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晏殊最有名的詞《清平樂·紅箋小字》?

素心流年


《清平樂.紅箋小字》,是北宋詩人晏殊所寫的一首懷念知音之作。

在這首詞中,晏殊以淡雅清新的語言,寓情於景,以景託情,情景交融,把相思愛慕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

清平樂.紅箋小字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一,晏殊的詞風。

晏殊(991年一1055年),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晏殊少時聰穎,才思敏捷,五歲即可為文,素有神童之美譽。他善於文,工於詩,尤擅為小令。詞風含蓄雋永,婉約明麗,常能以平淡之語蘊濃厚之意。晏殊的詩詞,頗有蘇軾所言之“平淡乃絢爛之極”的藝術造詣。

晏殊的詞,語言明麗清新,聲調和諧流暢,嬌而不豔,豔而不俗。抒情敘事之間,有種閒雅曠達的君子情懷。

在古代詩歌史上,晏殊有“宰相詩人”之美譽。他以他獨特的藝術造詣,開創了兩宋“婉約派”詞風的先河,被譽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

二,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所表現出的懷念之情。

這首詞以“紅箋小字”為題,意在表達寫滿思念之情,懷戀之意的紅箋,就像眷戀知音的一顆相思之心。他悵望著天上的飛雁,凝視著水中的游魚,懷揣著寫滿相思之情的紅箋,悵恨著這相思之情不可傳遞。

古代交通信息落後,古人常以鴻雁傳書,魚傳尺素,飛鴿傳信這些意象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晏殊在此處以“鴻雁和游魚”兩個意象都不能傳遞相思之意,言極心中之悵恨。感懷青山依舊,綠水空流,不見知音之面,連一點音訊也不可知的愁苦。

斜陽,西樓,意言紅日將落,一日將盡,日復一日,長夜漫漫,簾外山遙水又遠,簾內寶鉤掛深愁。把一個相思懷戀之情表達得無以復加。

這首詞中的一個個意象,緊緊地圍繞著相思懷念這一主題展開,於平淡之中營造出一個使人愁腸難遣的氛圍。讀來愁而不怨,能讓人生髮無限的遐想來。

讀晏殊的詞,是一種美的享受。他的詞多以婉約見長,於纏綿之中能抵達讀者的心靈驛站。在古典詩歌中,宛如一股清純的涓流,流淌在詩歌的花園之中。


黃土情愫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時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晏殊的這首最有名的《清平樂·紅箋小字》,是一首懷人之作。詞的上片寫作者的一片深情,以及此情難寄的惆悵,語意懇摯;精美的紅格信箋寫滿密密小字,訴說盡平生的相慕相愛之意。鴻雁飛翔在雲端,魚兒遊戲在水裡,獨我滿腹惆悵,這番情意難以傳寄。下片前兩句顯示主人公的孤獨寂寞,含蓄有致,“遙山恰對簾鉤”暗示心上人未至,簾鉤閒掛,唯遠山與自己相伴的苦況。末二句點明相思之意,“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一則說明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不知何處,惟有相思之情。跟隨流水,悠悠東去而已。又以流水的悠悠比喻作者的思想和愁緒的悠悠。

這首詞寫的是一般的離情別恨,從內容看並不新奇,,但抒情細膩婉曲。出語平淡寧靜,蘊意卻深摯,寫情而不豔,寫愁而不衰,體現了作者“閒雅而有情致”的風格,歷來為人們所喜愛並傳誦。


用戶春花有意


《清平樂.紅箋小字》,是北宋詩人晏殊所寫的一首懷念知音之作。

在這首詞中,晏殊以淡雅清新的語言,寓情於景,以景託情,情景交融,把相思愛慕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

清平樂•紅箋小字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晏殊的詞,語言明麗清新,聲調和諧流暢,嬌而不豔,豔而不俗。抒情敘事之間,有種閒雅曠達的君子情懷。

這首詞以“紅箋小字”為題,意在表達寫滿思念之情,懷戀之意的紅箋,就像眷戀知音的一顆相思之心。他悵望著天上的飛雁,凝視著水中的游魚,懷揣著寫滿相思之情的紅箋,悵恨著這相思之情不可傳遞。

古代交通信息落後,古人常以鴻雁傳書,魚傳尺素,飛鴿傳信這些意象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晏殊在此處以“鴻雁和游魚”兩個意象都不能傳遞相思之意,言極心中之悵恨。感懷青山依舊,綠水空流,不見知音之面,連一點音訊也不可知的愁苦。

斜陽,西樓,意言紅日將落,一日將盡,日復一日,長夜漫漫,簾外山遙水又遠,簾內寶鉤掛深愁。把一個相思懷戀之情表達得無以復加。

這首詞中的一個個意象,緊緊地圍繞著相思懷念這一主題展開,於平淡之中營造出一個使人愁腸難遣的氛圍。讀來愁而不怨,能讓人生髮無限的遐想來。

讀晏殊的詞,是一種美的享受。他的詞多以婉約見長,於纏綿之中能抵達讀者的心靈驛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