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因素促使皇太极被推举成功,当上皇帝?

后金时代的第二位汗王,为统一全中国做出伟大贡献的帝王皇太极,他的继位史,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没有多少先例的,因为他是一个被推举成功而上位的帝王。在历代的汉王朝中,帝王一般皆由嫡长子担任,以此出现了不少的昏君。而在女真族,酋长一般由有才干和功劳的人担任。在努尔哈赤诸多优秀的皇子中,并不只有皇太极出色而已,多尔衮虽然比皇太极小很多,但是年纪轻轻的他却聪慧过人,有勇有谋。而努尔哈赤的二子代善虽然不及皇太极一样优秀,但是他却是一个继承了努尔哈赤的血性还有着思想深度的人。那么,在这些诸多优秀的人才中,皇太极到底是怎么脱颖而出的?

有哪些因素促使皇太极被推举成功,当上皇帝?

一、兄弟的助攻

在努尔哈赤执政后期,对军务等方面的处理显然不及当年。这个时候,皇太极早就已经在准备让自己登上皇位的一切所需要具备的东西,比如与兄弟和睦以取得信任,与朝中各位大臣交流以汇聚势力等。而在这个时候,其他和他一样有才干的兄弟都因为其它因素而没能够成为皇太极在被推举成功登上皇位的路上成为最大的障碍。

多尔衮虽然时年尚浅,但是年纪小小却展现出了极强的管理能力。不过,对于年纪小小的多尔衮,论战功,在诸多军功卓著的哥哥面前肯定排不上队,论实力,和其他哥哥比起来,年纪小小何来大作为?论势力,有哪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愿意在诸多有才干的皇子中去选择扶持一个年纪尚小、资历尚浅的皇子?

有哪些因素促使皇太极被推举成功,当上皇帝?

虽然代善曾被努尔哈赤属意,但是代善最后却因为被指与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有染而放弃了皇位之争。都说人言可畏,代善因为这件事而深感头疼,看清局势的他,最后选择与皇太极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并联系岳托等人对外倡议,希望皇太极登上皇位。

阿敏一直与皇太极交好,且皇太极向诸位兄弟宣誓:“听命于(各自)父兄。”这也就对外表明皇太极继位后会爱戴自己的兄弟,承认各位贝勒的管辖权,各位贝勒原有的权力不会被动摇。面对皇太极信誓旦旦的言辞,阿敏便决心联通其他贝勒,站在皇太极的战线上。

在《爱新觉罗家族史》中,作者提到:代善作为努尔哈赤的次子,是集智慧和实力于一身的英明才将。在《礼烈亲王》一书中有记载:代善与叔叔舒尔哈齐攻打辉发部落之时,因为敌方夜间的一道光而让军队不安,舒尔哈奇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可代善却认为这是可以大举进攻的好机会,于是便决定赌一把,全军一鼓作气,夜袭辉发部落,将辉发打得措手不及,最终拿下了辉发。由此可见代善的聪明才干与过人的胆识。

有哪些因素促使皇太极被推举成功,当上皇帝?

阿敏继承了舒尔哈齐的智慧与军事能力。阿敏自幼随父出征,耳濡目染,从舒尔哈齐身上学习到了许多的军事谋略,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在阿敏22岁那年,便与大哥褚英一同征伐乌拉部落,阿敏杀敌近千人,赢得千位数字的盔甲,其骁勇善战的身姿赢得诸人的夸赞和敬仰。

身上扛着许多军功的代善和阿敏因而在朝堂之中赢得了不少人的赏识与认可,在朝中也有声望。因此,在皇太极是否能登上皇位之际,有这两位兄弟的推波助澜,就促使了皇太极登上皇位。

三、个人心机和抱负

历来,不同的学者对皇太极继位说法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皇太极是凭能力和军功说服各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从而登上皇位,但也有的学者认为,皇太极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不仅仅是依靠自己的才能,更是因为心机颇深。这种说法也是有根据的。古书曾言:“为得到权力,皇太极告发代善和努尔哈赤的大妃乌拉阿巴亥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使得努尔哈赤大为震怒,代善从此失掉了努尔哈赤的喜爱。”除此之外,皇太极还巧用心智,拉拢努尔哈赤身边的近臣,并让这些大臣散布一些对次子代善不利的消息,让努尔哈赤逐步对代善产生不信任感。此后,朝中拥护代善的人一个个被贬斥,并被逐出大臣之列。可见,皇太极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暗地里给自己的兄弟使了不少的绊子,以铺平自己的皇帝路。

有哪些因素促使皇太极被推举成功,当上皇帝?

当然 ,除了心机,也少不了皇太极本人的志向和抱负,若皇太极本身没有远大理想,又怎么会费尽心机使出这么多计谋?又这么会极力抓住时机在父汗努尔哈赤和众大臣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四、个人能力

皇太极自幼爱好古书,和父亲一样,皇太极也喜欢看《三国演义》等古典书籍,想必也一定是从《三国演义》等著名的古典兵书籍上学到了一招半式。在努尔哈赤昭告天下,颁布“七大恨”,决心与明朝对抗之后,便马上召集朝中大臣和诸位皇子来讨论如何伐明。皇太极在会议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计谋,在努尔哈赤纠结如何攻打抚顺城的时候,皇太极便向父汗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抚顺即将开马市,而那时候就会有许多各路的商人涌入城内做生意,我们就可以让士兵假扮成商人潜入城内,制造混乱,让城内的敌军都乱成一团,趁着这个时机,我方里应外合,便可一举拿下抚顺。”这个妙招被努尔哈赤采用了,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完全采纳这个意见,而是将皇太极的计划加以修补。

有哪些因素促使皇太极被推举成功,当上皇帝?

军事经验颇深的努尔哈赤认为,这个计划虽然很好,但是敌军也是有援军和防线的,于是便设局在援军赶赴的路上使了些绊子,以攻克援军。虽然整个计划不单只是皇太极一人完善的,但毕竟是皇太极想出来的。由此可见,皇太极的思维比其他兄弟都要敏捷,都要灵活,虽然此招阴险狡诈,但却是取得胜利的关键。这种思维想必是受了兵书的影响。古人韩非子曾云:“君子得忠心不二,坦诚相待,做一个坦诚且值得被他人信任的人,但在军事上,君子可以伪装自己,不必正正经经,太过于直面地面对敌人,这就叫兵不厌诈。”一个人的三观得端正,在日常行事之时得是个谦谦君子,但是在军事上则可以做到兵不厌诈,不让自己失利。“兵不厌诈”四个字正是皇太极取的抚顺战争胜利的法宝。

虽然在努尔哈赤在为时期,皇太极展露出了许多有益于自己一方的军事谋略,但在他继位之后,也采用了兵书中的许多计谋,巧用“间谍渗入”、“释放烟幕”等方法则是皇太极取得一场又一场胜利的关键。在攻打明君袁崇焕之时,皇太极走了父汗努尔哈赤的老路,使得自己军队损失惨重,君威受损,军事实力大减,为了取得最终伐明胜利,也为了重建军威,皇太极表面上向袁崇焕施放议和烟雾,实则把方向转为蒙古,从蒙古入手,重建军威,展现出了皇太极的大智和大勇。

有哪些因素促使皇太极被推举成功,当上皇帝?

倘若皇太极没有被推举成功,清朝的命运会如何?不管这命运会如何,有一点是值得被肯定的,皇太极的智慧和才干为世人换来了一场又一场的和平与安宁,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军事才将,他的野心和抱负促使中国全民族得到统一,是中国军事历史的大功之人。

参考文献:

  • 《韩非子·难一》
  • 《爱新觉罗家族史》
  • 《礼烈亲王》
  • 《清太宗实录》
  • 《定鼎中原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