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學單詞的“諧音梗”:美國孩子是怎麼催谷詞彙量的?

綜藝諧星孫建弘開辦線上英語課,而且還是英語、漢語和成語一起學。我看到的時候,心裡打了個大大的問號:到底是什麼賦予了他謎之自信?

在三月份的《歡樂喜劇人》節目中,孫建弘底氣十足,流利地說出了一系列有內涵的地道的英語單詞——school,pass,tour,blue,even......不過這些單詞,是夾雜在漢字中的諧音梗,湊成了我們熟悉的成語:

低頭school(思故)鄉,貪生pass(怕死),半tour(途而)廢,深藏blue(不露),even(一文)不值……

趣聊學單詞的“諧音梗”:美國孩子是怎麼催谷詞彙量的?

通過孫老師的雲授課,你是否也在談笑間記住了這些英語單詞?

“諧音梗”是語言文化中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利用同音不同義的詞語重疊替代,營造出有趣效果。對於英語初學者來說,它不失為一種記憶單詞的小妙招,就像是給單詞取了個綽號;雖然不如分析詞根詞源那樣科學系統,卻很接地氣地融入了漢語元素,有過目不忘、令人捧腹的神奇功效。

1、漢英詞彙量的差異:十萬和百萬的距離不只是一個零

著名語言學者季羨林先生曾指出,漢語是世界語言中最簡練的一種。中國漢字數量近十萬,但常用的只有幾千。2011年教育部發布的漢字掃盲標準是950字。如果一個人掌握了3500個常用漢字,便足以滿足日常生活、讀書讀報的基本需求,甚至對於大學生做學問、搞科研都沒問題。

而英語單詞的數量級目前已經突破一百萬,每年還有上萬個新詞出現。相比而言,這個數量級的確令中國人發怵。在美國,8歲兒童的平均詞彙量已經達到一萬,高中畢業生的平均詞彙量是兩萬。

原來對於一個英語母語國家的孩子而言,增加一萬的詞彙量竟然需要花費十年的功夫慢慢打磨。

在中國,應對中國高考的英語詞彙量要在3500以上,大學四六級英語則要求4500-6000。若想參加國際英語標準化測試,詞彙量一般需要在八千至一萬以上。

這樣的要求讓國內眾多英語愛好者望而卻步。“詞彙量不足”成了國人英語學習的攔路虎。不少人買詞彙書、上速成班,目的是要在短短三個月到半年時間內將詞彙量突破一萬。這種一蹴而就的做法卻往往欲速則不達,記得快忘得也快。

記憶英語單詞,需要科學方法,也需要時間去練習鞏固。“諧音梗”,則像是一劑佐料,能讓這個記憶過程變得風味十足。不論是洋味、土味,還是重口味,你不妨一試。雖說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仍可以在萬千單詞的茫茫詞海中尋找那些有趣的靈魂。

趣聊學單詞的“諧音梗”:美國孩子是怎麼催谷詞彙量的?

2、諧音梗,讓單詞記憶不再枯燥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英語諧音梗可以歸納為三類:一類是源自說英語國家的本土產品,血統純正,為老外們津津樂道;另兩類則是中國製造的混血兒,彙集了國人的幽默和智慧。前者體現了英語單詞中一詞多義和同音詞的現象,兼顧益智和文化交流;後兩者則側重於英漢讀音的相近,打造出中國式幽默的喜劇效果。

  • 洋味諧音梗:英英對應,原汁原味的雙關梗

英語單詞中的一詞多義很常見,還有一些單詞是拼寫不同的同音詞。產自說英語國家的很多燒腦問題,巧妙體現了這些單詞的雙重含義。經典問題有:

1)軍人最恨哪一個月?

2)什麼鳥能舉起重物?

3)為什麼數字9怕數字7呢?

4)為什麼圖書館是最高的建築?

答案:

1)March (三月/行軍)

2)Crane (鶴/起重機)

3)因為seven eight (ate) nine! (七八九,七吃了九)

4)Because it has the moststories. (因為它的故事/樓層最多。)

趣聊學單詞的“諧音梗”:美國孩子是怎麼催谷詞彙量的?

  • 土味諧音梗:英漢對應,洋為中用的音譯梗

英語單詞的讀音有一個或多個音節,每個音節的發音總可以找到相近的漢字讀音來對應。這種傳承百年的漢字注音學習法,門檻低還能自創,長久以來為不懂音標的新手們提供了不少便利。例如最經典的一詞是救護車-ambulance-俺不能死。

知乎上有個相關話題:“清朝第一批學英語的中國人,他們到底都經歷了什麼?”其中提到了一些有趣的史實,讓我們依稀感受到了老字號諧音梗的魅力:

清朝最早的英語詞彙入門書,就採取了簡單粗暴的漢字注音,例如把today 注為“土地”,把man注為“曼”。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請家教苦學英語,自創了“西洋字調合並法”,讓注音漢字和英語單詞的本義相聯繫,使音譯更有邏輯性。例如:騙=cheat=欺特,死=die=歹,熱=hot=火特。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熱衷於學英語。當婉容想要取一個英文名時,溥儀見她臉白便說了個詞“一臉煞白”。於是,皇后便有了英文名:Elizabeth(伊麗莎白)。

趣聊學單詞的“諧音梗”:美國孩子是怎麼催谷詞彙量的?

  • 重口味諧音梗:英漢夾雜,語音匹配的拼接梗

這種中國製造的諧音梗,是近年來隨著社會流行用語而興起的產物。創造這種諧音梗的人,其實是深諳漢語和英語的博大精深,才能將英語單詞的讀音如此完美地嵌套在漢語詞組中。

這樣的例子,除了文章開頭孫建弘所列舉的那些成語外,還有不少廣為流傳的俗語,例如:笑skr人(笑死個人),魚香rose (魚香肉絲),煎bingo子(煎餅果子),君要臣死臣facebook(君要臣死,臣非死不可)。

這種漢英嵌套式表達引領了新一代語言潮流,在年輕人中很受追捧。其實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相互影響。提起這些梗,大家都會心一笑。但要想讓長輩們理解,這番解釋還是頗費周折的。

趣聊學單詞的“諧音梗”:美國孩子是怎麼催谷詞彙量的?

3、增加英語詞彙量的王道:循序漸進,兼顧讀寫

對於中國人來說,學習英語難免加入漢語元素的影響,出現Chinglish也在情理之中。

學習英語單詞的過程,其實就像是交朋友。快速記憶,就如同在人群中匆匆打了個照面,再次遇到只是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卻可能連名字都叫不出來。若想牢牢記住一個單詞,必然要多接觸多使用才能熟知。

來看看美國孩子是怎樣積累詞彙量的吧!

初識一個朋友,先要記住他的樣貌。美國小學低年級的英語單詞積累主要是通過自然拼讀及圖形結合的單詞卡片,讓孩子對單詞有形象記憶;同時要求每個單詞造句,再輔以豐富的分級閱讀繪本。

這個任務每週定量完成。這段時期,孩子們的寫作練習也是圖文並茂的漫畫故事。

趣聊學單詞的“諧音梗”:美國孩子是怎麼催谷詞彙量的?

為了進一步瞭解一個新朋友,需要知道他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科學記憶英語單詞也一樣,可以從詞源故事中找到它的起源,還可以通過構詞法分析它固定的詞根詞綴。這就像學習漢字的偏旁部首一樣,是重要的基本功,可以讓單詞學習事半功倍。

美國小學三年級難度的詞彙練習,已經開始涉及單詞的詞根詞綴,引導孩子尋找單詞組成的規律。這個學習要一直伴隨孩子到高中畢業。

趣聊學單詞的“諧音梗”:美國孩子是怎麼催谷詞彙量的?

小學四年級的寫作練習仍在寫故事,但是以看圖寫話為主。另外還會寫介紹性的說明文,套用上賀卡的形式,立馬變得生動活潑起來。

趣聊學單詞的“諧音梗”:美國孩子是怎麼催谷詞彙量的?

五年級的詞彙學習,引入了詞性的概念。這是為初中階段語法學習做準備,意味著孩子們接下來要開始注意詞形變換和句法結構的要求。

趣聊學單詞的“諧音梗”:美國孩子是怎麼催谷詞彙量的?

此外,美國小學始終鼓勵學生閱讀,每天早上去上學,先會安排一段自由讀書時間;每天放學回家作業很少,但是會規定15分鐘以上的閱讀時間

學校的圖書館人氣總是很高,孩子們每週有一個固定時間在圖書館閱讀,還要從圖書館借一本書回家看。

同時,公共圖書館在美國各城鎮十分普及,利用率也很高,家長經常會帶著孩子去圖書館參加活動並借閱圖書。通過這些閱讀途徑,孩子們從小就培養了定期獨立閱讀的好習慣。

趣聊學單詞的“諧音梗”:美國孩子是怎麼催谷詞彙量的?

美國小學生的平均閱讀量究竟有多大?如果按每週一本書的閱讀量,他們一年能看50本書。

有美國學者研究指出,美國小學生的閱讀量是中國小學生的6倍。可見,他們

龐大的詞彙量不是靠死記硬背單詞,而是靠廣泛閱讀逐漸積累成的。

學貫中西的語言大師林語堂先生介紹過他的英語學習經驗,其中有關詞彙強調了兩點:

  • 學習詞彙重在使用。林語堂先生說,“凡遇一新字,必口誦耳聞手寫目視”。英語單詞使用過一次比眼過十幾次記得更牢。因此學習一個新詞,要從聽說讀寫各個方面去練習和鞏固。
  • 學習詞彙貴在自然。簡單常用的單詞表達人的思想感情更有生活的氣息。因此不要一味追求詞彙數量去記憶一些生僻詞,而是應該注重常用詞彙的靈活運用。為此,他說:“字義應看作活的,生動的,有變換的。不知一字之用法,不能算為懂其意義。”

如果我們單純孤立地從單詞列表或字典裡認識單詞,它們就像一個個乾枯的種子,缺乏生機。

只有在書籍和文章的土壤裡,這些單詞才能生根發芽,展現它們強大的生命力。只有把這些單詞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它們才能在我們腦中激活,成為表達思想的有效工具。

文丨十里百果(美國訪問學者,多年從事英語教育工作,兩個孩子在美公立學校分別就讀小學和中學)

趣聊學單詞的“諧音梗”:美國孩子是怎麼催谷詞彙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