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习惯决定你的一生——为什么有人总是快乐、有人总是不快乐

情绪习惯决定你的一生——为什么有人总是快乐、有人总是不快乐


在写公众号“微习惯养成”这段时间,我专注于行为习惯。觉得说了不做,做了做不久,坚持不下去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也以此来监督自己,是否真的可以做到一些微习惯的养成,让人生受益和成长。

在这段时间,我养成了早起、运动、写作、阅读的一些微习惯,但有时仍觉得会到一个瓶颈期。比如写作,这段时间就特别没有灵感,朋友小志说:我们不靠灵感,靠积累。这句话说到我心坎儿上去了。积累不够,当然灵感没有。

但今天读《情绪习惯决定你的一生》,让我有了更多的认知。

【1】快乐这件事由什么决定

情绪习惯决定你的一生——为什么有人总是快乐、有人总是不快乐


书中讲到1978年,心理学家菲力普做了一个关于快乐的研究。实验以两个不同的群体为对象,观察他们关于“快乐”情绪如何产生变化。其中第一组中了乐透,瞬间变成大富翁,第二组最近遭逢意外而瘫痪的人。不出所料,第一组中了乐透的人和中奖前相比,幸福感大幅增加;反之,另一组因意外而瘫痪的人,幸福感远低于从前。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再次进行调查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随着时间过去,乐透得主的幸福感已经降低到原本中奖前的水平,而遭逢意外的人,其幸福感几乎回升到意外发生前的水平。

这个实验似乎在说明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只要时间过得够久,一切都会回到原来所处的情绪状态。

【2】是什么决定了我们原来的情绪状态?

情绪习惯决定你的一生——为什么有人总是快乐、有人总是不快乐


让我们回到原来所处的情绪状态是谁?—大脑。因为大脑更喜欢熟悉的事物。

很多朋友都经历过减肥,在有限的时间内,减肥是成功的,可以降低到原来的水平,但把时间拉得足够长,大多数人的体重都会回到减肥前的状态,这就是“溜溜球”现象。因为我们的大脑不一定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事物,而是下意识的奋力维持平时所处的熟悉状态。

大脑更喜欢熟悉的事物这种倾向,就是习惯。习惯一旦深根蒂固,就无法轻易改变。这可不可以解释一个人三岁看老呢?一个孩子三岁前已决定了他这一生的基本命数。是内向还是外向?是爱动还是爱静?是思考型还是行动派?

说得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说,我们希望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呢?有尊严,守纪律,举止得体,热爱学习!有良好的控制行为和情感能力,自信,善于思考。他们没有恐惧,不一味顺从,没有过多幻想,不迷恋玩具,不说谎......看到这些,是不是幻想?不是,这是一个“正常”儿童的模样!我们的孩子也可以成为这样的天使,只要我们用对了方法。

大脑喜欢回到熟悉的情绪习惯中去,与其一个人要到成年时,有意识的去纠正的自己的习惯,不如在小的时候,养成一些好的情绪习惯和行为习惯,让大脑留下更根深蒂固的印象。当然,孩子是无法自己养成一些习惯的,父母需要根据孩子先天的性格养成其相关的习惯。

【3】一个人习惯性的焦虑可能是原生家庭带来的

“我这么悠哉真的好吗?”

“我觉得担心反而比较好,如果什么事都没有,感觉可能会发生更糟糕的事情。”

有些朋友因为习惯性劳心费神,一旦没有事情需要担心,就会浑身感到不舒服,他们似乎更渴望焦虑和忧郁。

有人经常会说,今年是我见过的最糟糕的一年,其实这句话他可能已经说了10年,年年都说当年是最糟糕的一年。他会陷入各种糟糕的事件中去,看什么事情都比较负面,因为他的底层能量就很低,比较悲观。

我们不用去谴责这类朋友,这不是他们的错,是原生家庭在他大脑里形成了牢固的惯性思维和习惯。所以,你永远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天生阳光,有些人天生就不爱说话。可能,在他们生活的原生家庭,有些家庭特别爱热闹,有些家庭则过得比较沉闷。

大脑虽然喜欢回到熟悉的事物,但情绪习惯也是可以戒断的情况。

这一次,我准备精读这本《情绪习惯决定你的一生》,分别以我现在的状态来解释这本书。欢迎大家多提不同的意见。

情绪习惯决定你的一生——为什么有人总是快乐、有人总是不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