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原:黃花菜開出“致富花”

鎮原:黃花菜開出“致富花”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白勇濤

每到盛產期,在這片金色的黃花菜地裡,總能看到常銀泰兩口子忙碌的身影。

常銀泰是鎮原縣馬渠鎮梁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之前和妻子一直在外地打工,受年齡和文化程度影響,幹得都是一些又髒又累掙不了錢的苦力活。201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村上新成立的愷泓種植專業合作社招工消息後,他果斷地選擇返鄉就業,並把自己的2.9畝土地以每畝每年400元的費用流轉給了合作社,加上他和妻子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一年下來能收入近3萬元,他還憑著從合作社獲得的技術和經驗自己種了2畝黃花菜。

每年的六七月份是黃花菜的採摘盛期,常銀泰老兩口會準時來到鎮原縣愷泓種植合作社打零工。“每天必須得看天氣預報,這對我們很重要,因為黃花菜的花蕾最怕雨水和霜凍。”作為採摘工,常銀泰和妻子要保障每天採下來的黃花菜新鮮完好,如此才能賣個好價錢。“合作社按每公斤0.5元算工費,一天一個人能採160多公斤。”常銀泰透著堅定的神情說,自己和妻子一天不用擔風險,淨收入近200元。

和常銀泰一樣,馬渠鎮在愷泓種植專業合作社打工的群眾有近200戶,其中貧困戶佔一半以上,在合作社的帶動下,馬渠鎮湧現出了1500多戶黃花菜種植大戶和小規模散戶。

“通過土地流轉,我們黃花菜示範園今年有望突破1000畝。”鎮原縣愷泓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志強說,隨著合作社黃花菜種植規模的擴大,用工量也在不斷增加,今年盛產期預計每天至少得300多名採摘工。鎮原縣愷泓種植專業合作社是一家集黃花菜種植、深加工、收購、銷售與技術培訓為一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它緩解了鎮原縣馬渠鎮、方山鄉等北部5鄉鎮就業壓力,破解了梁寨、張大灣等9個村2000多戶黃花菜種植戶長期以來遇到的技術和銷售難題。

為構建完整的黃花菜產銷鏈,鎮原縣統籌財政涉農資金348.8萬元,在全縣栽植和補植黃花菜5507.2畝,建成萬噸黃花菜脫水基地1處,受益群眾776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390人。

近年來,鎮原縣委、縣政府按照“區域化佈局、規模化栽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思路,通過縣級領導抓點、政策傾斜、部門幫建、強化病蟲害防治等措施,大力調整黃花菜產業結構,強力推進黃花菜產業基地建設,使黃花菜由分散種植向規模種植靠攏,全縣栽植黃花菜總面積達到10萬畝。

“我縣堅持把黃花菜作為增加群眾收入、助推脫貧攻堅的特色產業,按照打好‘扶貧項目牌’‘特色產業牌’‘黃土生態牌’‘健康養生牌’的目標,與甘肅中醫藥大學聯合開發了忘憂助眠口服液、忘憂滋補片、忘憂姜紅茶、忘憂餅乾等系列健康產品,它的市場前景廣闊、投資潛力巨大。”鎮原縣委副書記、縣長侯志強在網上代言推薦鎮原黃花菜產品時自豪地說。

目前,全縣19個鄉鎮215個行政村的農戶莊前屋後、地埂、地界到處可見黃花菜的身影,全縣黃花菜總產量達到1.25萬噸,產值近3.75億元。隨著黃花菜產銷網絡逐步形成,全縣有黃花菜加工企業1家,專業合作社6個,參與黃花菜經銷的合作社20個,配套果蔬保鮮庫6座,營銷電商平臺30家。群眾鮮菜年均出售價格2元/斤左右,乾菜年均收購價格15元/斤左右,畝均收入23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