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原縣博物館線上展覽|秦始皇二十六年銅詔版

鎮原縣博物館線上展覽|秦始皇二十六年銅詔版
鎮原縣博物館線上展覽|秦始皇二十六年銅詔版

秦始皇二十六年銅詔版是1976年4月鎮原縣城關鎮富坪村一農民修莊時出土,然後被廢舊門市收購,偶爾被鎮原縣博物館職工在廢舊門市發現,以0.80元收回館藏,彌足珍貴。

該詔版長11.1釐米,寬8.3釐米,厚0.2釐米,重150克,其上陰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統一度量衡的詔書,原文為: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謙(嫌)疑者,皆明壹之。共五行四十字,字體為秦篆,青銅鑄造,字跡清晰,線條纖細,筆畫方折是因為刀刻所致。詔文記述了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百姓安居樂業,於是立稱號為皇帝,並下詔書給丞相隗狀、王綰,把全國不統一而混亂不清的法律、度量和各種制度都統一起來。

這一詔書,是秦始皇首創的一種法律形式,即以皇帝的最高權威發佈命令,可見他的決心之大及重視程度。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是在各諸侯國度量衡基本統一的前提下,把原來商鞅制定的已在秦國實行了100多年的度量衡制度用法令推至全國,當時他命令把自己親自頒佈的度量衡命令鑄刻在量衡器上,作為使用憑證,發到全國各地,做到家喻戶曉,讓人們都知道這是全國的標準器具。鎮原發現的這枚詔版當時是釘在官定的木容器上,或嵌在其他鐵具、衡器上,以避免字體鏽蝕。詔版上原有四孔,頂部兩孔已殘。

目前,我國出土刻有秦始皇詔文的遺物有銅橢量、銅權等,不僅數量多而且分佈也廣,而像這樣把詔文刻在銅板上的形式在全國極為稀少。詔版上的文字正是秦統一文字的見證,也是統一文字後頒佈統一度量衡的通用公文法令。秦詔版的出土,為研究秦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秦統一文字和度量衡提供了翔實的物證,同時也對研究秦時的書法藝術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藝術和史料價值。這件文物為鎮原縣博物館鎮館之寶,1996年被定為一級文物。

鎮原縣博物館線上展覽|秦始皇二十六年銅詔版

華池,因水得名

慶陽機場2020年夏航季航班計劃出爐

一碗溫補的羊湯,是環縣人綿延千年的家鄉味道

已批覆!慶陽將新建一座通用機場,地址在……

鎮原縣博物館線上展覽|秦始皇二十六年銅詔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