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收緊敏感技術出口規定,加大對外國制裁報復力度

近一期時期關於美國夥同部分西方國家加大對中國技術打壓力度的新聞頻出,而從表面看中國似乎一直處於被動防守的地位,並沒有採取強有力的反制手段予以回擊。但如果真這麼想就錯了。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中國經修訂並即將出臺的出口管制法將明確允許對違反出口限制、危及中國國家安全的國家進行報復(...take action against any country that violates restrictions or endangers national security),該部法律擴大了北京方面針對其他國家實施的貿易限制的反制措施範圍和力度。這項於本週二(12月1日)生效的法律被廣泛認為是對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採取限制措施的回應。

中國收緊敏感技術出口規定,加大對外國制裁報復力度

中國新的出口管制法明確允許對違反出口限制、危及國家安全的國家進行報復。

該法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起草於2017年,當年10月獲得通過,它與美國出口管理條例類似,加強了對某些領域的管制,如敏感技術、軍用產品、軍民兩用產品,並要求對可出口或再出口產品實施許可證制度。

外界普遍認為該措施是對美國限制華為公司等中國科技公司的回應。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政府對中國科技公司進行了目的明確手段粗魯的打壓,華為公司遭受了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都沒有遭受過的以國家之力進行的制裁。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Julien Chaisse表示:“這部法律是中國在進出口管制領域內的里程碑,它為中國提供了限制關係到國家安全和公共政策領域的軍用和軍民兩用技術的監管框架,世界上主要經濟體都制訂有類似的法律和框架來規範此類技術的出口行為,而中國也正在填補此方面的空白,以緊跟世界通行做法”。

這部新法律明確允許中國對違反出口管制危及國家安全的國家進行報復,但還沒有對“違反出口管制危及國家安全”的行為進行明確定義,由於可以寬泛地將某些行為納入法律涉及範圍,上述香港城市大學教授表示該法將允許中國政府在“貿易出口方面採取較為強硬的立場”,該法還將要求出口商為未被公佈的可能對中國造成潛在傷害的管制清單所涵蓋的出口交易申請許可證。而中國國內輿論也開始討論利用該法報復美國未來將要實施的出口限制。

《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10月下旬曾發文引用某中國專家的話說:“新法律將允許中國批准稀土金屬出口禁令,某些分析人士將其描述為“沒有芯片就沒有稀土”戰略,這不過是參考美國對華為公司的做法而已”。

目前中國官方還未公佈管制清單,但8月底商務部公佈了修訂版中國限制出口技術清單,當時獲得大眾關注是因為它與當時美國政府企圖從中國字節跳動公司手中搶劫TIKTOK海外版有關,但這一清單中更重要的部分是外界可從中瞭解出口管制涵蓋範圍,它增加了24種需要政府批准才能向海外銷售的技術,包括激光和無人機。它還允許中國政府對未明確列入出口管制清單的商品、服務和技術實施為期兩年的臨時出口管制,這為政府實施限制提供了很大靈活性。

作為對美國打壓的報復措施之一,中國可以藉助這部法律採用美國式的“長臂管轄”政策,對那些違反中國出口管制法銷售含有受限技術產品的外國公司進行懲罰。2017年該法首版原本包含有類似長臂管轄的內容,但因擔心會對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造成負面影響而取消。

不僅出口商,與受管制產品有關的進口商和最終用戶也將面臨更嚴格的審查,要想獲得此類產品的出口許可證,必須出具目的國政府簽發的最終用途證明文件。違反該法律的公司或個人將被處以沒收違法所得並繳納交易金額20倍罰款,營業執照和出口許可均可能被吊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