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解读:聊斋之瞳人语,欲望被阉割才会收敛?

《聊斋志异》中的《瞳人语》篇,一共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长安有个颇有才名的书生叫方栋,这方栋为人佻脱,不持仪节。在路上遇到漂亮的女子,总是喜欢尾行。有一回,清明的头一天,他在路上又尾行一队女子的车队。不成想冲撞了神仙的儿媳,导致双眼失明。眼瞎了,没事可干了,方栋开始修身养性。结果,两只眼睛里,分别修出来一个瞳人。最后,两个瞳人都跑到他左眼里。他的右眼虽然还是瞎的,但左眼却变得眼神特别好。从此,方栋改了性子,成为有德之士。

第二个故事比较有趣。说的是,有个人跟朋友出去玩,远远看到有个少妇骑着驴走路。他对朋友说,有个美人啊。他的两个朋友也迫不及待,大喊快追上去啊。等他们追上,他才发现是自己的儿媳。他的两个朋友假装不认识,用猥琐下流的话来评判他的儿媳。作者说,“轻薄者往往自侮”,这话用在这里很应景。


古典文学解读:聊斋之瞳人语,欲望被阉割才会收敛?


这篇主要讲述三个点。一个是在内敛欲养性,一个是在外尊重他人,最后便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不得不修身养性,最终成为习惯,也就有了后来的有德之士方栋。作者此举,是否告诉人们,人的欲望必须得到外界的强制制约,才会收敛?只有欲望被阉割了(主角方栋看美女的工具——眼睛被回收),人才会变成一名“修士”?历朝历代都有宦官娶妻的例子,可见,被阉割的欲望,有两个极端可以走。如何走,就要看个人,所有历朝历代都有弄权的宦官和忠勇的太监。

最后,方栋的眼睛复明,作者说了一句,“神仙虽然凶恶,你知道错了,他们也会原谅你”。这里其实并不涉及迷信一说。古人都认为“举头三尺有神明”,对神明很是敬畏。神仙一说,旨在教育人们,知错能改是神仙都赞成的事啊,所以,我们都要做知错能改的好孩子。

第二个故事里公公带着朋友去追美女,结果发现是自己儿媳。身边的朋友还假装不认识,用下流话评判调戏。这是典型的自作自受。如果这女子不是他的儿媳,他必然不会羞愧,也必然不会知道自家的女性被别人问候的痛苦。

所以,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别人家的女性,别人也就不会用下流话问候你家的女性了。

原文中,神仙儿媳的婢女说过一句,“此芙蓉城七郎子新妇归宁,非同田舍娘子”。大概就是说这是芙蓉城七郎子新妇,不似田舍女子可以随意窥伺的。田舍娘子自然指的就是普通人家的女子。达官贵人家的女子不能随意窥伺,难道普通人家的女子就可以随意窥伺吗?

从第二个故事中,公公带着朋友去调戏自家儿媳,便可以看出,这样的窥伺甚至调戏行为,在古代很普遍,必然是做了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可见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之低了,当然,这是题外话,不再多言。


声明:本平台致力于传播解读传统文化,图、文均系原创,分享过程中如有不足,欢迎后台留言建议。感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