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得好的兄弟,就該無限制地貼補農村手足嗎?提款機似的?

雨中漫步haisen


人生活中有時真的很多無老奈,尤其是遇上農村的親兄弟、發小總是不斷地向你借錢,而且總是不還,一些小數目,那就算了,可是他會越借越大,而且總是有很多理由。

而且現在的人還有一種說法叫”我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還?”真是讓人又氣又恨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哪有可能無限制地借給他呢,但是如果是擱不下的親情友情,怎麼拒絕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思想:“量力而為,救急不救窮。”

無論是親兄弟或者發小,每次來借錢的時候都問清楚為什麼,這樣自己心裡有個數,下次就好衡量他是不是在說謊了。

親兄弟嘛,我的原則是能幫儘量幫,你能過得好,我相信你的兄弟本質也是不錯的。親兄弟要多花時間瞭解他的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儘量把他往正道上引。把自己親兄弟帶好了,不管生意或者是生活上,都是你得力的大將啊!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如果是發小、朋友,也是要問清楚借錢的目的,並且告訴他我借錢的原則是:我只借一次,第二次借錢前一定要把第一次的還清。

下面是幾個婉拒的方式:

一、一定要寫借條

借錢給被人的時候一定寫借條,而且蓋好二個人的手印,留下身份證號。一是防備他以後不還你錢時要走上法院了,那就是最有利的證據,也可以時刻提醒他還欠著人家錢呢,他就不會反覆借你的了,知道賴不了賬的。

二、自己也置辦一些固定資產

不要總以為現在有錢,不愁吃穿,就不置辦一點產業。不買房不買車,或者不給自己留點餘糧。別人要來借錢的時候,你可以說。哎呀,我最近剛買了房子跟車子,也是跟銀行貸款手頭上也沒現金。

三、學點法律知識

一個人要懂一點法律的,要時時能保護自己,如果你的所謂朋友跟你一直借錢,數目已經很大,但是還一直向你借也不還,那最後只能走上法律了。當然你最好先和他好好交談一次,在不得己的情況下才走這條路子。但是我們自己要懂一點法律知識,以理服人,和他好好說,最好不要打官司啦,實在沒辦法,也要懂得要準備那些證件等等。

四、找一個女朋友或者結婚

找人上女生來管真的很有必要,有家的男人,朋友都知道有負擔,有人管了,一般情況是不會向你借錢的,要是那些不會想的損人之友,就是來借,你也可以讓你的女人來拒絕他。

五、時不時的討錢

比如你要買房了,這是最好的理由啦,然後可以向他借錢,讓他知道他還欠著你的錢呢,知道你也緊張了,就不好意思再向你借錢了,也可以用這個為理由拒絕他,當然如果是最好的朋友如果是真的很為難就不要用這個方法,終究朋友情也很重要。

六、直接拒絕

借一次二次,而且是真正的有困難暫時還不起,那還可以原諒。如果是那種總是有借不還,自己卻買車買房,到處吃喝玩樂,那再來借就直接拒絕吧,他自己都不珍惜你的勞動成果,不體諒你的辛苦,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直接說,我自己也緊張,請把以前的錢也分期還給我吧。

七、關於借錢的段子,希望能在這麼嚴肅的話題下帶來一絲輕鬆。

都快銷聲匿跡的前女友突然跑我這借錢,開口就是五十萬,於是我二話沒說,答應了!她表示非常驚訝,急忙問道:“現在幹哈呢?這麼有錢,出手就是五十萬,眼睛都不眨一下,仗義,日後一定如數奉還!”我呵呵一笑:“沒事,不夠用您儘管說話,俺現在改做抵押貸款了....


BR帆


個人建議沒有必要:

1.現在國家對農村扶持力度特別大,脫貧攻堅一直在進行。

2.每個地方都有輔助政策,對於失業人員提供外出打工就業扶持,包括廠家都聯繫好了直接上班就可以,還報銷路費。

3.如果他的經濟來源是靠兄弟救急,除非是家裡遇到急事大事,可以救濟,如果是因為如果是因為懶惰那就趁早放棄支援的念頭吧。

4.無限制那就是那就是爛泥扶不上牆,在城市裡發展的好,可以給自己的兄弟指條明路,帶著一起發展,獨立是根基


江湖隱士小樂居士


不該就是不該,哪怕斷絕往來。

當初,是他先找你張口要也好,還是你主動接濟也罷,他都會連聲說謝謝,我一定會還你。

第二次,心裡有些愧疚,但釋然多了。三次四次以後,終於發現大水衝來的錢同樣使用,還毫不費力,何必還去做那麼莊稼,種那麼菜,養那麼鄉牛羊。

而且,農民兄弟還會想出一些理由來安慰自己,佐證他的理所當然:當初,是父母供你讀了大學,讀研究生,讀博士後,為了供你讀書,我也只讀了個高中。如今你一年幾十萬百把萬,不補帖農村兄弟你還有良心嗎。

兄弟分家,三年為鄰舍,沒有誰補帖誰的義務,以前送給他的那些錢,就算完全補帖了"父母偏心"他在農村。今後,不給他是正分,再給他是人情,娘有爺有要各人有,哥有嫂有不要伸手,這個無底洞,你填不滿。

香港影視界名人劉德華先生,她的姐姐當初也是賴弟成癮,哪知劉先生最後一次給她十萬元后,徹底把姐姐關在了門外。

稍前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朱之文先生,也是送錢送物慣壞了鄉親,致使那些人吃白食成性獅口大開,被搞得疲於應對。

至於學劉德華,還是當朱之文,還是題主各人去選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