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唐朝二十帝-2#-唐太宗-三好皇帝


戲說唐朝二十帝-2#-唐太宗-三好皇帝

唐太宗像


戲說唐朝二十帝-2#-唐太宗-三好皇帝

李世民名片

如果將中國各朝代的皇帝做一個三好學生評比,李世民大抵是可以排在前三的。正是在唐代,中華民族新的代稱——“唐人”形成,奠定了現代中華民族的基礎。

李世民生於隋文帝時期,開皇十七年,出生在陝西省武功縣,父親是時任隋朝官員的李淵,母親是北周皇族竇氏。李世民4歲的時候,家裡來了一位自稱會相面的書生,對其父李淵說:“您是貴人,而且您有貴子。”當見到李世民時,書生竟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歲時,必能濟世安民。”李淵便採“濟世安民”之義為兒子取名為“世民”。隋煬帝大業九年,李世民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長孫氏為妻。

隋煬帝大業十一年,李世民參加雲定興的軍隊,去雁門關營救被突厥人圍困的隋煬帝。

大業十二年,父親李淵出任晉陽留守,李世民跟隨到太原並隨父多次出征,平服發生在今山西省內的各種叛亂和抗擊東突厥人的入侵。也算是個少年將軍。

義寧元年,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不成功就算坑爹了),是為晉陽起兵。李淵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並且滅隋。李世民官拜光祿大夫、唐國內史,徙封秦國公。

義寧元年拜右元帥,徙封趙國公,率兵十萬進攻隋朝的東都洛陽,不克而還,設三路伏兵於三王陵,擊敗隋將段達。

武德元年五月,李淵廢黜楊侑,稱帝,改國號為唐,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

唐朝建立後,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因此,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自武德元年起,李世民親自參與了四場大戰役:

① 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② 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

③ 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

④ 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班師返京時,受到長安軍民的隆重歡迎。武德四年十月,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開設文學館,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文學館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形成一個小政府機構。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天知道),但李淵建立唐朝後,立李建成為太子。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長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終不肯屈為人臣,而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遂與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李建成曾經下毒謀害李世民。其中宰相裴寂、謀士王珪、魏徵、東宮衛士將領薛萬徹等追隨李建成、李元吉。

秦府謀士杜如晦、房玄齡,將領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從李世民。宰相陳叔達、朝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其餘將領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武德九年,突厥侵犯唐邊境,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在太子的東宮中擔任率更丞(主管計時的官員)職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買,成為李世民在東宮的眼線,他悄悄告訴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馬,並準備在昆明池設伏兵殺秦王。”於是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事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下詔曰:“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武德九年八月,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開啟23年的貞觀之治。

因隋末戰爭而人口銳減,貞觀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萬戶人口,李世民經常以亡隋為戒,注意叮嚀自我剋制慾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李世民十分重視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齡省並冗員,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風評;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廷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勵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軍事上,李世民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

經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對外武功顯赫,至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達到三百八十萬戶,奠下了唐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

1、在政治上:

① 任用人才: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學館的模式,新設弘文館,進一步儲備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後期任用長孫無忌(他舅子)、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其他如李世勣(也就是徐茂公)、李靖(陳塘關的)等,亦為一代名將。此外,李世民亦不計前嫌,重用建成舊部魏徵、王圭,降將尉遲恭、秦瓊(倆門神)等,人才濟濟。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著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過科舉,吸納有才幹的庶族士人,用科舉代替門第。從而,寒門子弟入仕機會大增,為政壇帶來新氣象。此外,更接納封德彝之議,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貴的惡習,更是任命了一系列少數民族將領,比如執失思力(安國公,突厥人)、阿史那社爾(將軍,突厥人)、契芘何力(輔國大將軍,鐵勒人)。


戲說唐朝二十帝-2#-唐太宗-三好皇帝

程咬金


戲說唐朝二十帝-2#-唐太宗-三好皇帝

長孫無忌


戲說唐朝二十帝-2#-唐太宗-三好皇帝

秦叔寶


戲說唐朝二十帝-2#-唐太宗-三好皇帝

尉遲恭


戲說唐朝二十帝-2#-唐太宗-三好皇帝

傳統門神


戲說唐朝二十帝-2#-唐太宗-三好皇帝

蘇定方


戲說唐朝二十帝-2#-唐太宗-三好皇帝

魏徵


戲說唐朝二十帝-2#-唐太宗-三好皇帝

王忠嗣


戲說唐朝二十帝-2#-唐太宗-三好皇帝

李世勣(徐茂公)


戲說唐朝二十帝-2#-唐太宗-三好皇帝

李靖


這裡面要說的是,對於這些有功的開國大臣,每個朝代對功臣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像宋太祖趙匡胤一樣:給你錢、給你地、給你妹子,讓你交出兵權以和平方式,也有像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一樣把開國將領一股腦殺個精光的。而李世民的方式不一樣,在完成建功,需要守業時,也能給這些大臣完全的信任,讓他們繼續做官,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吧。

② 完善的制度:

李世民在位期間使隋制更趨於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續了三省六部制,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並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地方上沿襲了隋代的郡縣兩級制,分全國為十個監區(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於農;均田制、租庸調製、科舉制等皆有所發展。

以隋煬帝拒諫亡國為戒,即位後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其中魏徵廷諫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陳皇帝的過失,在早朝時多次發生了使李世民尷尬、下不了臺的狀況。又如王圭、馬周、孫伏伽、褚遂良皆以極諫知名。貞觀時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會夜不閉戶,道不拾遺。那時的中國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職,人民安居樂業,不公平的現象較少,中國人心中沒有多少怨氣。豐衣足食的人不會為生存鋌而走險;心氣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極端,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2、在軍事上:

貞觀二年,朔方人梁洛仁殺夏州割據勢力首領梁師都,歸降唐朝,唐朝統一全國。貞觀四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師塞北,挑戰東突厥(跟土耳其沒關係)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唐軍在李靖的調遣下,滅亡東突厥,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

平定突厥之後,太宗繼續經營西域,先後多次用兵。貞觀八年,吐谷渾寇邊,太宗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擊,次年吐谷渾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後為國人所殺,太宗另立吐谷渾國王。貞觀十三年,太宗以高昌王麴文泰西域朝貢,遂命侯君集、薛萬徹等率兵伐高昌。次年,麴文泰病死,其子麴智盛繼位,投降唐朝。太宗於是在高昌首府交河城置安西都護府,西域各國皆到長安朝貢。貞觀十九年二月,唐太宗以高句麗攝政弒主虐民為由,親率六軍,從洛陽北進,率兵攻打高句麗。但東渡遼水以後,由於遭到高句麗的頑強抵抗,唐軍在安巿城(今遼寧海城南營城子)久攻不克,加之氣候轉冷,草枯水凍,糧草不繼,兵馬難以久留,只得下詔班師。在這之後,唐太宗對高句麗的進攻僅維持在一些小規模的突襲。這也是現在棒子影視劇裡經常描繪,李世民被射瞎一隻眼睛,大概恨絕他了,當然棒子搞錯了對象,本質上高句麗和高麗完全沒有關係。


戲說唐朝二十帝-2#-唐太宗-三好皇帝

棒子的意淫 哈哈哈哈哈

貞觀十九年,薛延陀首領多彌可汗拔灼開始和唐朝大軍作戰。次年,唐軍反擊並打敗拔灼後,薛延陀的附庸回紇出兵,將他殺死。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軍投降,薛延陀滅亡。貞觀二十年,唐朝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

3、在文化上:

①貞觀初年,李世民詔令在全國範圍內收集圖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書20餘萬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館”以儲圖籍。並任命虞世南、褚無量、姚思廉、歐陽詢等充任學士,以魏徵、虞世南、顏師古等著名學者、碩學之士相繼為秘書監,主管國家的圖書館和藏書事業,選五品以上工書者為書手,又在弘文館設立檢校館藏的官員,將繕寫、整理、校勘圖書,藏於內庫,以宮人掌管。官府藏書機構除“弘文館”外,另有“史館”、“司經局”、“秘書省”和“崇文館”等,其藏書質量和數量遠遠超過前代,史稱“群書大備”。

②李世民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耕作有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重視農業,減輕農民賦稅勞役。“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

貞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不歧視商業的王朝(宋朝也是唯二一個),不但不歧視,還給商業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這進一步地體現了李世民將眼光放到很遠。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導下,貞觀王朝的商業經濟有了迅速和長足地進展,新興的商業城市像雨後春筍般地興起。當時世界出名的商業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國。除了沿海的交州、廣州、明州、福州外,還有內陸的洪州(江西南昌)、揚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涼州。首都長安和陪都洛陽則是世界性的大都會。

自漢開闢的“絲綢之路” 一直是聯繫東西方物質文明的紐帶,唐朝疆域遼闊,在西域設立了安西四鎮,西部邊界直達中亞的石國(今屬哈薩克斯坦),為東西方來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結果絲綢之路上的商旅不絕於途,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使絲綢之路成了整個世界的黃金走廊。

③唐王朝建立之初,東有稽胡的擾邊,西有吐谷渾的威脅,北有突厥的侵襲,尤以奴隸主貴族統治的突厥武裝曾直逼唐廷首都長安(今西安)的近郊,成為當時的主要威脅。李世民即位後,經過三、四年的認真努力,國家的經濟實力有了明顯的好轉,政權得到一定的鞏固,便對突厥的騷擾從防禦轉入反擊。但是同時對它周邊的少數民族採取懷柔政策。

貞觀四年,唐朝滅亡東突厥汗國後,沒有采取歷史上慣用的分離肢解措施,而是採取了“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之策,尊重和保留突厥的社會組織和風俗習慣,在東起幽州(今北京)西至靈州(今屬寧夏)一帶,設置了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妥善安置歸附突厥降戶,又在突厥原居地設置了定襄、雲中兩都督府對突厥留居民眾實施管理。這些都督府的都督均由突厥本族首領擔任,可以世襲,創立了新的羈縻府州制度。開明友善的政策很快就取得了良好成效。貞觀十五年正月,唐太宗在吐蕃贊曾(即君長)松贊干布的多次請求下,答應將宗女文成公主嫁給他,並派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護送公主入藏。

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被回紇等族擁戴為“天可汗”,成為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領,各族在回紇以南、突厥以北建立了一條“參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驛,各有馬及酒肉,以供過使”。從此以後,“以璽書賜西域、北荒之君長,皆稱‘皇帝天可汗’。諸蕃渠帥死亡者,必詔冊立其後嗣焉”,形成了少數民族政權首領例由唐廷冊封的制度。唐太宗還實行了與吐蕃等少數民族政權和親的政策,以婚姻親情的方式協調強化與周邊各民族的關係。開明友善的民族關係政策和制度在唐代的長期實施,大大減少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間的隔閡,增強了各民族間的廣泛互補和血肉融合,實現了多民族共同發展進步的宏大局面。中外關係方面也迅速出現了繁盛景況。貞觀後期,“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見,道路不絕,每元正朝賀,常數百千人”。

晚年的李世民開始追求長生,服食丹藥。李世民對古印度方士的到來十分歡喜,厚禮相待,請至金飈門宮內配製丹藥。還命兵部尚書崔敦禮率一批人馬,協助古印度方士煉丹。

李世民在他人生的前期,對道教的方術迷信是不屑一顧的,並且還對秦皇漢武的求仙活動持批判的態度。但是李世民晚年,隨著功業的隆盛與年歲的增高,也與歷史上許多有所作為的封建帝王一樣,開始服食丹藥。對仙道丹藥之事,唐太宗突然來了個大轉彎,其直接原因與其情緒的消沉和健康狀況的惡化有關。

從史籍上可知,唐太宗在貞觀十六年以前多次外出圍獵,精神煥發,騎射嫻熟,說明他這時還有充沛的精力與健康的體魄。可是,從貞觀十七年開始,直至貞觀二十三年臨終的6年當中,外出圍獵僅有一次。這從中透露了一個信息,即他的健康狀況趨向下降。究其原因,太子承乾被廢,魏王泰被黔,對他的思想刺激很深,甚至一度產生了自殺的念頭。精神上的鬱鬱寡歡,影響了他的身體健康。以前很少服藥的李世民,這時開始服食藥石了。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服用天竺長生藥導致暴疾,醫治最終無效而亡。

繼任者的問題:李世民作為一代明君,從史實可以看出,在選擇後繼者這件事上,作為皇帝和父親,他處於國家和家庭選擇的極度矛盾中。李承乾8歲被立為太子,卻因為忌憚同樣深得父親寵愛且懷有謀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試圖暗殺失敗後,遂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事情敗露。李泰仰仗李世民的垂愛,敢於明裡暗裡與太子爭鬥,且兩人為都有一個重要的小團體在經營。李世民處在中間,左右為難,也許這時候他能體會到其父親李淵當年在李建成、李世民之間面臨的困窘心情了。此後不得不順從權臣長孫無忌的要求立了長孫皇后的另一個兒子李治為太子。

最後,很多人批評李世民殺自己兄弟的時候,忽略了一點,他是少有的把政變的影響縮小到了極限的人,雖然殺了自家兄弟,但是那是皇家自己的事情,一沒波及百姓,二沒搞混政局,殺害大臣。而皇家能爬到那個高位的人,為坐這個位子,沒有一個是完全無辜的,當王爺們一擲千金瀟灑快活的時候,政治風險也是他們享受的代價之一。大部分的政變他們有的不殺親兄弟,有的還對親戚朋友及其厚待,可是他們拿老百姓當韭菜隨便割。所謂的人口在他們眼裡就是數字。只有自己的親戚朋友是人。其它人的生死,尤其是百姓的生死不值得一提。或者一旦政變成功,開始屠殺清洗大臣,把國家短期搞的一團糟。百姓和大臣何其無辜!比如雄心壯志的楊廣,朱棣,秦皇,如果我們能回到過去還是草民,我們是願意回到大唐呢,還是回到這些雄心勃勃的皇帝治下?

如果穿越成秦皇時候的草民,一輩子連一頓飽飯都沒有,還要不停的幹活,幹活,幹活,突然一天就累的站不起來,就這樣死去了。如果穿越成方孝孺的遠親的遠親,一生本本分分,偏偏無端就被官府抓去殺了, 連幼子都不能倖免。或者穿越成某個宮女的家人好不容易攢夠錢,打算等自己女兒回來給找個好的婚姻,沒想到皇后死了,宮女一律全部殉葬,小姑娘還沒有在世界上體會過愛恨情仇就被活埋,家裡人連收屍都做不到。或者穿越到隋煬帝時候一家兄弟幾口都被徵兵去做遼東的苦力,留老母親在家膽顫心驚,日日倚門東望,希望孩子們平安回來,日日哭瞎了眼也沒等到。而幾個兄弟有一個活著回來的時候,發現母親已經餓死,家裡荒無人煙,已經成為兔子窩。

這些並不是假設,在各類詩詞裡都有的活生生的例子,他們真的發生過。難道他們死的不比王子們慘?抑或他們的命沒有王子們值錢,死就死了..不值得列入史書,所以就不考慮了....

民生多艱難!!!!

還是穿越回成唐初,雖然出身一般,如果努力一把,文章經濟學好了,當一任地方官,生活平靜逍遙;或者身體武力值高,隨軍出征,唐王手下能將輩出,只要不偷懶耍滑,就能混個武官光耀回家。即使是個普通百姓,因為賦稅比較輕,生活平平靜靜,等到秋收後,也能把酒話桑麻。

他的遺言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麼多皇帝裡,有幾個皇帝對百姓有這種評價和尊重?他給了老百姓公平,封建社會及其罕見的公平。草民有什麼錯?吃的最差,活兒乾的最多,也沒有花天酒地的日子,也沒有大腹便便日子,僅僅因為某些皇帝的不高興,皇帝的雄心,就命喪黃泉,甚至全家完蛋。這種高高在上的事情,李世民沒有幹過。反而他到後期甚至要求魏徵約束自己的權力。真的懂得愛民如子的皇帝,並且又能力保護草民的,是所有老百姓的大幸。人命不是數字,每個人都活生生的,王爺的命和草民的命都是即使不能同樣重要,那也是生命,不是無知無絕的不知道疼的荒草。

就憑這一點,千古一帝,順理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