并积累了上百个秦腔唱段,不管是折子戏还是本戏,张嘴就来。就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表演艺术家霍慧君老师都夸:“一个非专业演员一下子能掌握这么多戏,真不容易!”问高亚玲这么多唱段、唱词都是咋记住的?亚玲就是一笑,说:“我也不知道。喜欢就记住了呗。有时候听到人家唱新戏,要不了几遍我就能照样唱下来。”是天赋吧。只能这么解释。经常不是有人说,谁谁谁是为艺术而生的么。相信高亚玲就是为秦腔而生的吧。生活的各种艰难困苦,也就在这开腔嗓音中,淡然而去。而这些生活的磨砺,留给了高亚玲丰盈的人生阅历。这些阅历,让她在今后的秦腔艺术道路上,总饱有充足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更,让她学会了——坚持。高亚玲说:“秦腔让我快乐。”相信这快乐,是秦腔,也是有秦腔的生活。

艺术人生

高亚玲的成功,有一个关键:勤学苦练。如果说高亚玲的家庭是她的启蒙老师,这三十多年的生活阅历是她的支撑,那么,名家艺人的指点,则更像是一种催化剂,让她这样一位农家女,有了冲击“梅花奖”这种思想上“质”的升华。这些年,高亚玲凭借秦腔,有缘结识了一些名家大家。著名作家陈忠实就是她的戏迷,也正是他,推荐高亚玲去北京人艺参与了话剧《白鹿原》的演出,和濮存昕、宋丹丹、郭达等著名艺人同台演戏,并邀请高亚玲和他共同做客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原本唱了这么多年的戏,高亚玲深知,戏是有魂的。但她一直苦于无法精确知道这“魂”,到底是什么。在和这些名人的直接接触中,在这些前辈老师的潜移默化影响下,高亚玲对于“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现在她知道了,要掌握戏的精髓,光有好嗓子能唱会唱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了解这段戏的背景、文化、出处等等,要能够把自己完全融入其中,才能够形、神、韵兼备。现在,高亚玲开始分秒必争“恶补”自己。补历史,补文化,看书,看碟,上网,看戏剧频道,注意听其他演员的唱腔特点,看别人表演时的眼神、手势等等细节,并深入到其他剧种,钻研剧本,寻找适合自己的好剧本。参加中国电影诞辰百年电影戏曲大赛陕西赛区比赛的时候,时任评委的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一——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李梅,一眼就发现亚玲是个唱秦腔的好材料,两人十分投缘,结成了金兰姐妹,“李姐”有空了就对她指点一二。而教李梅表演的霍老师也对她赞赏有加,常常传授她一些表演技巧。于是,就见丈夫陪她一起,频繁奔波在宝鸡和西安之间,也奔波在各个演出场所,为秦腔,为梦想,奔忙。名气大了,难免会有一些闲言碎语。有人说,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还排个啥戏;有人说,都这一把年龄了,还有啥奔头啊;有人说,你会唱你能动(指高难度的表演动作)吗……面对这些闲言碎语,高亚玲不去多言,只是为了心中的梦想,暗暗地更攒了一股子劲。由于不是科班出身,对于高亚玲来说,表演是她现在最急需补充的功夫。三十多岁的女人了,才开始练劈叉、下腰、抛水袖这些基本功,真不是件易事。可是为了秦腔,这一切,她都能承受。高亚玲说,拿“梅花奖”不是为了图那个名,只是为了证明。证明一个农村自学出来的戏曲爱好者,也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拿到中国戏剧最高奖。即便最终拿不到奖,也没有什么,因为这一生,能为自己喜爱的秦腔艺术拼搏过,此生就无憾。

她是民间唱将,被誉为大西北秦腔“超女”,高亚玲:秦腔让我快乐

除在演艺道路上的累累硕果,高亚玲还积极投身基层服务工作。2007-2008年在宝鸡市双创活动和下基层宣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文化三下乡活动中任劳任怨、甘于奉献、辛勤工作、乐于吃苦、精益求精,慰问抗震救灾官兵,随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北京参加“同叙乡情,共谋发展2009年宝鸡同乡新春联谊会”活动,在住京陕西同乡中引起巨大反响,每年近百次深入基层为社会各界群众演出,为宝鸡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宣传事业及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做出了很大成绩。现为北京人艺特邀演员,陕西电视台特邀演员,宝鸡电视台优秀演员。现担任宝鸡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金台区第七届政协委员、宝鸡市文联会员、宝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宝鸡房管局行风监督员等社会职务。

高亚玲这朵唱响大西北迟开的玫瑰,由于其三十年来对秦腔艺术的痴心追求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对弘扬宝鸡市西府民间传统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2008年5月被我市文化系统特招进入人民剧团,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演员,2008年11月被团市委、劳动保障局、国资委、市工交办等四部门联合授予“宝鸡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高亚玲凭着她的艺术天赋和对西北传统文化秦腔艺术的不断追求与探索及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多名著名专家和艺术家的潜心指导和教诲下,她在秦腔艺术的追求和创造中将会取得更大成功并期待着她能为宝鸡人民争得更大的荣誉。在高亚玲的身上,真的是觉得有一种精神在的。这是一个瘦弱的农家女,从骨子里透出的一股子强大而坚忍的执著,一种为秦腔艺术事业不懈努力追求的魄力与勇气。看到她,觉得振兴秦腔,有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