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紫棋: 我一天吃16個番茄,減肥不過是滿足黑粉的期待

昨天看了鄧紫棋在《星空演講》的演說,她在演講中提到自己被大家調侃最多的就是她的身材,甚至她身邊親近的工作人員也會說她的身材不適合設計師的衣服。

這讓她覺得自己可能真的太胖了,真的不夠美,於是她開始瘋狂減肥,每天只吃水煮西蘭花,番茄炒蛋不放油鹽糖,最多的時候一天吃了16個番茄,稱體重只要發現自己胖了,立刻會餓三天。

在這樣高強度對自己的逼迫下,鄧紫棋開始了暴飲暴食,體重也並沒有下降多少,自己的心情反而更加糟糕,每天的生活就像是自己的味蕾一樣乏味。

鄧紫棋: 我一天吃16個番茄,減肥不過是滿足黑粉的期待

直到看了一部電影,她才發現真正的美是從內而外的,是發自內心的相信自己,認為自己很美,那麼周圍的世界也會發生變化,其實別人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就這樣,鄧紫棋慢慢走出了減肥的誤區,心態調整好了,不再節食後,反而瘦了15斤。作為萬眾矚目的歌手,她被很多人喜歡,自然也就有很多期待,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其實也是活在他人的期待中。

而這些人都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他們的評價和期待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親戚朋友,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的子女、我們的同學和同事等等。

2..別人對我們的過度期望成為自我期待

父母對我們的期待無非是希望我們的事業有成,家庭幸福、身體健康,子女對我們的期待是希望我們成為最好的父母,上司對我們的期待是希望我們成為工作上最牛逼的那個,就這麼來看我們也算是“眾星捧月”。

而他們對我們的期待往往出發點是正向的,甚至更多的時候是為了我們好。尤其是父母對我們的期待,是從小伴隨我們到成人。

《無聲告白》這部作品出自華裔作家伍綺詩之手,主人公莉迪亞在16歲的花季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莉迪亞的父親是出生在美國的二代華人,與別人不同的膚色和髮色,還有比他人瘦弱的身軀,讓他從小到大都在同伴的嘲笑下長大,他迫切的希望融入群體,但總是無法實現,於是他希望擁有同樣黑色頭髮的女兒能夠成為群體中最閃耀的一個。

莉迪亞的母親是白人,她為了實現自己當醫生的夢想,短暫的離開家庭,因為二胎的到來,她無奈的再次中斷自己的夢想,她在莉迪亞的身上看到當醫生的天賦,她多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父母的期待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不要經歷自己的痛苦,能夠極大的發揮他們沒有實現的潛能,把他們無法實現的夢想轉嫁給了莉迪亞,當這些期待出於美好,卻成為莉迪亞的噩夢,她不想母親離開自己,於是她不斷選擇滿足母親,直到自我喪失。

鄧紫棋: 我一天吃16個番茄,減肥不過是滿足黑粉的期待

在這期間她為了迎合父親的想法,假裝自己有很多朋友,經常撥打空號,自己和自己聊天,因為她所有的課餘時間都在完成母親交給她的化學和物理作業,她根本沒有時間參加派對等業餘生活。

而母親買給莉迪亞的聖誕禮物和生日禮物從來都是書,從未考慮過這個花季少女真正的需求。莉迪亞在父母的殷切盼望下,她把父母的期待變成了對“自我的期待”,她拼命的想要達到,但是父母的願望終究不是自己內心的想法,痛苦的她只能選擇走向湖水深處,結束自己短暫的一生。

3..自我期待過高具有破壞作用

著名心理心理學家曾奇峰老師說:“過度期待就是施虐”,而當他人的期待轉換成自我期待後,這些期待並非出自我們的真心,我們在被迫完成他人交給我們的任務,那麼必然會產生很多負面心理狀態。

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阿德勒認為,“優越情結”是一種病態,對自己的期待過高,會把目標當成活著的全部意義,每天都在想如何實現這個目標,這會讓自己的心理處於高度壓力下,也容易產生焦慮。

在這種心理狀態下,目標反而離我們原來越遠,心理學認為,過度的期望在潛意識層面包含相反的內容和作用。

電影《黑天鵝》中的女主角妮娜優秀而美麗,對自己的要求頗高,在競爭“黑天鵝”這個角色中,她不斷的逼迫自己完成,而她本身的性格溫順,更貼近白天鵝。

在這個不斷強迫自己的過程中,妮娜背後的抓痕不斷的提醒我們妮娜有多焦慮,她的壓力大到讓她產生了幻覺。

對自己要求過高,並不會讓事情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反而徒增阻礙。《無聲告白》書中有一句名言讓人印象深刻:“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4.按照內心期待做最好的自己

毛不易作為一個當紅歌手,卻在眾人期待中屢屢讓我們“失望”,這些“失望”卻是滿滿對於自己的正確認識和肯定。

他曾經是一名護士,沒有樂理知識,吉他彈得一般,單純的熱愛音樂,2017年參加《明日之子》節目中獲得冠軍,一時間他從平凡的普通人變成了大眾喜愛的巨星,大家對他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期待,希望他在樂壇有更優秀的作品與地位。

雖說毛不易隨後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但是都很難超越他的成名作,甚至在節目《我是唱作人》中被淘汰,節目中的推官毫不留情的評價他的歌曲,薛之謙說他詞都沒有寫清楚,詞和曲都落了俗套。

華宇晨說他並不看好毛不易,因為曲子在他那裡一次都沒過關。這些評價可以說犀利異常,事後有媒體採訪毛不易,問他對此的看法。

毛不易的回答簡單而有力,他知道人們對他有期待,覺得他應該做到一個怎樣的程度,可是他很清楚,這個期待太高了,他沒有這個能力,他冷靜的說:“謝謝你看得起,但這不是我的位置”。

鄧紫棋: 我一天吃16個番茄,減肥不過是滿足黑粉的期待

認清自己,就是明白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上線,而不是一味的迎合附和他人。你比別人更瞭解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毛不易在離開《我是唱作人》節目時,他說自己有遺憾,遺憾的是沒有拿出最好的狀態來呈現作品,但是他不遺憾的是,他想表達的內容,想唱的歌都已經唱給了大家聽。

這句話透露著對自己最大的肯定,我們都想獲得他人的認可,而忘記自己才是自己的頭號粉絲,如果你連自己都無法喜歡和關懷,任何別人對你的愛都將是短暫的,遠水解不了近渴。

曾奇峰老師就曾說:“我們鼓勵被過度期望者的覺醒,覺醒到可以對那些用過度期望施虐的人說:我也許永遠不會像你期望的那樣好,但我希望我能夠做到像自己期望的那麼好,這就足夠了。”

5.真正的愛自己不是責任義務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談到真正愛自己不是義務與責任,他說“出於對生命的純潔的熱愛,而不是出於恐懼、內疚、羞愧、職責或義務來選擇生活,是愛惜自己的表現”。

愛自己的人會擁有健康和豐富的心理能量,這些會支撐她走向成功,想要實現自己目標的前提,就是學會接納自己的缺點,取悅自己。

而在愛自己的路上,我們才會真正發自內心的感到幸福與快樂,就像鄧紫棋在《星空演講》中所說,這世界就差你一個,你有自己存在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