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劳动教育回归鼓掌》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程。看到消息,不禁往事难忘,写出来,与诸君分享。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一天,我踏进了义乌县大成中学校门。

大成是这个县的一位历史人物,姓陈。他的名字与戚继光抗倭联系在一起,他是带领“义乌兵”抗倭的著名将领。这所在义西南的中学以他的名字命名。

校园东边隔着个大操场有个山坡,旁有一块纪念陈大成的石碑。边上坪地蹲着一门石砲。这无疑是一个充溢着爱国气息的校园。但,令我难忘的还有学校的劳动园地。

劳动园地在坡顶大四合园的南面,长方形坡地约有十余亩。

这是一块真正的园地:冬季里,油冬菜油黑;春季里,三月青青翠;夏季里,苋菜红,丝瓜花儿黄,番茄似灯笼,紫茄条条挂枝上;扁豆白,蚕头胖,秋风凉,树下躺着老南瓜。

主持这片园地的是一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姓丁的植物老师。他曾留学日本,很有学问,很敬业。他是总教练,运动员是初中16个班,高中2个班上千名学生。他教我们嫁接,教我们育苗,栽种。他说栽菜时菜苗根要放直,不能栽得太浅,也不能太深,要用手把根周围的细土捏一下,要留个小坑,便于浇水,水不能浇得太少,也不能太多。

那时,每位学生上学都要带一把锄头。在每学期的入学通知中都有明确告知。每周两节劳动课分班分组进行。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整畦丶下种丶拣苗丶中耕丶施肥丶浇水丶治虫,这些农活每位学生都会。那是真正的农业劳动技术课,是实在的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现在想起来,劳动教育课所起的深远作用是培养了一代代人的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珍惜劳动成果等等优秀品性。懂得人要自食其力,有付出才有回报;尊重劳动就是尊重父母,尊重工人农民。这样朴素的做人道理通过劳动实践自然而然明白了。一代代人,这样过来,干家务活,田野活,工场活成了习惯,共和国的大厦就是这样建起来的。

因而,深切地感到学校教育如果缺少劳动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人格会是不健全的。当然,时代不同,劳动的方式也在变。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因此,要为劳动教育的回归鼓鼓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