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出游—再见秦淮河(南京夫子庙)

早春时节,草长莺飞,杨柳依依随风舞动。阳光下是一色唯美的河流。这河并不宽大,但是在中国文化的词典里占有绝对重要的分量。从历史的遗留可以感受到这点。那天的阳光真好,我们一行人说说走走,周围的人三三两两,有带着孩子放风筝,有带着垫子在草地上闲谈的,那样子挺惬意,有时候惬意的时光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而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老人在阳光下自由组合起来打牌,舞蹈,唱歌,唱戏,尤其是那唱戏的音乐似乎格外响亮,传得很远,依稀感觉梦回古代一般。

  当年的杜牧是不是在这里感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也是在这里吗?王安石写下自己的千古名篇《金陵怀古》,怀古之余不免忧今,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幸得神宗赏识,王安石最终走上了最高的台阶,只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残酷的距离,恰是这距离最终让变法的成果毁于一旦。

五一小长假出游—再见秦淮河(南京夫子庙)

  走在阳光里,看满眼春色真叫人舒服。弟弟忍不住感慨:“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情趣的民族吧,小桥流水,杨柳依依,所以才会有诗情画意。而今的高楼大厦怎么会写出那样有意境的诗啊?”是啊,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越发喜欢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因为有几千年的沧桑故事,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河畔的城墙古色古香,质朴的青石会让人心里感觉安静。我们在一旁拍照,想摆脱楼房的形象,很难。秦淮河畔也居然高楼林立了。青青柳色在秦淮河畔的几千年,而今逐渐丧失她的那种安静之美了。看这里熙熙融融的人们,俨然是闹市中心了。河里的画舫是有的,但是急匆匆开个来回,不叫人动手,机器轰轰隆隆就把你送到目的地。少了一份安静,多了一种喧闹。


五一小长假出游—再见秦淮河(南京夫子庙)


秦淮河上的桥可真不少,有古代的遗留也有现代的建设,好在基本都是青石桥。还留着一份安静。走在熙熙融融的人群中似乎时光停滞一般。随着人流来到江南贡院,古色古香,这是古代最大的考场,鼎盛时期据说多达两万余人来此考试。可以想象当年士子之执着,有些人因此终老也在所不惜,看得出当年读书需要家境富裕作为支撑。

徒步穿过一条喧闹的小巷,眼前一片刺目的灯火突兀而来。我一阵目眩,所见的一切让人费解不已,前一秒狂热的心现在却是六月飞雪。河水并不干净,有些发黑,显得沉重,似乎连荡几道波纹都要费劲。河上来来往往的是马达轰鸣的客船,船上的人跷着二郎腿,一手抓着一把瓜子,?一手忙不迭地往嘴里送,嗑开壳,一吸溜,往窗外一扔,好一串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的动作!近水的楼阁,尽是用现代手段仿制的古典赝品,周身缠满了闪闪烁烁的彩灯,一副世俗的可笑嘴脸。这确是灯影里的秦淮河,可惜是听不见那汩汩的桨声了。

五一小长假出游—再见秦淮河(南京夫子庙)

  忽然看见一位导游解说,正准备过去蹭团,忽然听出他是用英语在解说,带着的一群留学生,他们还不停提问,看得出,这些学子对这些古老的考试方式颇有兴致。恍然一过,几百年过去,时间的河流一切都可能带走,留下的是让人些许感慨的故事。当年的朱自清先生流连在秦淮的夜色里,桨声灯影,亦真亦幻。


五一小长假出游—再见秦淮河(南京夫子庙)


不见了鱗次栉比的金粉楼台,“媚香楼”还在,只是被煙没在了崛起的房子间,找不着了;少了丝竹缥渺、吴侬软语的低吟浅唱,耳边充斥的是市侩油滑聒噪的叫卖;夫子庙前没有了文人骚客,慷慨咏叹,屋檐下悬挂的红灯笼,幽幽地纪念着逝去的年华。唯有月亮还是明清时期的,淡淡地在天空挂着,向大地普洒一腔柔媚。只是对着临岸弥漫的灯火,月亮也有些不忍,时时隐进云里,与世无争。

  好想问你,朋友,你何时成了这番模样了?

  那些声色犬马,纸醉金迷,那些才子佳人,风流浪漫,那些画舫凌波,桨声灯影,它们都曾经在秦淮河畔上演,唱出一季繁华,一生悲凉,却已被雨打风吹却,只留下淡淡的痕。那个温文尔雅、恬静淡雅的女子老了,如今的是一个满身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妇人,在聒噪地卖弄殆尽的风骚。那个流淌过无数繁华、寂寞与血泪的秦淮睡了,醒着的,正在努力地招徕钱财。污浊的河道上,安静地记载着丽人们衣香鬓影的残余,也许还有香君小婉不为人知的哀怨叹息……看着眼前的一派欣欣向荣,我无言以对。还是走吧,带着一份幻灭的心情。


五一小长假出游—再见秦淮河(南京夫子庙)

再见了,秦淮河。或许,在某个清晨,我可以回首又见曾经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