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與李白,誰的詩更勝一籌?

年輕時候讀詩,不喜歡讀杜甫的,以為他的總是那種憂國傷民的愁苦之作,讀了不暢快,而喜歡李白的,瀟灑自由,無拘無束,意氣橫生,讀了使人心馳神往。

杜甫與李白,誰的詩更勝一籌?


先說李白。李白,是屬於不羈類型的天才,是謫仙人。

中國古代詩人中,兩位得到過仙人的評價,一個是李白,另一個是蘇東坡。只不過,李白是“仙而人者”,蘇東坡是“人而仙者”。


杜甫與李白,誰的詩更勝一籌?

杜甫寫的評價李白的詩: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李白的詩寫得最好的,一種是長篇歌行,一種是短小絕句。寫的最壞的,是七言律詩。因為,李白如同一種翱翔在天空中的蒼鷹,長篇歌行約束少,可供他自由馳騁,而短小絕句則可出口成章,帶著一種天然的情韻,而七言律詩約束太多了,蒼鷹在籠子裡怎麼可以伸展翅膀呢?

但是杜甫呢,人家全才,什麼體裁的詩都可以寫。

再看看內容風格吧。

當我真正坐下來去讀杜甫,品讀杜甫的詩以後,才發現相比之下,杜甫的詩要更偉大一些。

做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吧,李白像飄蕩在空中的一束美麗的羽毛,而杜甫則像一面厚重堅實的鏡子。在整理妝容的時候,羽毛使你更美麗,而鏡子使你認識到自己的面容,若非要做一個二選一的選擇的話,羽毛可棄,鏡子則萬萬不可少。當然,我沒有任何貶低李白的意思,李太白同樣偉大,與杜甫都代表著唐詩的巔峰,我只是就兩者風格來說。

杜甫與李白,誰的詩更勝一籌?


以下,是《葉嘉瑩說杜甫詩》書中所摘錄。

李白是一個不受約束的天才,他整個生命的表現是他不羈的天才的表現,他是規矩之外的天才。而杜甫恰好相反,他是規範之內的天才。

李白的詩讀個幾十篇就厭煩了,但杜甫的詩一直可以讀下去。

杜甫之所以偉大,就因為他以集大成的胸襟生在一個可以集大成的時代。一方面,他在詩歌藝術方面的成就很高,詩的各種體裁,各種內容都能寫好。另一方面,他將個人感情與倫理的價值合二為一。

凡是偉大的詩人,如果他能在詩歌裡面傳達一種感發激勵的生命,那個生命一定是他最真實、最純真、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的生命,而不是一些空喊的口號。以口號和教條來作詩是詩歌的一種墮落。凡真正有理想的人都應該是用你的生命和生活來實踐你的理想。

真正好的作品一定是藝術上完美的表達和感發的力量兩方面的結合,即王國維所說的,既要能感之,也要能寫之。

考證只是文學的外圍。

杜甫詩特點之一:不避醜拙。

真是一切美的基礎。

中國古代男子筆下的女子有兩種感情類型,一是期待,二是奉獻。

宮體詩真是一種沒有生命的詩。

談到杜甫的“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葉老說:人們常常談起理想,比如一個年輕人,上大學、念博士,出國留學,找好工作,這往往被認為是有理想。有人希望能夠揚名,顯父母,做大人物,成就一番事業,為此而努力讀書,這已經是很好了。但是,這種“理想“是從個人厲害上來計較,仍不過是世俗的功利思想。孫中山先生說得好:“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而一般的年輕人達不到這樣的境界,這種以個人的名利得失作為出發點的思想永遠屬於第二等。果真第一等的理想,是對世界上至真至善出自本能的追求,哪怕我為它吃苦,為它受難也心甘情願。這樣做了以後不但會出名,甚至還要捱罵,我也要這樣做,沒有辦法,我只能這樣做。

歷史上凡是最偉大的詩人,都不只是用文字來寫,而是用他的生命來書寫其詩篇,用他的生活來實踐其詩篇的。

杜甫的理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詩,就是要能夠寫出內心之中那一份生命的感動。

杜甫的姿態: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杜甫那種不避醜拙地反映現實的寫法很可能受了蔡琰的影響,但兩者不同在於,蔡琰寫的是個人在亂世中的遭遇,杜甫寫的是整個國家和人民的不幸。

真正的理想是你要有一種求真向善要好的本能,不是說你求真向善要好是為了以後得到什麼回報。

杜甫的詩是感性與理性兼長兼美。

偉大的作者,他整個的生命裡有一個理想,有一種追尋。讀杜甫的詩你不能只讀一首,他生平所有的詩彼此之間都可以相互印證、互相詮釋,他的人生就是一首詩。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更愁人。

詩的好壞不在於你文字上的美醜,而是在你的傳達。

文字作為符號,最重要的,一是形象,二是口吻。

不管詩歌還是小說,你都只能夠表現而不能夠說明。

凡是好的詩人,一定有強烈而且新鮮的感發。

杜甫詩裡多象喻,以景喻國家形勢。

杜甫與李白,誰的詩更勝一籌?


以下是讀《杜甫詩選集》抄錄與感受。

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這句大氣,是王國維《人間詞話》裡提及的一句詩。

《哀江頭》裡面佳句很多。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笑正墜雙飛翼。畫面感超強,那場面,那氣度,那瀟灑,十四個字,完全託出,杜甫牛掰。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前昔繁榮,都付與東流水,這轉折,讓人很難受啊。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以流水長東,草木枯榮來反襯人生的無常,真是寫得好。這種感情在杜甫是如此,在李白則是: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在白居易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將這種人人道不得的感情說得淋漓盡致,唯有大詩人啊!

讀三吏三別,那種戰爭離亂時的場景,真是如在眼前,杜甫是唐朝安史之亂時期的鏡子啊,偉大。新婚別中有: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垂老別中有:人生有離合,豈則衰盛端。無家別中有:人生無家別,和以為蒸黎。真誠而動人,短短的幾首小詩,使你看了以後像是被錐子紮了心一般,總要心痛一陣子。

杜子美的寫詩功力,恐怖如斯。

秋興八首,很精緻感人,不細說,留給你們自己去體會去。

總之,李白與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同樣的熠熠生輝,我都喜歡。

喜歡的話,請轉發點贊評論哦,個人文學訂閱號:偷襲的人,也可以關注一波喲,嘻嘻。等你來呀,我持續日更中!


杜甫與李白,誰的詩更勝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