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篇文“造出”29條成語,韓愈脫口而出40條

成語的背後有的是一段歷史故事,有的是名篇佳句。今天要介紹的成語知識也很有趣:古人短短的文章中有大段文字都被後人沿用,並稱之為成語。一起來看看這兩篇高產成語的古文。


進學解:922字,40條成語

韓愈發牢騷,成語滿紙飄


《進學解》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古文,“進學”,意謂勉勵生徒刻苦學習,求取進步,“解”是解說、分析。


當時韓愈四十六歲,在長安任國子學博士,教學生上課,學生提問題,韓愈來解答的對話,就有了這篇文章。


有人說韓愈是藉著向學生訓話的機會,順便發發牢騷,感嘆不遇。


諸葛亮一篇文“造出”29條成語,韓愈脫口而出40條


不管是韓愈別有用心,還是這些話語是學生們真切需要的勉勵,《進學解》可謂是超紮實的古文,不到一千字的篇幅中,出現了40條後人常用的成語。


如果這真是韓愈隨口牢騷的話,那麼他或許可以被稱為“成語大王”了吧。


業精於勤:指學業方面的精深造詣是由於勤奮。“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動輒得咎:指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較短量長:成語解釋指比較長短,評論優劣。“較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


含英咀華:把花朵放在嘴裡慢慢咀嚼,比喻細細地琢磨。“沈浸醲郁,含英咀華。”


諸葛亮一篇文“造出”29條成語,韓愈脫口而出40條


卓犖為傑:指超絕出眾的傑出人才。“紆餘為妍,卓犖為傑,較短量長,唯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


細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拋棄。形容包羅一切,沒有選擇。“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力挽狂瀾: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比喻竭力扭轉險惡危急的局勢。“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


異曲同工:不同的曲調;卻同樣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內容或形式雖然不一樣;但卻是同樣的出色。“子云相如,同工異曲。”


是不是沒有想到這些掛在嘴邊的成語,全部出自韓愈這一篇文章?


出師表:758字,29條成語

光背沒用,還得會用


《出師表》可能是大家高中時代最熟悉的古文了,除了全文背誦並默寫的要求,古文中富有韻律的文字也讓人感動到起一身雞皮疙瘩。


諸葛亮一篇文“造出”29條成語,韓愈脫口而出40條


你可能已經記不清《出師表》中的成語了,下面我們來一起復習一下,順便看看,你能不能接出這些成語的下一句。


事無大小:意思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麼事都管。“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


引喻失義:指說話不恰當,不合道理。“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諸葛亮一篇文“造出”29條成語,韓愈脫口而出40條


裨補闕漏:意為彌補缺漏、不足之處。“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


夙夜憂嘆:早晚憂愁嘆息。“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有所廣益:收到更多的成效。“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斟酌損益:斟情酌理,掌握分寸。“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諸葛亮一篇文“造出”29條成語,韓愈脫口而出40條


重溫這兩篇古文,您可能感受到成語之妙,正在於將冗長的語言情緒濃縮至幾個字,言簡意賅、生動明確。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百家講壇

《中華成語》

播出時間:4月9日-25日 12:00

諸葛亮一篇文“造出”29條成語,韓愈脫口而出40條

監製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張蘭 於毅 陳皖寧(實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