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疫苗研發面臨三大難題,當前除了生物安全防控別無他法

非瘟疫苗研發面臨三大難題,當前除了生物安全防控別無他法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史凱

“在當前非瘟疫苗研究困難、沒有疫苗可防、沒有藥物可治的情況下,除了生物安全防控以外,沒有別的好辦法。養殖場還需從自身的生物安全管理出發,清除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把豬隔離起來。”5月10日,在泰州醫藥高新區舉行的“媒體開放日”採訪期間,華威特(江蘇)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生產執行總經理蘇瑋瑋對經濟觀察網記者稱。

該公司銷售執行總經理陸偉告訴記者,目前從專家們對非瘟疫苗研究的研點來看,難以攻克有三點,一是目前研究不出來有效的滅活疫苗;二是在沒有滅活疫苗的情況下,儘管研究出來的減毒活疫苗已在臨床上表現出相對有效,但存在散毒和安全性不好的難題;三是由於非瘟感染的細胞沒有細胞器,致使批量生產很困難。

自2018年8月3日瀋陽疑似非洲豬瘟疫情被確診爆發以來,非瘟疫情的蔓延對於養殖等行業影響巨大,對獸藥、獸用疫苗等相關企業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中國肉類協會副秘書長高觀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豬肉禁止調運、受到限制,所以供需不平衡,致使價格有不同程度的波動、不穩定。豬肉在中國肉類消費中佔60%多,影響大。

記者注意到,武漢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受到下游非瘟疫情的影響,導致產品需求有所降低,淨利潤下滑近20%,部分子公司2018年處於虧損狀態,公司近日遞交了創業板招股說明書,擬在創業板上市。

以生產獸用疫苗為主的瑞普生物近日發佈企業2019年一季度報告稱,受非瘟影響,公司豬用疫苗銷售受到較大影響,家畜業務收入同比下滑近40%,影響了公司整體業績。

非瘟疫苗研發依然在路上,業內也對相關疫苗生產企業給予了一定的研發期望,但目前國內外都始終難以攻破。

難以攻克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簡稱: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簡稱:ASFV)感染家豬和各種野豬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烈性傳染病,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列為一類傳染病。

由於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的複雜性和多變性,自1921年在肯尼亞首次發現以來至今近一個世紀內還沒有研發出有效的商業疫苗。

陸偉向記者表示,作為外來病,中國此前對於非瘟只是做監控,並沒有開展過研究,目前對於難以攻克的三點而言,一是做不了滅活疫苗,或者說做不了基因工程表達的滅活疫苗,或者做出來效果不好、保護不全,或者是沒有保護。所謂滅活疫苗即把病毒滅活了,然後去免疫。有多少抗原,通過佐劑打入豬體內,使病毒不再繁殖,產生抗體但不產生綜合抗體。

“目前國內禽流感、口蹄疫,甚至包括一些圓環等動物疫病都有滅活疫苗,並且免疫是有效果的。但非瘟疫苗從國際上開始研究到目前為止,就沒有任何一個有效的滅活疫苗或是亞單位疫苗。 ”陸偉說。

吉林正業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與市場總監徐敏近日在一次演講中也表示,國內外大量實驗室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沒有研究證明滅活疫苗有效。

陸偉告訴記者,沒有滅活疫苗就需要研究活疫苗,活疫苗需要把毒去除掉,解毒。所以經過不斷的實驗摸索,研究定位為減毒活疫苗,減毒活疫苗不但能刺激產生體液免疫的抗體,還能產生細胞免疫,比如殺傷一些因子等。細胞免疫活疫苗目前有幾種方法,通過不斷的篩選,基本上明確叫基因工程的減毒活疫苗,目前不論國外還是國內的報道都稱之相對有效,有一定的至少是保護上的效果。減毒活疫苗可以產生豬的一個先天性免疫誘導,產生特異性的細胞免疫,目前至少從臨床攻克來看是有效的。

“但第二個難以攻克的點就在於,活的病毒進入機體就要繁殖,則需要排毒,所以減毒活疫苗存在散毒和安全性不好的難題。”陸偉稱,有的減毒活疫苗不能把毒完全減除掉,打到豬體上以後,可能豬死不了,但還有一部分豬表現出非洲豬瘟的臨床症狀,甚至因為是活豬,在體內排完以後再感染其他的豬,然後經過在豬群的地帶去感染,會造成病毒的反強,會使豬有致死率。

“第三個難點就是細胞器的問題,任何疫苗的病毒的繁殖需要有一個純淨的細胞器,將病毒做成疫苗,就是疫苗毒,得需要有細胞器去繁殖,把疫苗毒變成很多,再變成一頭分一頭分的疫苗,像就種子需要有土壤一樣,病毒也需要有細胞器去繁殖,作為其生長載體。”陸偉稱,非瘟不像口蹄疫、禽流感等動物疫情有自己的傳代細胞,而非瘟只能在原代細胞上生長。因為豬瘟感染的是立體網狀細胞、巨噬細胞、單核細胞,這些細胞沒有細胞器,只有從豬體上分離,將豬殺掉,再把細胞分離出來,但分離出來的細胞又不能一代一代傳代,只能用一代,稱為元代細胞,所以量很少,並且容易汙染還難取。沒有很好的細胞器,照樣不能批量生產。

陸偉向記者介紹,目前國內對非瘟疫苗開展研究的有幾家單位,除了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能夠做疫苗研發,其他的幾家如青島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北京高福院士所在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華東農大、南京農大等院校也都可以開展。但是隻有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可以開展動物實驗,唯一也只有該所正在研究的疫苗上過動物,但沒有批質。

只能做好生物安全防控

記者注意到,去年9、10月份非瘟疫情最嚴重地區的是安徽和江蘇;10到12月份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是山東、河南;春節前後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是河北、河南;目前為止非瘟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是廣東、廣西。

“我們公司的業務團隊目前都在兩廣地區,特別是廣東發完疫情以後遇到暴雨,扔到河裡的豬通過水系傳導造成汙染,再等兩個月以後,這和地區就會緩下來。 ”陸偉向記者表示,目前疫情有所減緩的地區就是因為密度已經大量地下降,自然疫情力度就降下來了,如河南的豬已經去了一大半了,疫情就所有減緩了。而沒有發病或正在發病的地區就很厲害,通常爆發過了以後就是緩發,目前每個地區的疫情表現形式不盡相同。

在共同戰勝非瘟疫情的道路上,疫苗研發機構和企業也在持續加緊攻破難關。

“我特別相信中國一定能攻克。”陸偉告訴記者,對比中外,國外研究非瘟疫苗的理念是以撲殺為主,不做防疫,而且近年來研究的疫苗也僅僅是針對於國外的野豬,國外的野豬感染率比較高,家豬很少。但中國佔全世界養豬的53.6%,密度很大,所以中外的研究方向不一樣,國外即使研究疫苗也是以投餵為主,最重要的是以生物防控為主。所以豬瘟發病了這多多年,國外只有那麼七八家研究機構在研究豬瘟疫苗。不僅資金不足,重視度也不夠,研究的群體也少。

陸偉表示,中國很重視,目前不僅動物疫苗的研究單位在研究,很多人用疫苗的研究單位也開始進行研究。“我覺得只是研究時間長短的問題,但肯定能研究出來。”

在當前非瘟疫苗研究困難、沒有疫苗可防、沒有藥物可治的情況下,蘇瑋瑋向記者表示,養殖場除了生物安全防控以外,沒有別的好辦法。養殖場還需從自身的生物安全管理出發,清除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把豬隔離起來。

陸偉也表示,當下只能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做好豬群的健康管理,沒有別的辦法,只有把病毒擋在外面是最重要的。“清除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把豬隔離起來”具體而言,其中清除傳染源按照國家要求的正確方式對土場進行有效的處理;切斷傳播途徑就是把所有進場的任何人、車、物料,甚至飛蟲飛鳥都要切斷傳播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