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達的大宋為何沒有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併情況?


經濟發達的大宋為何沒有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併情況?

宋代以前的中國歷史,流民往往是亂世之源,封建官僚瘋狂掠奪土地,百姓們失去了土地,也失去了所有的財產,只能四處流浪。所以歷代王朝都傾盡全力推行“耕者有其田”,動用一切手段打擊土地兼併。

宋代是中國古代唯一曾經“不抑兼併”的王朝,而且不但沒有流民,反而創造了前無古人的經濟輝煌。就拿宋朝的墓葬來說,王侯將相和普通富豪的墓區別並不是很大,建築都是美輪美奐,陪葬品也都從陶器換成了瓷器,連壁畫都高度相似。

雖然這一切都來自於宋仁宗、宋高宗開放市場、遏制封建官僚插手經濟的無為而治,但這裡就不細講了,畢竟文景之治和開元盛世都證明了無為治國能使民間的自由經濟發展到什麼樣的高度。

但從文景之治到開元之治,好像無論多麼偉大的盛世無一不亡於土地兼併。可以說這是原始自由經濟得到高速發展後的必然惡性後果,因為在古代,土地是最可靠的財富。正所謂“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經濟越發達,所有人都會把自己的財富投向土地,動用一切手段掠奪土地,也會將土地的價格炒上天,讓自己的財富在短時間內翻倍增長。

經濟發達的大宋為何沒有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併情況?

對於這個問題,歷代統治者向來都是靠強硬手段抑制土地兼併的,而宋朝的統治者卻給後來的人提供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法:朝廷會盡量維持弱勢群體的最基本生存需要,有了生存保證,就不會有那麼多流民,土地也就顯得不再那麼重要了。

宋朝的軍隊曾經有一百多萬,但這麼多軍隊,其實只是流民收容所,流民在這裡變成了工程兵,他們修水利、修城池、修宮殿……只要給流民一口飯吃,那他們就不會鋌而走險揭竿起義。但也正因為這樣,宋朝的軍隊的戰鬥力才這麼差,因為這裡的大部分人都只是來混飯吃的工程兵。

宋朝的幾個大城市都設有“店宅”、“居養院”,即當年的保障性住房。剛剛進入大城市的手工業者如果住在店宅,每個月的月租為一百七十文,相當於現在一百多塊;而且對於“鰥寡孤獨貧乏不得自存者”,是可以去“居養院”養老的。

進城打工的人,如果得了重病,無法工作又沒有錢醫治,可以選擇去城裡的“安濟坊”求助,在那裡可以得到最基本的醫療救治和生活物資。

如果不幸客死他鄉且無人認領,政府會將人安葬在“漏澤園”,給地八尺、棺材一口、墓室一個、墓碑一塊,而這些都是由朝廷出資的。

可以說宋朝良好的社會救濟制度基本斷絕了流民,畢竟只要能生存下去,又有誰真的願意鋌而走險呢?所以終大宋王朝一代極少有流民起事(靖康之難之後的民軍是被大金逼出來的,不能完全算大宋的責任),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將,有幾個人是因為活不下去才被逼上梁山的?

經濟發達的大宋為何沒有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併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