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巷的老故事

成都,即秦朝所建“成都城”,到清朝形成少城、皇城、大城的“兩江環抱,三城相重”的城市格局,街巷一直是成都最大的特色。近幾年,城市發展,道路越修越寬,車輛越來越多,成都留給人們休閒的小街小巷也越來越少。回頭看看成都那些著名的,人們津津樂道的,歷史悠久的街巷:

暑襪街

大家很熟悉了吧,春熙路邊邊上,但據說這裡是成都歷史上最早、最重要的兩家銀行“浚川源銀行”和“大清銀行”,清末時開設在暑襪街。

成都街巷的老故事

三聖街

1906年,法國總領事署在三聖街開館,這是在成都建立的最早的外國領事機構。

成都街巷的老故事

正通順街

成都市最受人們關注的街道之一,著名作家巴金在這條街道生活了20年。街上至今還有一口著名的雙眼井。

成都街巷的老故事

包家巷

說起包家巷就不得不說到包家巷產院——老成都人“生命的搖籃”,著名餐館“姑姑筵”也開設在包家巷。坐落在包家巷77號的成都市婦產科醫院建立於1938年,是成都建立的最早的名副其實的婦產醫院,迄今有七十多年曆史,據統計,有40多萬成都人在這家醫院出生,2008年醫院慶祝70歲“生日”,2010年12月,包家巷產院正式搬遷,退出包家巷的歷史舞臺,新的“包家巷產院”應運而生。

成都街巷的老故事

九思巷

在羊市街社區有一條深深的小巷子,叫九思巷。周圍高樓林立,幽深的巷子中,食店茶館安靜又熙攘。老住戶說,九思巷東頭3號有一座馮家大院,是東漢時期劉秀的偏將軍馮異的住處。如今,大院裡已經沒有了馮氏後人,人來人往都是普通的居民。

成都街巷的老故事

水井街 雙槐樹街

解放前成都的棺材鋪集中在水井街、雙槐樹街一帶。聞名商界的國大代表、四川省商聯會理事長王劍鳴(王秉鈞)就在雙槐樹街開設雙間鋪面,製售棺材。

最好的棺材是建(昌)板,其次是洪雅香杉板,再其次是柏木板,最下是“火匣子”(用薄板子釘成長方形,就像火柴盒似的劣質棺材)。

棺材鋪的門面上沒有營業員照應,因為棺材不像其他商品,一不怕偷,二是難得有生意,三是不敢招攬顧客,四是不實行有獎銷售或搭配銷售。一些商場用語,如“買一送一”啦,“歡迎下次再來”啦,“價廉物美歡迎惠顧”啦,都不能套用,只能等顧主上門,由老闆親自接待。

成都街巷的老故事

到50年代末,人民政府倡導移風易俗,提倡火葬,人們的喪葬觀念隨之改變,棺材鋪改業,水井街、雙槐樹街的棺材鋪便銷聲匿跡蕩然無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