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人和”,好课多“磨”,这所成立仅6年的学校强劲生长

紧抓“人和”,好课多“磨”,这所成立仅6年的学校强劲生长


走进金陵中学龙湖分校小学部(以下简称“龙湖小学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上矗立的一块巨石,上面是一个描红的“善”字。两边的石碑上刻着《爱莲说》《陋室铭》,四周环绕着芭蕉树和青草地,整个校园洋溢着一股青春向善的生机与活力。


和校长王强的约见安排在他的办公室。窗明几净、井然有序,就连看过的报纸和杂志都叠放得整整齐齐——这是王强的办公室给人的第一感觉。只见他身材清瘦、略显疲惫,讲话轻声细语,但言语中始终透着一股自信和淡定,时不时伴着自然的笑声。


采访中,王强向我们讲述了这所成立仅六年的学校呈现出强劲生长态势的奥秘。


彰显“四更”,归零是为了精神不凋零


时刻保持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整洁,是王强一以贯之的习惯。这一习惯也延续到对学校的管理上,并上升为“龙湖标准”。


学校要求师生每天放学,做到窗户整洁、地面清洁、物品摆放整齐;学期结束,需调换的教室、办公室必须清空。王强说,清空,是为了给来年的新成员入驻提供方便;清空,也是把过去的一切归零,以一种空杯心态去迎接新的起点和挑战。


龙湖小学部创建于2014年9月,是南京市六合区政府与金陵中学联手打造的一所公办学校。学校所在地原是南京市区的“边角料”、办学低洼地,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但自2016年王强出任校长以来,龙湖小学部从最初的6个班270多名学生发展为2个校区、64个班2880余名学生,并在六合区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中连年获特别贡献奖,获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体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银牌)学校、南京市园林式学校、南京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


紧抓“人和”,好课多“磨”,这所成立仅6年的学校强劲生长


王强说,学校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在于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其中,王强在“人和”上下足了功夫。


“一所学校想快速发展起来不容易,但跌落却会很快,这不是源于学校缺名优教师、优质生源,而是始于精神力量的衰退、精神的缺失。”王强上任后,首先抓的就是精神文化建设。


在金陵中学“诚、真、勤、仁”校训的基础上,王强提炼出了“四更”——更专业、更细致、更勤勉、更友善,并将之作为学校每位教职工的精神追求。


“四更”如何去落实?王强率先垂范。到龙湖小学部5年来,他坚持写校长工作周记,详细记录每一周的大小事务,如学校开展的活动、教师的公开课、学生的比赛、取得的各项成绩等,目前已积累超20万字;每学期开学,王强邀请家长代表、管理干部、行政人员与新加入的教师进行郑重的集体宣誓,让每一个“龙湖人”谨记、追求“四更”的目标;每年,王强还会作为主讲人,为工作不满五年的年轻教师召开一次思想培训会,让教师们提振精神,找到自己在学校的坐标;岁末年初,教师们围坐一室举办“龙湖年话”,回顾、总结过去一年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美好与艰辛,六合区教育局的领导也会来倾听、分享。“有的老师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有的老师听着听着就被感动了,我想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有教师表示,龙湖小学部的教师都是奔跑着的,而“四更”精神就是他们奔跑的不竭动力。俞灵芝是一位工作仅五年的年轻教师,如今已走上学校德育副主任岗位。大队部的工作多而杂,但她处理得井井有条,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生病请假期间,她仍然坚持工作,撰写垃圾分类的工作报告,为学校在“垃圾分类创新案例”现场评审中取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教师杨姝莉、李瑶产假还未结束,就主动同王强联系回校上班一事;教师范燕妮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上好每一节课,表现出高昂的精神状态……


紧抓“人和”,好课多“磨”,这所成立仅6年的学校强劲生长


“养善”课程,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个学校最终取胜靠的是课程,课程胜出学校就一定能胜出。”受“善字石”的启发,王强上任后,带领团队深入挖掘“善”的内涵,研发出了系统的“养善”课程。


围绕“经典诵读”,龙湖小学部开发了覆盖全校 6 个年级的精品校本课程,每学期 15 节课被纳入课表,通过晨读、课间预备铃默读、课间领读、诗词达人比赛等形式,发挥中华经典对人心向善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帮助学生们解决小学到初中必背古诗文的背诵问题。一次全区小学课改现场会上,学校随机拉了六年级的一个班上台,与会校长从135首古诗词中任意抽取诗题,学生们都能随口集体背诵。在六合区举办的小学生诗词小达人比赛上,第一届,学校派出了10名五年级的选手,同其他学校的六年级学生比赛,取得了总分第一的成绩;第二届,通过一轮轮比拼,最终登上决赛现场主席台的10人中,7个是龙湖学子。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龙湖小学部想方设法化解学校空间资源紧张的压力,多维度提供学生课后社团菜单。学校现开设各种社团109个,经典诵读、足球等 10 余个社团被评为区优秀社团。


紧抓“人和”,好课多“磨”,这所成立仅6年的学校强劲生长


“课改如果最终不指向学生,那就没有生命力。”教学上,王强提出,名校的孩子一定要有气场。学校狠抓学生的课堂反馈、课堂规范,探索贴近学习力生长的课堂教学主张,树立“养规范、重参与、在生长”的课堂教学追求。围绕课题“立正养范”开展课堂规范的研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坐、站、礼、纪八个方面的规范。王强说,龙湖的孩子得到很多外来教师的点赞,正是因为他们的课堂规范做得比较好,这不是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的,而是学校“刻意”培养出来的。

学生评价方面,龙湖小学部建立了以“善”为标准的德育评价体系和“一星、两免、三卡”机制——


“一星”:对学生每一次的进步、取得的成果,用加星的方式记载在作业本或教科书扉页上。“双免”包含免写、免考。免写:根据学生的优异表现,准许单项作业免写、整项作业免写、作文免写。免考:由学生和家长申请,教师把关,学校审核,让平时表现优异的学生获得免考的机会,让学生明白“学习功在平时”的道理。“三卡”:10颗小星星可兑换一张“青龙卡”,10张“青龙卡”可兑换一张“白龙卡”,3张“白龙卡”可兑换一张“金龙卡”。这三卡激励着龙湖学子全方位成长、“化龙腾飞”。


在低年级段,学校还采用趣味化检测代替书面考试。例如:语文科目识字检测,让孩子们从百宝箱里抽取圆球数字密码,大声拼读密码对应的识字内容;数学科目的认识方位,让孩子们在九宫格中指认答案……在检测前,每名学生都会领到一张《趣味答题卡》,每闯一关,即可获得一枚过关章。寓考于乐的考试形式,不仅让孩子们乐在其中,一些家长也由衷感叹:“作为大人,我也想成为一个孩子再来学习。”“我的孩子能在龙湖学习,我感到很幸运。”


“不懂儿童,谈爱、谈教育,那都有可能变成伤害。只有懂儿童,我们实施的教育教学行为才是科学的,才能真正走进儿童心灵深处。”为了走到孩子们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王强在两个校区分别设置了校长信箱。“孩子们就像一个个站在跟前和我讲话一样。”例如,来校交流的教师吴庆瑶学习期满,孩子们得知她要离开十分不舍,于是集体给王强写信,诉说老师的好,拜托他把吴老师留下。王强无法左右教师的去留,但在送别会上,他把孩子们的信一封封念出来,吴庆瑶听了深受感动,流下泪来。


2020年,学校向全校师生征集“龙湖四娃”卡通形象,最终遴选出5位学生设计的作品,并以金陵中学的校训分别命名为“诚诚”“真真”“勤勤”“仁仁”。儿童节,王强穿上玩偶服,扮成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突然出现在孩子们中间分发糖果。无论是去年的“米老鼠”还是今年的“诚诚”,王强都给师生们带来了莫大惊喜。一提到他,龙湖师生的心里都是甜甜的……


紧抓“人和”,好课多“磨”,这所成立仅6年的学校强劲生长


好课多磨,教师才能华丽转身


王强是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南京晓庄学院前身)1996 届校友。母校重视师范生专业素养的传统,老校长陶行知倡导的知行合一和生活教育理念等,犹如一颗颗种子深植在他的内心。


初上三尺讲台,王强还清楚地记得教导主任第一次听他上课的情形。那天,他准备了六七页纸,结果40分钟的课他20分钟就上完了,剩下的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他只好又让孩子读课文、抄词语,一遍过完又过一遍,好不容易“挨”到下课。课后,教导主任告诉王强,以后可以随时去听她的课。就这样,教导主任成了王强的“师傅”。教导主任上课时,他常常跑去取经。不久后,王强获得了一次上乡镇公开课的机会。他紧张得不得了。“师傅”带着他一遍遍磨课,一直到晚上11点,并让他回家以后,从头到尾对着镜子勤加练习。磨课的经历让王强记忆深刻,他说,自己至今仍热衷于磨课,也是因为脑海里始终留有当时的这些画面。


在语文教学生涯中,王强曾获得两次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次市优质课赛课一等奖、五次区优质课一等奖。2004年,王强参加了六合区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最后一个环节是赛课,其他参赛教师都精心制作了投影片,而王强只凭借三块小黑板就出色地呈现了一堂课。最终,年仅26岁的王强荣膺“六合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


王强介绍,龙湖小学部有162名教师,一线教师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名、特、优”教师少。如何带好这支队伍?王强拿出了制胜法宝——磨课。


学校成立了校本研修共同体,形成了共同体内部“自转”、共同体之间“互转”、共同体围绕校本研修“公转”,以及“承办共同体自辩—听课共同体研中辩—承办共同体答辩”的“三转三辩”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共同体活动采取师傅上示范课、骨干教师同课异构、徒弟“一课三磨”的方式开展。“一课三磨”指教师的一堂课至少要磨三次,才能进行公开展示或参与赛课。走进龙湖小学部,几乎天天可以看到教室里有老师在听课。


紧抓“人和”,好课多“磨”,这所成立仅6年的学校强劲生长


“除了感染、引导,‘逼迫’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王强说,课不磨不精,教师必须在磨课的艰难当中找到课堂的感觉、教学的感觉。只有“磨掉一层皮”,教师才会迎来累积的蜕变、华丽的转身。


“教师共同体”的构建,让每一位教师都动了起来。2019年,龙湖小学部教师上区级以上公开课(讲座)共153节,人均1节。在不断地上课、磨课、辩课过程中,教师的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目前,龙湖小学部共有28名区级以上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晓庄师范学校非常重视师范生的基本功培训,这一优良传统被王强承袭了下来。学校教室门口展示的一块块小黑板上,写满了教师们工整的粉笔字。这是龙湖小学部教师的每日必修课——“三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之一。


在抓教学基本功的同时,王强不断挖掘各个教师的兴趣特长、整合资源。如青年教师朱诗园的专业学科是音乐,但王强发现她的普通话功底非常好,便专门成立了一个“诗园朗读工作室”,让她担任带头人。工作室聚集了一批热爱朗诵、主持的师生,承担了校内外上百场活动的主持、评委工作。2019年,工作室成员们为六合区法制安全录制了19 集法制教育小故事,在区内 100 辆校车上循环播放。2020年,工作室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了“声声·慢”等三个精品栏目,向更多人传播阅读之美。如今,该工作室已成为龙湖小学部的品牌项目,在当地颇有名气。


此外,王强注重通过阅读引领教师成长。为了让阅读离教师更近一点,每间教师办公室都摆放了两个书架,王强鼓励教师把图书馆的书搬到办公室去,办公室负责人每个月可以到图书馆借书更换一次。


在青年教师眼里,王强不仅是他们的引路人,还是心细如发的“暖男校长”,他经常自掏腰包给教师点奶茶、送水果、赠“诗歌会”门票……


在王强的带领下,“青春龙湖”日益强筋健骨,每一个龙湖人都成了教育路上的奔跑者,跑出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龙湖加速度。


— END —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11月刊第二期,原标题《空杯心态 强筋健骨——记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金陵中学龙湖分校小学部校长王强》

作者 | 本刊记者 王俊文 周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