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這樣的詩都算仿寫?(隨感)

宋代洪邁的《容齋隨筆》七十四卷,是唐宋筆記中規模較大,影響巨大的一部。

卷第五共十七則。第十三則《縛雞行》,評論杜甫的詩《縛雞行》和洪邁朋友李德遠的詩《東西船行》。

先引杜詩,老杜《縛雞行》一篇雲:“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蟲雞於人何厚薄?吾叱奴兒解其縛,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洪邁評:“此詩自是一段好議論,至結句之妙,非他人所能企及也。”

然後,引友李德遠《東西船行》:“東船得風帆席高,千里瞬息輕鴻毛,西船見笑苦遲鈍,汗流掌折百張篙。明日風翻波浪異,西笑東船卻如此。東西相笑無已時,我但行藏任天理。"

洪邁卻認為朋友的詩“全擬其意”。“擬”,模擬,模仿。

杜詩寫被縛而賣之雞,李詩寫東西兩船互嘲。

杜詩立意從人性角度議論舍雞舍蟲之得失;李詩立意在人有時不必在意一時得失,事物變化,得失也變化,還是順其自然好。

連這樣的作品在洪邁眼中也是仿作,主要是議論主題相同:得失。可見古人對於“創作”之苛求。

另外,洪邁認為友人的結句“行藏任理”與杜詩結句的“注目寒江”之句,似不可同日而語。

前者直白,後者含蓄,借景說理,予人聯想。

結果“德遠以為知言,銳欲易之,終不能滿意也。"

20I9/1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