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孩子未開學,家長應該怎麼辦?

受疫情的影響,“神獸們”沒法如期“回籠”,只能宅在家裡上網課。家有“神獸”不開學,該如何處理好親子關係呢?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朱冬生來支招。

醫學指導/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朱冬生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婧 通訊員林惠芳

朱冬生指出,宅家上網課跟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課的感覺是不太一樣的,坐在教室裡的氛圍,會讓孩子們更快地進入到一種學習的狀態裡,而宅在家裡上課,特別是低年級孩子,獨自面對著電腦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小動作:如聽著聽著就東張西望了,或是歪歪扭扭地倒在沙發上了,大多數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這種畫面時,第一反應就是劈頭蓋臉地指責起來。殊不知,家長的反覆嘮叨可能會激起孩子強烈的反感,甚至和家長頂撞起來。

換種方式表達,

效果可能比嘮叨更好

其實有些時候,孩子們的這種狀態並沒有家長想象中的那麼糟糕,他們可能真的是對著電腦時間久了,有些疲憊,所以想放鬆一下,但如果父母在旁邊嘮嘮叨叨,這種反覆刺激,可對大腦皮層產生保護性抑制,讓大腦自動對其屏蔽。

朱冬生建議,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換一種處理方式,如看到孩子上網課上到東倒西歪,把腳也架在桌子上,家長可以先什麼都不說,走過去,輕輕地拍拍他的肩膀,然後看一看他的腳,也許孩子就會明白你的意思,正正肩,挺挺背,把腳收好了。有的時候,簡單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去提醒,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了。

情緒不佳時,先冷靜再教導

朱冬生坦言,在親子關係的相處過程中最忌諱的便是家長帶著情緒教導孩子。有些家長情緒一上來,嘴巴就收不住了,各種難聽的話劈頭蓋臉就來,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忍不住動手,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令衝突也升級了,孩子同樣也用發脾氣、摔東西等方式來宣洩情緒。

朱冬生支招,在看見孩子出現一些不當的行為想要指責他時,如果此刻作為家長的你不是處於一種較佳的情緒狀態,建議不妨深呼吸一下,轉移一下注意力,先做一些別的事情,短暫離孩子遠一點,等情緒平復後,再心平氣和地跟孩子坐下來談話,這樣說起話來才會更加客觀,且不容易導致矛盾升級。

換位思考,學會與孩子“共情”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喜歡擺出一副家長的權威,希望孩子能聽自己的話,按照家長的要求來做。

但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是需要得到尊重的,他們也希望父母能站在自己的立場與自己平等地對話,也會反感高高在上的說教和指點。

所以,當發現自己與孩子的意見不一時,不妨先聽一聽孩子內心的想法,細心體會孩子此刻的感受,學會與孩子“共情”,孩子自然也就願意與家長好好溝通,並聽從家長的教導了。

調整過於理想的期待,

給孩子樹立榜樣

有些家長調侃說,不輔導作業時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就雞飛狗跳。在對孩子的學習狀態方面,很多家長可能會對孩子有比較高的期許,一旦對孩子的狀態不滿意時,就容易感到焦慮、急躁,如果此時孩子又不認同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時,就容易產生親子矛盾。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長自己先要做到,這樣才能產生良好的親子關係。”朱冬生指出,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家長不妨先成為那樣的人,給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在這“超長假期”期間,為了不荒廢學業,讓孩子保持學習的習慣,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雙方都認可的規則,明確好學習與休息娛樂的時間,並要求嚴格執行,當然,作為父母的你同樣也要控制好自己使用手機和網絡的時間,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示範和榜樣。“想象一下,如果你想讓孩子乖乖地看書寫作業,不去玩手機不看電視,而作為家長的你,卻一整天手機不離手,孩子願意照你說的去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