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植物大戰殭屍》(05-05)

2009:《植物大戰殭屍》

《植物大戰殭屍(Plants vs. Zombies)》雖然沒有像《超級馬力歐兄弟》、《俄羅斯方塊》那些名作擁有極高的歷史地位,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遊戲在智能手機移動觸屏上引起了一波不小的潮流,而且將當時千篇一律的塔防類型做出了新意。它讓更多人認識了寶開,也知道了 George Fan 這個名字。說實話,這個專題寫到今天,也許本作是玩過的讀者數量最多的一款遊戲。《植物大戰殭屍》於 2009 年 5 月 5 日在 Windows 和 Mac 上發售,Steam 也是同日上架(不過當時國內用 Steam 的人還很少吧)。

歷史上的今天:《植物大戰殭屍》(05-05)

論場景地形設計,《植物大戰殭屍》並沒有其他塔防遊戲複雜,就是一塊 9x5 的草地。玩家需要在這款草坪上種植各種能力不同的植物來抵禦右側殭屍的進攻。不過有趣的點在於植物和殭屍的多樣性,不同種類植物的搭配策略,以及攻擊與收益間的平衡策略等方面。敵方一開始的殭屍只需要用最基本的“豌豆射手”就能抵禦,但之後頭戴路障、鐵桶的殭屍防禦力很高,普通的豌豆射手火力就不夠了。後期每種高級殭屍都有一種對應比較明確的植物,比如蹦極殭屍與保護傘、撐杆殭屍與高堅果等等。玩家可以選擇用官方暗示的“天敵”去對付,也可以另闢蹊徑尋找解決方案(比如各種炸掉)。種類基數大的基礎上,玩家可選擇的策略也會更豐富。

歷史上的今天:《植物大戰殭屍》(05-05)

據說有一部分靈感來自萬智牌

遊戲中想要種植植物所需的“貨幣”是“陽光”,而陽光除了場景定時生成少量以外,玩家需要種植向日葵來生產陽光。一般的玩家常常會面臨兩種境地,要麼向日葵種植不足,收益跟不上消耗,要麼向日葵種多了,場面太弱……或者種了一地豌豆射手,根本不足以應付敵人。這些都是有關資源分配的玩法,也是塔防遊戲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玩家在每局遊戲中都要快速地根據場面調整有關攻擊與收益、攻擊密度等方面的平衡,以不變應萬變幾乎不太可能,不過這也是遊戲的樂趣所在。

歷史上的今天:《植物大戰殭屍》(05-05)

當然,遊戲更為出色的是不斷地為當前規則添加新的規則。新植物和新殭屍算新規則,而新場地也是新規則。第一大關之後玩家會面臨只能種蘑菇的黑夜關卡,草地上出現池塘,必須種浮萍等水生植物的關卡,以及屋頂上必須先擺花盆才能種植物的關卡。規則的改變會讓遊戲產生新的玩法和策略,而遊戲故事模式中五個大關均採用了不同的主題(大規則),這是能然玩家不停玩下去的一大動力。

歷史上的今天:《植物大戰殭屍》(05-05)

除了主線之外,遊戲中還有很多有著特殊玩法的任務關卡,比如用堅果當保齡球砸向對方;砸場地中罐子出現隨機殭屍再消滅它們、只能種楊桃等等,以及頗有休閒養成感覺的“禪境花園”模式。可以說這樣一個體量不大的作品融匯了不少精華,加上可愛的畫面和出色的音樂,遊戲火不是沒道理的。

歷史上的今天:《植物大戰殭屍》(05-05)

遊戲在 2010 年 iOS 平臺上架時,短短 9 天就賣出了三十萬份,這個遊戲為寶開帶來的多少收益我並不清楚,但想必一定不是一個小數字。後來寶開還推出了續作《植物大戰殭屍 2》、《植物大戰殭屍英雄》、《花園戰爭》系列等作品,雖然有的也不錯,但已無法複製曾經的輝煌了。遊戲的主創 George Fan 也從寶開離職,成為了一名獨立遊戲人,創作了《八爪怪(Octogeddon)》等作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Steam 頁面瞭解一下。

歷史上的今天:《植物大戰殭屍》(05-05)

評價還不錯,但銷量跟 PvZ 沒法比

另外,《植物大戰殭屍》的作曲 Laura Shigihara 不知道你認不認識呢?不認識的話我介紹一下。她就是《植物大戰殭屍》結局畫面獻唱了《Zombies on your lawn》的小向日葵,也曾在《去月球(To The Moon)》中獻唱了 《Everything's Alright》,而且還作為遊戲製作人推出了《樂園(Rakuen)》。另外,她跟 George Fan 是情侶。兩個人果然都很厲害啊。

歷史上的今天:《植物大戰殭屍》(05-05)

Laura Shigihara 和 George Fan

歷史上今天發行的其它遊戲

歷史上的今天:《植物大戰殭屍》(05-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