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分享一下您的書法臨帖之路嗎?

無為先生


你好,我是龍哥學字。這個問題,龍哥回答你再適合不過了。雖然本人只是硬筆這塊的發言權。毛筆不是太好。但是無論是硬筆還是毛筆都應該好好臨帖。而最好是臨習古帖。比如靈飛經,樂毅論,洛神賦十三行,歐楷九成宮,文徵明草堂十志等等。新手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一兩本古帖學習。如果你只是平時用用行楷字寫作品而不需要去參加一些硬筆毛筆比賽。這些古帖你可以不學。但是也要選擇一些當前流行的名字的行楷字帖。比如荊霄鵬老師的行楷,吳玉生老師的行楷,田英章老師的行書。或者前些年的李放鳴,王正良,錢沛雲,江鳥也就是沈鴻根老師這些人的實用行書或者行草。只有把這些人的帖當做範本認真的去研究去總結規律。才有可能寫出一手好字。

就按龍哥這個方法不出2年一定可以寫一手漂亮的行楷字。這是本人在有正楷基本功5年以上的情況下。自學半年手寫體行楷的效果。在此之前,本人臨寫過龐中華老師的行楷(小學6年級)還在前2年臨寫過一些字庫字型的吳玉生老師的行楷。


龍哥學字


我是2013年開始臨帖的。當時早上散步,跟著寫地書的人用海綿作筆寫字,寫著寫著慢慢寫出感覺來了,於是經人介紹報名參加了南化公司退協舉辦的老年大學書法班。

五年後又加入了企業退協書法協會。去年國慶七十週年,我向棲霞區書法家協會投稿,一幅自己寫的七律《燕子磯蝶變》,用隸書創作的四尺對開作品,被選上了區慶祝國慶七十週年書畫作品大展。近三年來南化退書協舉辦的年展,也年年送選作品入展。去年斗膽參加頭條華夏杯書畫作品大賽,還以總分十四名的成績,拿了個四等獎呢。

我從插班學書開始,聽從老師的安排建議,走過了楷、行、隸、草、篆、金文的臨寫之路。臨帖是個吃力且艱辛的過程。對初學者來說,選帖當然重要。我們一般一學期選一本帖為主。如唐代顏真卿楷書《勤禮碑》、《多寶塔》等,行書練過《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米芾的《蜀素帖》、《笤溪詩卷》,文徵明《前後赤壁賦》等,隸書《曹全碑》、《張遷碑》、《西峽頌》等更多了。魏碑《龍門二十品》、《張猛龍碑》等,章草《皇象急就章》、草書《孫過庭書譜》,王羲之《草書七帖》,王鐸、懷素、宋徽宗趙佶《千字文》等。篆書《鄧石如篆書千字文》,《毛公鼎 散氏盤》等,金文《秦風十帖》等。

臨帖最大的敵人是急於求成心理,總覺得自己臨的不象,從而失去耐心。臨帖中要先學會讀帖,弄清書家筆法、字法、章法的獨特之處,臨寫了幾遍後,再重新讀帖,往往豁然開悟,再下筆臨之,收穫必大。

執筆姿勢,我體會成年人臨帖,一開始懸腕可以,但最好還是懸肘更好,站立懸肘效果更佳。

如何用墨?也是有講究的。有主張原墨的,濃墨重彩,養眼,但廢墨,且書寫較澀。有主張加水稀釋的,濃淡適宜,但最好每次在墨硯中加入涼開水數滴調勻為宜。我自己則是堅持用淡墨的,墨少水多,常被老師同學笑話,我則樂此不疲。現在我用淡墨倒能寫出濃淡不同的墨色,自己也很開心。


怡心室一叟


餘臨書以楷書較多,就是從筆畫到結構,逐步完善。多數是利用工作的業餘時間,從顏真卿入手,學《麻姑仙壇記》《顏勤禮碑》,也學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興趣來了也涉及篆書,從文字學著手,小篆,金文也寫一些,增加情趣,提高修養,陶冶情操,注意力集中在趣味化,個性化,抒情化方面,非顏非虞,亦非自己,雖說不佳,自得其樂,唯其艱難,樂在其中,但是遠未達到“得意忘形”之境。古人說“七竅開混沌死,八法濫書道亡”是耶非耶?

附圖①②金文《大盂鼎》③④《二世元年詔板》⑤楷書⑥小篆,人閒桂花落⑦背臨秦始皇廿六年詔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