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箭峪岭位于蓝田县、华县、临渭区三地交界之处,为一脚踏三县之地,海拔2449米。《渭南县志》载:“诸山之峪,为箭峪大,南通商洛诸山,又东南通武关,故其北有独孤庄镇,盖县之东南地险也。”有一说,因其山脊多长箭竹,名竹山,又名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岭上有便道接通南北,今已废弃。垭口有个山神庙,上书“庙小神通大,天高日月长。”可能是以前南北行走之人,为保佑平安而建的,现在是箭峪岭的标志性建筑。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箭峪岭北水源汇入赤水河是赤水河的源头之一;南水源流入灞河,属灞河源头之一。我是从岭南灞源镇进的山,沿溪而上,最终到达山神庙的。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这条线路,我一年之中走了两次。灞源镇土地肥沃,庄稼长得很好、果树也不少。我们是从青坪村进山的,村子里人气较旺,老人居多。有几处卖豆腐干等土特产的,人都很友好。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房屋白墙上,刷上了图画及核心价值观类的宣传语,院子里开辟花圃,还有耕种的塑像,看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得不错。我给一位老人拍照,她很配合,但对话时听不明白,看来至少七十岁了。另一位老人,见我给他拍照,笑着说:“别照、别照,难看得很!”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上山途中,林木逐渐茂密。周围有几个看点,大都和光武帝刘秀有关。也有”龙头松“、”黑龙潭“之类的景点,忙于上山,没去寻找。同行山友,摘了好多“五味子”,给我品尝。吃了一口,马上尝到了小时的味道。记事起,老父亲和亲房邻居到山里砍柴,有时会带一些“五味子”回来,甜蜜中有些苦涩,还有一丝中药味。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一路之上,能见到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到了草甸,各类奇花异草漫山遍野。尽管满身是汗,但大家一片欢腾,摆出各类姿势,拿出手机,留下欢乐。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而此时,视野豁然开朗,远山层层,云雾弥漫,可以看到草链岭及华山诸峰。岭南岭北,风光不同,植被也不一样,南麓大多为乔木;北麓大面积灌木丛生,大自然果然神奇。我们在这里吃干粮,补充水分,分享带来的好吃的,也分享快乐。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秦岭十峰:一脚三地箭峪岭

箭峪岭田园风光秀美,人文历史遗迹也不少。青坪村有个”灞源革命博物馆“(原名没记住),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红色革命根据地。附近还有“骡马古道”明清及民国时期,商人们都是骡马驮运及肩夫担挑必经之地。从河南省入陕西境,经洛南到两岔河,西行翻小秦岭到青坪村歇脚。以后还可以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