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性對應學系列文稿——星球引力與物體重力的本質

現有的理論認為星球引力與物體重力是由質量產生的。實際上,沒有對立就沒有作用力。物理學早已弄清楚強力、弱力、電磁力都是由對立極性產生的,但至今沒有人相信萬有引力也是由對立極性產生的。本文所要揭示的就是產生萬有引力的對立極性和物質形式。

極性對應學系列文稿——星球引力與物體重力的本質

由於本文的相關許多問題都涉及到了其它作用力和術語,所以,單單閱讀本篇文章的讀者朋友可能會產生許多困惑。

極性對應學是篇幅龐大的系統性學說,如果有志於徹底弄清極性對應學的讀者朋友,建議下些功夫從《極性對應論》第一章開始認真仔細閱讀。

其實,認真研究極性對應學,對於任何一位物理學愛好者或專業工作者都是十分必要的。原因就在於極性對應學對於研究宇宙問題是一門不可多得的學問。

極性對應學對於物理學是一條曲徑通道,看似簡單的數字組合,卻每一步變化都揭示著層層真相。可以說,沒有極性對應學的引導,宇宙學已經很難再從遙遠的叉路上返回而重新找到出路。

那麼,星球引力與物體重力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事情還得從質子與中子之間的強力說起。

一、乾坤極性作用力——強力

質子與中子之間的5~5-10乾坤極性作用力表現的是強力。

強力是質子與中子之間的+5性與-5性之間的作用力。因為質子與中子的+5性與-5性是對應平衡的,所以中子與質子結合,就是乾坤性體的平衡中和,產生的強力就是乾坤性體互相吸引互相中和的結果。因為完全互相中和的性體沒有洩漏,所以其作用力範圍僅僅限於質子與中子之間。

而且,強力並不是原子核的整體性凝聚力。能夠擔當原子核整體性凝聚力的,其實是由揮發離性能量而產生的坎性凝聚力——弱力。因此,核子之間的坎性凝聚力——弱力的強度與原子核的能量揮發率正相關。

極性對應學系列文稿——星球引力與物體重力的本質

二、星球引力的本質

星球引力屬於乾坤極性的分支作用力。乾坤錶現的是核子之間的強力。星球引力則屬於從核子層次跨越到星球層次的乾性剩餘作用力。也就是宏觀星球層次的氕氫乾性體缺少中子坤性體中和而產生的作用力。所以說是乾坤極性的分支——乾坎作用力。

原始宇宙產生的氕原子與中子本是等量平衡的,乾性剩餘就是中子衰變的結果。中子衰變造成中子與氕原子失去平衡。失去平衡不要緊,關鍵是:中子與氕原子本是產生強力的一對乾坤極性。中子與氕原子失去平衡以後,造成的直接後果是質量體聚集空間缺少5-10坤性體、剩餘5陽乾性體。

質量空間剩餘乾性體的匯聚結果是:產生宏觀星球層次的乾性引力。乾性剩餘屬於正五性作用力,對負五性的1-6質量體具有吸引凝聚,對正五性的9-4能量體具有同性排斥力。

質量體產生引力的結果是——形成原始星球。被排擠的能量體揮發、融合、膨脹的結果是——形成虛空靜態能量而成為宇宙虛空。

因為導致質量體聚合集結形成星球凝聚力的是:氕氫核心的5陽乾性剩餘;而形成星球能量層的是質量體排擠揮發的10陰坤性體和9-4離性體在星球周圍空間的富集。所以:星球引力是5陽乾性體剩餘的表現,物體重力則是1-6坎性體剩餘的表現;星球之間的虛空斥力,則是10陰坤性體和9-4離性體聚集的表現。

因為聚集在星球周圍的能量斥力體,就是中和星球乾性引力和坎性重力的坤離性體,所以,星球的引力與質量重力只侷限於個體能量層以內。超越個體能量層的則不產生乾性作用力。

星球之間的引力,則是由離性能量的融合產生的離性能量層斥力與坎性引力完全平衡的凝聚力(詳見極性對應學系列文稿《坎離極性作用力》)。由於這種相對平衡的坎離極性作用力是限制星球之間距離的根本原因,所以,任何大質量星球互相靠近都會產生斥力,互相遠離則都會產生引力。太陽與行星之間的距離、銀河系恆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就是由這種相對平衡作用力調節的。其實,這個現象是與核子原子層次的作用力現象完全相同的。因此,

脫離星球之間引力與斥力平衡的星球碰撞合併說是不能成立的。

因為星球之間的作用力並不是牛頓的萬有引力,所以,星系的旋轉也沒有想象中的強大離心力。

極性對應學系列文稿——星球引力與物體重力的本質

因為沒有重力就沒有離心力,所以星系並不需要暗物質產生的凝聚力,而只需要引力與斥力相對平衡的坎離極性作用力,就足於維持星系形狀的穩定。

星球的乾性作用力從核子強力到星球引力的層次轉換,是中子分化造成質量體中坤性體缺失、乾性體剩餘的結果。

所以,中子分化不但是形成虛空與實體的關鍵性轉折,而且也是造成星球乾性體剩餘,並實現乾性剩餘的集團性匯聚,使本源於核子的“短程力”轉變為星球層次“長程力”的關鍵。如果您有疑問,就不妨考慮一下:液氫和水、油脂一類氕氫化合物的剩餘乾性(強力)作用力去了哪裡?因為在所有92種自然元素中除了氕氫以外,都是中子比例等於或大於質子的元素,所以在大自然中能夠成為乾性引力體的只有氕氫一種元素。“萬有”引力之所以是一種最弱的一種作用力,原因就在於他是由質量體中為數不多的氕氫比例大於中子產生的。

三、物體重力的本質

世界萬物的相互作用都是由極性對立產生的,沒有極性對立的個體,除了因融合能量而能夠產生引力與斥力相對平衡的坎離極性作用力外,並不能產生其它作用力。

引力與重力也是對立性態的異性相吸作用力。其作用力的分類——屬於偏對應的乾坎陽性相聚作用力。

質量體的分類屬性雖然都屬陽性,但質量體的組合成分均為陰性大於陽性(偶數大於奇數),重力就是由質量體的陰性大於陽性體現的。

實際的重力質量只是由八個基本極性體中的1-6坎性體所表現。坤(中子核心5-10組合性體)和震艮(質子結合的3-8正電磁極性體)雖然也是(偶數大於奇數)負5性重力體,但由於在原子乃至星球的性體組合中,這些負5性體都會被正5性體不留餘地全部中和。

因此:引力與重力是由星球的兩個性態剩餘表現的。即:乾性剩餘表現引力;坎性剩餘表現重力。

極性對應學系列文稿——星球引力與物體重力的本質

雖然,在實際的地球環境中,中子也會表現強大的重力,即:獨立中子和氚原子或其它原子核結構中中子多於質子的元素所表現的中子重力。但地球的總體質量中質子的絕對數大於中子。也正是這個大於,決定了中子的重力被質子乾性體完全淹沒。

質量與能量源於零性態空間三維分化中的第二維1-6~9-4分化。其中1-6為坎性重力質量,9-4為離性光熱能量。因為1-6~9-4的組合是奇偶數雙雙合10,即:10-10的歸零組合,所以,要生成1-6重力質量,必須要揮發9-4光熱能量。因此,不拘個子大小的任何一個空間單位揮發的光熱能量與生成的重力質量成正比。

極性對應學的質量生成機制是0的對應分化,即:9-4分離於1-6,而使1-6極性顯示。1994年,美國的費米實驗室發現了比質子質量大了近200倍(最終確定為173.1倍質子質量)的頂夸克。夸克是構成質子和中子的基本粒子,把質子打破,卻發現了比質子質量大了近200倍的夸克子,已經充分說明了我們所認識的物體質量,只是1-6質量顯露的冰山一角而已,如果讓9-4與1-6中的9-4性體全部分離,甚或是10個陽性體(奇數)徹底分離、只留下10個陰性體(偶數),其生成的質量又何止200倍呢?

宇宙的質量與能量因1-6~9-4分化而誕生;宇宙實體,則因乾坎(5陽與1-6)剩餘而收縮凝聚;宇宙虛空則因坤離(10陰與9-4)剩餘而膨脹虛化。星球引力,因乾性(5陽)剩餘而產生;物體重力,因坎性(1-6)剩餘而產生。

質量體的離性能量,具有擁有率、揮發率、融合率三種狀態,這三種狀態所表現的重力差別是:

一、質量體內部擁有的離性體與重力反相關。

二、質量體揮發膨脹、用於建立個體能量層的離性體,與整體的重力密度反相關。

三、質量體揮發融合於主體能量空間的離性體、也就是失去的離性體,則與重力正相關。

我們只有承認了引力與重力是由對立極性的異性相吸產生的,才能進一步尋找同性相斥的反重力物質。

極性對應學系列文稿——星球引力與物體重力的本質

四、氕氫的引力增重實驗

因為氕氫就是剩餘5陽乾性體的唯一物質。所以,目前剩下的就是隻需要做一個簡單的液氫引力增重實驗,就可以確定星球引力是否由5陽乾性體產生;當然,也可以確定極性對應學的正確與否、有價值與否?

實驗的具體方法是:需要一大罐液氫,和一臺電子秤。只需把電子秤放置於液氫罐上面,然後稱量重物的增重效應。就可以驗證氕氫是否具有引力增重效應。

有關這個實驗,筆者在頭條平臺上已經呼籲過多次。希望物理學專業研究機構接受一次來自於極性對應學的懇求,做一下這個有關物理學前途和出路的實驗。這個實驗的費用,在借用現存液氫的前提下,幾乎不需要花錢。但實驗如果成功的價值,卻要比建造超級對撞機,比發射人造衛星探測暗物質的意義還要大的多。

最後要說的是:全方位研究宇宙問題,需要各門各派的學術理論同心協力、取長補短,甚或是輪流交替應用。我們中華民族雖然在近代物理學的創新理論方面落後了三百年,但我們有易學文化隱藏的宇宙密碼,這個宇宙密碼的徹底破譯之時,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物理學創新理論超越世界之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