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行政區劃調整至今,哪些地市的經濟在省內的權重加深

安徽目前共有16個地級市,歷史上的新政區劃多次變動。

2000年,亳州等地區從阜陽析出,設立新的亳州地級市,於是安徽到目前為止,最年輕的地級市誕 生了(當年池州和宣城地區也升為地級市,但這兩個地區一直獨立存在的,不是新設立的,以前叫什麼公署、行署、地區啦),當時安徽共有17個地級市。

2011年,合肥、蕪湖和馬鞍山,三家分拆了原巢湖地級市,安徽地級市減少為16個。

2015年,安徽又對安慶、銅陵、淮南、六安四市部分地區進行了重新劃分調整。

由於之前的變動較多,以前的一些經濟數據也沒有相應的調整,我們就以2015年調整後四年以來安徽16個地級市的GDP,和2019年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來看看自2015年行政區劃重新調整以來,哪些地市經濟獲得了較快較好的發展,在安徽經濟中的比重加深了,相信這些地方今後經濟的話語權會獲得提高,更能獲取一些政策支持,從而更加有助於發展,形成良性發展。

2015年安徽行政區劃調整至今,哪些地市的經濟在省內的權重加深

2015年-2019年安徽各市GDP名義增速和全省比重變化原創()

上表顯示,2015年調整後的GDP總量排名,只有銅陵和淮北交換了一下位置,其他地市沒變,當然安慶、銅陵、淮南、六安GDP總量有少許變動。但到2019年各市的發展增速不一,導致GDP總量的排名出現較大變化,各市在全省的比重,也就是經濟分量也不一樣了。

2015年調整後的全省各市GDP相加總量是22541.7億元,2019年是37083.61億元,四年名義增速全省是64.51%。只有滁州、阜陽、亳州、合肥、安慶五市超過全省平均增速,蚌埠略低於均速,其餘十市明顯低於均速,與之相對應的也只有前五個在省內的比重加大,其餘地市都在縮小。

具體GDP排名,滁州、阜陽、亳州,大幅上升,都直升了兩位,滁州和阜陽排名省內前四,同時都進入了全國百強市俱樂部,經濟在全省的比重也大幅上升。

合肥省內一家獨大,在全省的比重繼續上升,距離萬億俱樂部一步之遙。

安慶增速高於省平均,比重在變大雖然不多,但是由於幅度沒有前幾者大和基數本來差距就不大,GDP排名反而下降了,由第三降至第五。

馬鞍山增速低於平均,排名和比重雙降,排名由第四降至第六。

蕪湖增速低於平均,比重自然下降,但是由於GDP總量在省內除了合肥基數還是很大的,目前暫居第二沒變,但是未來想保持壓力增大了。

蚌埠增速基本和平均持平,排名和比重基本也沒變。其他市增速都低於平均,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了,無亮點。

特別一提的是銅陵,2015年吸收樅陽後,總量上升一位排第13,但是現在雙降,四年總的名義增速才6%多一點,考慮到價格等因素,實際負增長了,未來前景不容樂觀,可能被合併重新劃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