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男籃劉志軒巔峰時期能力如何?有機會成為男籃主力麼?

體育收文


劉志軒巔峰時期在CBA場均可以得到6.9分。無論是看巔峰時期,還是看未來時刻,劉志軒都沒有機會成為男籃的主力。之所以這麼問,想必是因為遼寧一直是CBA強隊,曾多次打進總決賽並奪得總冠軍。能力和戰術地位決定了球員的高度。

遼籃盛產後衛,吳慶龍、李曉勇、郭士強、楊鳴、趙繼偉、郭艾倫,國家隊每個時代都有遼寧後衛。長期以來,遼寧男籃形成了以後衛為核心的打法,前鋒在戰術體系中的作用就是一個投手,邊強、劉相韜、賀天舉、叢明晨,以及劉志軒,都是如此,這些前鋒都不是男籃的主力,最多也就是邊緣國手。



巔峰劉志軒場均6.9分,不足以達到男籃主力的水平

  • 劉志軒2012-2013賽季進入CBA,在聯賽中已經征戰八個賽季,新秀賽季在為數不多的上場時間裡可以得到2.3分0.7籃板1.2助攻,第二個賽季可以得到6.9分2.1籃板1.2助攻,三分球命中率達到了40%,場均6.2次投籃能有這樣的數據,是非常不錯的。當時作為一名二年級生,劉志軒在經驗上還是欠缺的。
  • 2.3分、6.9分、6.0分、4.1分、5.6分、6.3分、4.9分、4.2分,這是劉志軒八個賽季的場均得分,除了第一個賽季場均10分鐘的出場時間,從第二個賽季開始,始終保持著20-30分鐘的上場時間,很穩定的技術統計,從數據裡看不出太多進步,甚至很難找出哪個賽季是巔峰。如果能在第二個賽季6.9分的基礎上,再取得進步,劉志軒是有機會立足國家隊的。

得分不是衡量一個球員的唯一標準,但卻是一項最重要的數據,尤其是針對非防守型球員,場均不上雙的球員想進入國家隊並不容易,打上首發就更難了。

上圖:劉志軒職業生涯場均最高6.9分

進攻端打法單一,技術風格攻強守弱

  • 劉志軒本賽季兩分球場均0.5投0.2中,三分球場均2.5投1.1中,從投籃特點上可以看出,進攻中的劉志軒很依賴三分球,外線命中率高達45%,其整個職業生涯也是三分投的多,兩分投的少。場均20分鐘以上出場時間裡,兩分球只出手0.5次,說明劉志軒沒有持球單打和突破的能力,場均罰球0.6次,說明打法上缺少侵略性。
  • 劉志軒本賽季進攻效率132.5排在所有球員第13位,進攻中不佔球球權,失誤次數也控制的很好,這是他的優勢。防守效率99.1排在所有球員第136位,防守端雖然預判不錯,但身體對抗上太吃虧,到了國家隊層面上更是如此,1米97的身高,只有83公斤的體重,突的時候突不進去,防的時候也頂不住,這基本就是一個大學球員的身體素質。

遼寧隊的後場是郭艾倫、趙繼偉、小外援,再加上之前的楊鳴和現在的高詩巖,劉志軒也是二三號位都能打,但更多的是出現在三號位上,作為小前鋒來說,只有三分球,沒有防守和突破,這不符合國家隊的要求。在俱樂部打二號位的時間不多,到國家隊也很難在二號位行得心應手。

劉志軒在遼籃戰術地位單一,不是絕對主力,也不是核心球員

  • 劉志軒職業生涯的八個賽季,大部分時間裡都是替補的角色,職業生涯總共出戰303場比賽,其中101次首發,其個人最巔峰是2013-2014賽季,該賽季劉志軒總共出戰了35場比賽,其中只有17次首發,替補球員入選國家隊的概率並不大。NBA的吉諾比利實力非常強,但個人職業生涯只有兩次全明星,替補球員和主力球員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樣的。
  • 遼寧男籃的打法一直都是以後衛為核心。以郭艾倫持球突破為主,劉志軒更多的時候就是在弧頂位置定點投三分。有強力中鋒韓德君,有超級後衛郭艾倫,遼寧是一支不喜歡投三分球的球隊,本賽季場均外線8.8次出手,這是聯賽倒數第四的水平,以往賽季三分球出手比本賽季多,但也主要集中在哈德森身上。。

劉志軒是一個三分球能力突出的球員,但遼寧隊是一支不喜歡投三分的球隊,即便是有45%的高命中率,場均也才只有2.5次出手,這影響了他的技術統計,加上替補的身份,劉志軒最好的時候,也只是一名邊緣國手。



總決賽五戰17分,打關鍵球的能力不突出

  • 2013-2014賽季是劉志軒表現最好的一個賽季,常規賽裡三分球曾經11投6中,單場轟下過28分,到了季後賽面對新疆,劉志軒三場比賽兩次首發,場均只有3.3分。2015-2016賽季,遼寧隊在總決賽中輸給四川的比賽,劉志軒五場比賽一共得到17分,場均只有3.4分,在G2和G3的兩場比賽中都是0分。
  • 即便是2017-2018賽季,遼寧戰勝廣廈拿到冠軍的賽季,劉志軒在總決賽裡也沒有得分上雙的場次。再說遼寧上個賽季在季後賽裡輸給新疆的五場比賽,劉志軒在五場比賽裡還是得到17分, 同樣有兩場比賽得0分。通過季後賽關鍵場次的表現可以看出,劉志軒打關鍵球的能力也不強。

如果說技術統計不突出,打關鍵球的能力行,這也是優點,劉志軒個人職業生涯裡沒有一球成名或一戰成名的比賽,總體看來,劉志軒是一名中規中矩的球員,沒有特別突出和亮眼的地方,有的只是一如既往的穩定!

上圖:男籃世界盃的賽季,劉志軒得分低

李楠欣賞劉志軒的穩定,但也只是入選紅隊的水平

  • 劉志軒最巔峰的2014年,中國男籃參加仁川亞運會,時任主教練宮魯鳴在二三號位上帶的球員是:丁彥雨航、顧全、西熱力江、趙泰隆、翟曉川、周鵬,小前鋒位置上的三個人丁彥雨航能力全面,能持球單打,周鵬攻守兼備,翟曉川突破能力強,顧全三分球更準,西熱力江在二號位上能防守。劉志軒在競爭中沒有優勢。
  •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時任男籃主教練李楠帶上了劉志軒,同位置上的其他球員還有:丁彥雨航、俞長棟、趙泰隆、阿不都沙拉木,參加亞運會的男籃一向不是最強陣容,這只是中國男籃的紅隊,劉志軒表現不錯,單場拿下過18分,正式因為在亞運會上的出色表現,劉志軒入圍了男籃世界盃20人大名單,最終無緣。

李楠看中的是劉志軒的穩定和外線的三分球。入選雅加達亞運會名單,無緣男籃世界盃大名單,說明劉志軒的能力還不足以入選最強的國家隊。



綜上所述,用中規中矩,或者一如既往的穩定,來形容劉志軒最合適了。其個人綜合實力不算突出,也沒有太多亮點,這是他無法在國家隊立足的根本原因。

優秀球員很多,國家隊的主力只有一兩個。不能否定的是,劉志軒這種不佔球權的打法是最適合遼寧隊的,如果說弄一個持球單打的球員,比如說丁彥雨航這類型的,到遼寧隊還真不一定能適應。道理很簡單,外援需要球權,郭艾倫需要球權,再來個持球單打的小前鋒,但球只有一個!


張哥說球


劉志軒巔峰時期我看也一段,雖然他被選入過國家隊,也沒有高光表現,現在沒機會,以後也沒機會成為國家隊主力,由於年齡關係現在他的競技水平己經開始下滑,下屆國家隊很可能沒有劉志軒的名字,更無從談起主力這一說。


戀家的老人


  • 劉志軒被稱為賽場上的萬金油,秋風穩健作為控衛又從不粘球。
  • 巔峰時期的表現也算中規中矩,但已經無望再為中國男籃打球。

對此問題我先直抒胸臆:遼寧男籃的劉志軒已經在CBA聯賽征戰了多年,他也算是一位不錯的老將。早在2016年劉志軒就曾入選過中國男籃的國奧隊,在最後的兩年裡劉志軒都是國字號球員。不過他當時整體的表現卻十分一般,只能說是一個普通的輪換球員,在隊中的戰術地位和整體作用並不突出。而且即便是在巔峰時期,劉志軒的打法特點與現在也沒有什麼差距,他的價值基本上全靠著投籃的命中率!我認為劉志軒已經無望再次回到中國男籃的陣容中,更不用提能否成為主力球員了,他已經成為了中國男籃上一頁的歷史。

巔峰時期劉志軒的能力特點——以打無球為主的後衛、三分和防守是他的兩大優勢!

有人常常說巔峰時期的劉志軒應該是大學時期,因為大學時期的劉志軒是“東大流川楓”,表現十分驚豔,而且能力也很全面,飛天遁地無所不能。其實這種判斷是不客觀的,大學時期和職業球員時期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或許劉志軒在大學階段確實無所不能,但這並不能代表他成為職業球員後的價值,在成為職業球員只能所體現出的作用才是有價值的作用,才能拿來作為衡量的標準。劉志軒巔峰時期的打法特點有這幾點:

1、進攻端——三分是利器!在進攻端劉志軒所體現出的能力有很多,比如持球進攻強打籃下,比如無球的跑位空切等。但是他最為拿手的能力還是遠投,在聯賽中劉志軒幾乎就是一個全職投手,遼寧隊將他放在賽場上之後,劉志軒就會一直在外線埋伏,很少往內線打。並且他的三分能力在巔峰時期還不錯。

2、防守端——對抗一般但防守很聰明。劉志軒在防守端的作用也很明顯,雖然他的對抗能力一直都不出眾,193釐米的身高只有83公斤的體重,但是他在防守端的價值卻很明顯。因為劉志軒的防守意識好,很聰明,能夠清楚的判斷出對手的落位也能讓自己處於最佳的防守站位。

A、生涯最佳賽季的表現——

劉志軒在2012年進入CBA聯賽,而且一直效力於遼寧男籃。在進入CBA之前劉志軒也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小將,他是2007年海爾籃球學院總決賽mvp獲得者、也是2008年科比門徒之一、在2011-2012賽季作為CUBS東北大學的主力,幫助球隊獲得亞軍。而在CBA的職業生涯裡,目前劉志軒在數據端體現出的巔峰賽季為2013-2014賽季,也就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二個賽季,在該賽季裡劉志軒場均得到6.9分、2.1籃板、1.2助攻、0.8搶斷、0.4封蓋,兩分球投籃命中率為43%、三分球命中率為40%、罰球命中率為78%。整體來說他該賽季的表現並不算亮眼,但已經能為遼寧隊提供一定的支撐。在其後的幾個賽季劉志軒也都有不錯的表現,但是劉志軒的狀態起伏大,偶爾有一場爆發,下一場就有可能低迷,所以他的場均貢獻一直都不是很高。

B、本賽季劉志軒的表現——

在2013-2014賽季劉志軒在CBA的打法還沒有十分成熟,而且在遼寧隊他的定位也不是很清晰,在兩個賽季之後,他才算是徹底的成為遼寧隊不可或缺的球員,而且在球隊中他的定位並不是一個後衛,而是一個三號位。在2019-2020賽季,劉志軒應該達到了自己最為成熟的階段,本賽季劉志軒場均得到4.2分、2籃板、2.4助攻、0.8搶斷,投籃命中率為43.8%、三分球命中率為45.3%、罰球命中率66.7%。在進階數據方面劉志軒籃板率為4.7%(全聯盟第268)、罰球率全聯盟第215。所以本賽季劉志軒的表現也有所下滑,個人貢獻值已經接近除了處子賽季之外的生涯新低。但是他在遼寧隊的作用一直沒變,還是防守+三分!

C、熱區數據分析——

現在的劉志軒算是到了自己的第一個瓶頸階段,同時也是遼寧隊的瓶頸階段。本賽季劉志軒的三分投射命中率雖然不低,但是他的三分已經不是最穩定的常規武器。在熱區數據方面可以看到劉志軒的三分主要集中在左側底角、右側45度這兩個區域,而在其他的進攻區域劉志軒的整體效率很一般,已經低於聯賽的平均水平。

並且劉志軒的進攻侷限性過於明顯,所有的進攻都是內線和三分,完全沒有近籃筐以及中距離的終結,這就使得對手在防守劉志軒的時候有很好的針對性策略,也導致了劉志軒的個人表現受到限制。

小結:

以上部分的解析就是對於劉志軒巔峰時期的表現,以及近期的表現的介紹,其實劉志軒是一個早早就進入了自我打法成熟階段的球員,他近幾個賽季的表現和剛剛進入聯賽期間的表現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不同之處。

在國家隊層面劉志軒已經沒有什麼進入男籃12人大名單的希望可言,更無緣成為中國男籃的主力。

第一:劉志軒的歲數不符合中國男籃目前的發展方向。

劉志軒出生於1991年,今年將滿29週歲。在目前的中國男籃的主要球員裡,只有周鵬、易建聯是80後的球員,其餘的球員全是90-94以及95到97之間出生的球員,而且中國男籃現在正進入一個新的陣容輪換期,很有可能在東京奧運會落選賽之後就讓陣容更加的年輕化,讓更多的希望之星取代現在的部分球員。劉志軒的年紀就明顯不符合中國男籃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劉志軒現在才20出頭,那麼他很有機會,可是現在的他已經將要30而立,所以無望成為新男籃的成員。

第二:劉志軒在入選男籃期間的表現一般,男籃或早已將其排除在未來的名單之外。

在2016、2017、2018這三年劉志軒都曾入選過中國男籃,從國奧隊到中國男籃紅隊,劉志軒也有過在男籃表現自己的機會。但是我認為他沒有抓住機會,在2017年入選了中國男籃紅隊之後,劉志軒絲毫沒有體現出自己能夠帶來的價值,他還是有一種神經刀的屬性,在某些場次或許能夠在三分線做出不錯的貢獻,但是恢復到常態之後他就是一個普通的球員。

在2017年中國男籃紅隊的幾場熱身賽裡,劉志軒得到了足夠的出場時間,而這幾場熱身賽他的表現也可以用來衡量他在中國男籃紅隊期間的整體表現。在場均17.3分鐘的出場時間裡,劉志軒得到5.0分、2.7籃板、0.7助攻、1.3搶斷、沒有兩分球進賬,三分球命中率為40%、罰球命中率為75%。總體來說劉志軒在17.3分鐘的出場時間裡並沒有拿出十分穩定的表現,與同位置的其他球員相比,劉志軒落於下風。雖然在2018年的亞運會劉志軒也有所表現,但還是沒有什麼明顯的貢獻。

第三:在國際賽場劉志軒的優勢被限制、劣勢被放大,他的實力也不足以支撐他進入國家隊主力陣容。

從實際賽場情況來說,劉志軒在國際賽場上顯得十分被動,他不是一個適合征戰國際賽場的球員。

在CBA劉志軒的投射能力能夠發揮、防守端的對抗能力不足體現的也不明顯,但是在國際賽場上劉志軒的對抗差就被無限放大,對手的防守和進攻都有很多的身體接觸,而且對抗程度與CBA相比明顯升級。在這種情況之下劉志軒在進攻端的三分投射也就失去了穩定性,除了空位之外幾乎沒有什麼穩定的三分出手,而空位機會又能有多少呢?在防守端劉志軒的體格明顯偏瘦弱,甚至對位對手的一號位的時候都很難應付。因此我認為劉志軒不是一個適合國際賽場的球員,他不具備進入中國男籃主力陣容的實力。

基於以上分析應該能夠詳盡的解答這個問題。總體而言劉志軒的巔峰時期與現在幾乎沒有太大的差距,他在體系中的作用主要就是三分投射和防守,但是這一切都是在CBA聯賽中所體現的優勢,在洲際以及國際賽場對抗升級,而不善於身體對抗的劉志軒的技術能力也就無法發揮。中國男籃的未來將以“新人”為主,劉志軒已經是男籃的“舊將”,他不會再次進入中國男籃的陣容中。

總結:

其實劉志軒應該也能明確自己現在的處境,他當下最好的選擇就是保持自己的狀態,讓自己的表現更加穩定,能夠給遼寧隊帶來更好的數據端的貢獻。進入中國男籃已經不是他的目標,29歲的劉志軒在現階段的男籃看來已算是老將。


【籃球界的小詩仙,盡在體育鑫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