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暗章》:不要隱忍,不要獨自揹負,翻過生命中的黑色篇章

在2017年,《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美國金牌製作人哈維·溫斯坦的性醜聞調查文章,引發了整個好萊塢的大震盪。女星艾麗莎·米蘭諾等人,針對哈維·溫斯坦的性醜聞發起運動,呼籲所有曾遭受性侵犯女性挺身而出,說出慘痛經歷,並在社交媒體貼文附上“me too”標籤,藉此喚起社會關注。

不斷有女明星,甚至一線獲獎女演員出面,指控曾經遭到哈維的性騷擾,隨後,網絡上頻頻出現普通人成千上百萬的回覆“me too”,引起網絡一片浪潮,並且傳入其他國家。越來越多的人鼓起勇氣揭露自己曾被性侵的經歷。

回覆“me too”的人數讓人心驚,這麼多女性曾被性侵傷害,有這些多人只能在暗處默默舔舐傷口。

《生命暗章》:不要隱忍,不要獨自揹負,翻過生命中的黑色篇章

為什麼受害者要躲起來,不敢聲張?

因為不論哪裡,對於此類事件,最後背鍋的總是女性,加害方會言之鑿鑿地說:她是自願的,是她主動的,用此類言論為自己開脫,用自身的權勢和影響,讓此事最多成為一場桃色事件。

同時這種事情,難以取證,公佈之後輿論也會成為看不見的“幫兇”,人們會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你為什麼會出現在那裡,你為什麼穿得這麼性感等等,明明是受害者,反而會被貼上異樣的標籤,被人用有色眼鏡看待。這是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

受害者在挺過了第一次傷害之後,二次傷害反而會造成毀滅性打擊。所以更多人選擇沉默著,在黑暗處獨自對抗無形的傷害。

《生命暗章》:不要隱忍,不要獨自揹負,翻過生命中的黑色篇章

《生命暗章》的作者李懷瑜,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她被暴力性侵後,但是她沒有選擇隱忍,而是勇敢面對,勇敢發聲維護自己,在經歷了五年的心理掙扎和調調整後,寫下人生的“黑暗篇章”。

一承受不住卻也逃脫不了的黑色記憶

01

在書中,女孩叫薇安,是位二十九歲的職業女性,畢業於哈佛,既是作家,也是製作人,熱愛旅遊。她曾為雜誌撰寫旅行指南,製作獨立電影,籌辦影展,並且開發生態旅遊計劃,因為工作和愛好,經常獨自徒步旅行,是個熱愛生活,積極上進,年輕有為的姑娘。

她受邀到歐洲國家參加和平紀念活動,在休息日時按原計劃再來一次徒步。但是她沒想到,這次徒步,會完全改變,影響她的人生。

在徒步的過程裡,她被一位少年盯上,事情就是這麼發生了,一個15歲的少年,白天在無人的公園,暴力性侵了薇安。

薇安一遍遍地假設當時出現另一種可能,是不是就能避免這個悲劇,但真相很殘忍。

《生命暗章》:不要隱忍,不要獨自揹負,翻過生命中的黑色篇章

02

薇安在朋友的幫助下報警,同時她不得不對這些調查人員一次次地重複當天的經過,在反覆詢問下,忍受心頭的屈辱和痛苦,一遍遍回憶細節,還有嚴肅冷酷的拍照和取證過程,薇安已經痛苦到麻木。

薇安處理了相關的事宜後,她強迫自己的生活回到正軌,但是太難,事情發生過就回不到原點了。

對好心問詢地朋友,多次難堪地複述,像無形的小刀,一點點地折磨著已經脆弱不堪的薇安。

還有無休止的噩夢,如影隨形的恐懼,薇安已經無法面對人群,懼怕空曠的場地,無法有正常的社會生活。

這些隱形的傷害,沒有人能體會得到,薇安其實還處在黑暗的漩渦裡,無法抽身。

《生命暗章》:不要隱忍,不要獨自揹負,翻過生命中的黑色篇章

03

那個少年終於被抓住,他叫錢寧,但是他的哥哥教他逃避的說辭,律師為他做無罪辯護,這些無良的人,想要抹殺事實和真相。

為此他們採用“蕩婦羞辱”策略,即把一切行為,都解釋為女性的主動,是女性的自願行為,預設了薇安的“蕩婦”人設,故意曲解她的一切言行。

把她的禮貌回答解釋成不拒絕;把她脫掉鞋襪過小溪的行為解釋成主動挑逗;把她為了自保生命時的沉默解讀成自願;把她在工作宴會上的笑容,解釋為她不在意;

這一系列顛倒黑白,歪曲事實的說辭,太讓人憤怒。

薇安不得不再次在大庭廣眾下,難堪地講述當時的細節,以推翻他們的謊言,這更是讓薇安受到第三重傷害。

謊言面對真相時,真相終於勝利了。但這勝利參雜著薇安太多的痛苦,屈辱,難堪,伴隨的是難以癒合的心理創傷,以及變得一團混亂的人生。

我多希望薇安的故事,真的是虛構的小說故事,這個故事太沉重。但薇安,就是李懷瑜,它真的發生過。

《生命暗章》:不要隱忍,不要獨自揹負,翻過生命中的黑色篇章

二 《生命暗章》的意義

《生命暗章》的意義,不僅是李懷瑜的自我療愈,更是正義之聲,把黑暗揭露出來,讓它在陽光下無所遁形。

她告訴人們:不要自己隱忍,不要獨自揹負重擔,這不是你的錯!

通常在性侵事件中,被侵害的人會選擇沉默和隱瞞,獨自面對傷害。

因為這類事,是對被侵害人心理自尊和尊嚴的毀滅,還有對自我的否定。所以一般受害人第一選擇是沉默,因為不敢回憶,無法面對。

如果事情曝光,加害人會辯解是對方主動,還會被人貼上“不檢點”的標籤,因為難以取證,難以自辯,還有異樣的眼光,躲避不了的同情和議論,輿論的指點。本來是受害者,是弱勢方,反而還要面對接下來的再次傷害,所以大多人會選擇隱忍。

在“me too”運動中,出現驚人的大量“me too”的回覆,還有多少人在獨自面對黑暗。

李懷瑜是勇敢的,她不僅沒有隱忍,而且為了正義,面對傷害和壓力,勇敢站出來面對人們的目光,站在法庭上面對一切。

在經過持續五年的心理治療後,才能將這一經歷和過程寫下來,給自己和同樣遭遇的人以力量。

《生命暗章》:不要隱忍,不要獨自揹負,翻過生命中的黑色篇章

同樣敢於站出來,發出正義呼聲的還有日本記者伊藤詩織,伊藤詩織也是遭遇性侵,她同樣選擇發出正義的聲音,因為她的堅持,推動了日本百年來首次對強姦法律的修改。

伊藤詩織被日本首相的傳記作者山口敬之借工作之名迷姦。伊藤選擇報警,但在一年的調查後此案被撤銷。伊藤決定公開她的指控和身份,引起一片譁然,隨後伊藤面對著大量的輿論質疑和羞辱,遭到威脅和恐嚇和謾罵。

《生命暗章》:不要隱忍,不要獨自揹負,翻過生命中的黑色篇章

伊藤詩織將自己的這些經歷,寫在《黑箱:日本之恥》一書中,同時BBC將這一事件製作成記錄電影《日本之恥》。

這些“李懷瑜式”的女性,勇敢站出來大聲地呼喊和行動,給遭遇傷害的人們一點光明,一點力量,他們在一點點改變這個世界,讓世界更明亮。

《生命暗章》:不要隱忍,不要獨自揹負,翻過生命中的黑色篇章

三 《生命暗章》的榮譽與悲哀

《生命暗章》難得的是,並不單單隻記錄了自己的經歷,也並不是停留在自己的悲痛裡,她還記錄了那個15歲男孩,錢寧的成長經歷。

她用雙線索敘事,一個視角是受害者薇安;另一個視角是施暴的15歲少年錢寧,交叉講述各自的成長,以及事後兩人各自不同的反應和心理歷程。她意在探究,為什麼錢寧會這麼做,他有沒有意識到他的行為代表什麼。

李懷瑜用第三人稱的視角,不帶情緒和批判,冷靜而客觀敘述的事實,讓人深思。

《生命暗章》在2015年被英國犯罪作家協會新人匕首獎選中,獲得高度讚揚;2016年獲得SI Leeds文學獎第二名;2017年獲得“非布克獎”。

這是李懷瑜第一部小說。

如果可以選擇,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她寧願選擇不要這些榮譽,也不想經歷這一切。這是人生的黑暗之章,她的人生,帶上了揮之不去的黑影。

《生命暗章》:不要隱忍,不要獨自揹負,翻過生命中的黑色篇章

四 最後的思考

《生命暗章》暴露出背後太多的問題和隱患。這並不僅僅是女性的事,這是整個社會的事。社會里包含男人,女人和孩子,每個人都是一份子,沒有誰能真的脫離於社會。

這同樣也是很沉痛的話題。

在錢寧的背後,不僅有原生家庭的教導問題,更折射出社會階層帶來的影響。

跟錢寧在同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還有很多。錢寧周圍那些人,他們的道德觀、人生觀讓人心驚,對於一無所有的他們來說,生命也是毫無光亮。

後來錢寧逃走了,錢寧的妹妹長大了,但是整個社會意識並沒有變得更好,人們還沒有意識到身邊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