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技術拒絕“被打腫臉充胖子”,媒體大可不必誇大其詞

科技正在改變人類生活,這是毋庸置疑的,越來越發展的各類技術使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各個國家和地區互相學習,共同努力,在競爭中獲得突破。才有瞭如今各放異彩的先進領域。

中國技術拒絕“被打腫臉充胖子”,媒體大可不必誇大其詞

近代,已經初見規模的基礎技術為我國各個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很好地基石,飛速發展的經濟也讓世界看到了我們的崛起,而國家的影響力更是得到提高。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作為病毒最先爆發的國家,中國用快速的反應、高效的醫救、嚴格的控制在抗疫戰中交上了令人欣慰的答卷。同時,這樣的表現也再一次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實力”。進入3月以來,國外疫情迅速蔓延,全世界人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了更深的瞭解。中國儘自己所能,幫助醫療物資緊張的國家,得到了很多人的點贊。

然而目前,儘管中國已經做出努力,但仍存在很多不足,最近有一些媒體借疫情誇大中國的能力,發佈“我國芯片領域已經完全超越西方”、“彎道超車5NM製程工藝,光刻機再必要!”類似的文章,其實大可不必。我們的實力大家有目共睹,技術水平上不去還需加強鑽研,中國拒絕“被打腫臉充胖子”。

人無完人,科技也是一樣,總有更先進的技術等待人類去創造,媒體在這方面誇大其詞,事實上並不會起到推動作用,甚至還會引發負面輿論。那麼,中國的科技領域到底在什麼樣的水平?

儘管近年來,我國科技在一些方面獲得突出進展,但還沒有達到領跑世界的水平,甚至還相差很多。相比於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科技水平,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借鑑的地方。其中,媒體提到的兩項技術——芯片與光刻機,更是面臨技術瓶頸。

目前,我國有很多技術都面臨難以獲得突破的局面,除上文提到的芯片與光刻機,還包括操作系統、觸覺傳感器、真空蒸鍍機、航空設計軟件、數據庫管理系統等30多項技術。

芯片(Chipset),其實是將電路製造在半導體芯片表面上的集成電路又稱薄膜集成電路。芯片其實經常以芯片組的形式存在,是一組共同工作的集成電路“芯片”,負責將計算機的核心——微處理器和機器的其它部分相連接,是決定主板級別的重要部件。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芯片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它相當於人類大腦這一部分,小小的一片可以承載無數操作指令。在5G技術全面爆發的同時,芯片在相關人工智能引導的自動駕駛技術、數字媒體技術、自動化軌道交通信號控制技術等領域都有著重要作用。

我國在芯片製造方面的確有所進展,但一些技術瓶頸還有待突破,沒有達到一些媒體報道的“超越西方”的地步。目前,目前為止,能夠生產芯片組的廠家主要包括Intel(美國英特爾)、AMD(美國超微半導體)、NVIDIA(美國英偉達)、ⅥA(中國臺灣威盛)、SiS(中國臺灣矽統科技)、ULI(中國臺灣宇力)、Ali(中國臺灣揚智)、ServerWorks(美國)、IBM(美國)以及HP(美國惠普)等。

另一個媒體提及的光刻機(Mask Aligner),也稱掩模對準曝光機、曝光系統、光刻系統,可以理解為用光來製作一個圖形。它的製造和維護需要高度的光學和電子工業基礎,世界上只有少數廠家掌握,例如ASML、尼康、佳能、歐泰克、上海微電子裝備、SUSS等。

而位於荷蘭的ASML是世界上光刻機技術較為成熟的企業,它的鏡頭為德國生產。此前,我國芯片企業曾向AMSL訂購了一臺EMU光刻機,但收到的卻是另一臺非EMU技術的光刻機。即使這樣,對我國芯片領域也帶來了很大幫助的發展已經有很大的助力了。

我國科技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相關研究者們正在努力探尋這些空間,我們應理智看待自己的不足,為國家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