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在城市漂泊,農村的“根”一定要留住!

究竟是生活在農村好還是城市好?已是越來越多的人時下糾結的問題!

原因顯而易見:城市化進程趨緩,城市就業難度加大,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國家對農村發展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政策越來越好,重視程度已上升到國家未來發展的空前高度。

趨勢已經明朗,原來農村的劣勢、城市的優勢正在快速發生轉化,時移世易、此消彼長!

如你在農村還有土地、還有老宅,這就是你的“根”,一定要把它們留住,如果在城市待不下去了還可以再回農村,進可攻、退可守,是未來農民最大的優勢,若斬斷了與農村聯繫,就可能在城市漂泊!

我國現在依然是農業大國,農村農業農民對國家發展的作用和功能地位仍然舉足輕重:

一,中國經濟發展屢次破局和躍升上臺階都是從農村開始的

1978年中國還有一億多農民不能解決溫飽問題,人民公社制度弊端叢生,面臨崩潰的邊緣,這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和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在此危難之際,是安徽小崗村18位農民為了吃飽飯,壓上身家性命闖出一條土地包產到戶的農業生產責任制模式,它極大的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從而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廣大的農民生活水平,根本上解決了農民吃飯的問題,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面推行“土地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制度開創出了一條發展新路;

如果不想在城市漂泊,農村的“根”一定要留住!

圖片來自網絡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隨著農村經濟形勢的逐漸好轉,又出現了生產資料、生活物資稀缺的情況。在黨的領導下,突破了“以糧為綱”的單一結構,對農村產業結構和勞動力就業結構進行重大調整,發展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全面活躍農村經濟,八十年代中後期,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蓬勃發展,轉移了上億農業富餘勞動力,農村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工業化進程。這期間就產生了在當時響噹噹的“萬元戶”富人群體,浙江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開始起步;

如果不想在城市漂泊,農村的“根”一定要留住!

圖片來自網絡

加入WTO後,中國抓住機遇承接世界產業轉移,東南沿海雨後春筍般產生了大批工廠,這需要大量勞動力來支撐。於是乎,幾億農民“孔雀東南飛”,他們持續提供了幾十年的人口紅利,成就了我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和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的實力。

二,農村是國家應對經濟下行最大的緩衝帶和穩定經濟的“壓艙石”

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復甦緩慢,中國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應對措施阻止經濟下行、穩定社會大局。主要體現在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房地產當仁不讓一度成為支柱產業,為消化大量房屋,進城農民又一次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們把前期打工集攢的錢都投入到購房之中,為國接盤,有效緩衝了危機對我國的衝擊,為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轉型爭取了時間;

如果不想在城市漂泊,農村的“根”一定要留住!

如今隨著世界單邊主義的興起,貿易戰陰雲密佈,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應對之策和騰挪空間還是在農村。正如中央精神指出:在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複雜形勢下,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不動搖,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落實工作,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為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為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奠定基礎。

如果不想在城市漂泊,農村的“根”一定要留住!

圖片來自網絡

國家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計劃及實施精準扶貧的政策,就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長期戰略決策,中國經濟的韌性就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在農民身上,農村發展大有可為。

三,我國的快速城市化的發展還不能解決進城農民的後顧之憂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化,快速發展期也就是近二十年時間,到2018年為止,中國城市化率現在已達到60%,我們用了40年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近一個世紀的城市化歷程,這是世界少有的城市化奇蹟;

但發達國家城市化起步早、速度慢、水平高,並且實現了人口城市化、產業城市化。我們的城市化率雖然比發達國家平均低15%個點,但發展卻已顯頹勢,其原因是高房價、高生活成本已成為人們不能承受之重,還沒能形成全面的人口和產業城市化。

如果不想在城市漂泊,農村的“根”一定要留住!

圖片來自網絡

在經濟高速發展上升階段,城市能夠提供充分的就業,大量農民湧入城市,年輕一代甚至可以貸款買房買車,在城市還可以勉強立足;一旦經濟開始下行,那些透支了“六個錢包”,在沒有就業、教育、醫療保障前提下的年輕人才驚恐的發現,城市已無自己立錐之地。

有大數據調顯示,我國現在年輕人人均負責12萬,我國信用卡擁有量7.9億,其中90後群體已經佔據了50%左右,我國的90後負債率已經達到了1850%。

如果不想在城市漂泊,農村的“根”一定要留住!

圖片來自網絡

80後以前的幾代農民,目前大部分對城市還缺乏認同感,長年處於在農村和城市兩地遷徙切換狀態,養老和醫療同樣是他們首要擔憂之事。

可見,他們目前都還不是真正的城市人,他們都有後顧之憂!我國畢竟是傳統農業大國,快速城市化是否適合中國國情,這需要時間驗證。

農村還有巨大潛力可挖,農民身份含金量越來越高

反觀農村,自從施行“家庭聯產承包制”以後,近幾十年來沒有大的改革和動作,還有巨大潛力可挖。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精準扶貧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會不斷提高、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企業是最能發現市場走向和時代發展趨勢的,這就是為什麼馬雲的淘寶、劉強東的京東,都在加快佈局農村市場的直接原因,近幾年今日頭條的“山貨上頭計劃”、拼多多的“一起拼農貨”也在廣大農村如火如荼的進行,新型商業業態在農村的助力佈局,為以後農業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如果不想在城市漂泊,農村的“根”一定要留住!

圖片來自網絡

如今農村早已沒有“三提五統”上交國家的各種稅費,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房沒有任何費用,青山綠水,環境優美汙染較少,是老年養生的最佳之地。大部分已進城的農民,他們的“根”還在農村,農忙時節和春節等重要節日,他們還是要回到農村,在老家勞動和生活;農閒時期又進城務工,掙得現金收入。他們進可攻、退可守,只要不懶,就算達不到富裕階層,完全能夠自給自足,不會有城市那麼大的生存壓力。

如果不想在城市漂泊,農村的“根”一定要留住!

圖片來自網絡

農村的土地和和宅基地就是農民的“根”,如為了進城,割斷了與農村的這些聯繫,選擇在城市生存,一旦經濟不景氣就可能處於漂泊狀態。現在國家已嚴格限制非轉農的戶口的政策,就已說明農民身份的含金量越來越高。

“夢中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城市很美好,是否適合你?這是每一位將要進城的農民都應該深思和全面考量的問題,不要讓“回不去的農村,留不下的城市”的嘆息在你身上重演!

看清時代變遷趨勢,是我們要有的發展眼光;能做到順勢而為,是我們必須具備的基本生存能力。

“農村安放不了靈魂、城市容不下肉身”,這是那些下崗工人們正在給我們演繹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