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成績好不好不一定與老師講課水平有關,這是為什麼?

特辣阿婆說我


哈哈,因為東西把握的準啊

我曾是一個連續多年教高三的化學老師兼班主任,我講課的內容和時間都很少,也很少在黑板上寫寫畫畫,因為課本或習題上寫的、畫的很清楚,沒必要再浪費時間,講授課本內容一般10分鐘左右,講解習題一般5分鐘左右,主要是把要點講透就可以,剩下時間讓學生鞏固練習,到高三的後半階段,我一般是,一週拿出一節課,來處理一下習題(當然,答案都是臨下課前5分鐘發下去),從不佔用學生課餘時間,我的成績明顯高出同科一大截,校長偷聽我的講課達半年,最後在學校教師會上說,我偷聽XX老師講課達半年,聽他的課後,我們都不會講課了。

其實,我也是受了一個學生的啟發才這樣做的,有一次,一個60多名的學生(一個班有40左右人能考上二本),拿著考試卷到辦公室問我:“老師,你別看我考了60多分,其實我能考80多分,有幾個錯題,我是不應該錯的,若稍微一分析就能答對,只是當時太隨手了,另幾個題,你講的時候我明白了,但以後又不會了。”

後來我做了一下問卷,50名前的學生,幾乎不用講,讓他們自己討論一下就可以了,我也把精力放在了題目的精選上。每次高考完後我都會調查一下學生,化學題目怎麼樣?學生的回答都是:“不就是我們複習的那些麼”。哈哈,既給人一魚,又做到給人一漁,成績會不好嗎?!

現在討論式課堂教學模式,我很多年前就用了,因為我發現學生給學生講問題時,語言更實用、直接,也很巧妙,接地氣,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我先講,學生再討論(說是討論,就是好學生回答一下差學生的疑問,幫其理解),然後鞏固知識,再後做練習題。遺憾的是當時不被學校領導認可,認為我是在偷懶,當看到我的教學成績時,只是勉強不批評我而已,不敢肯定這種教學模式,怕老師們講得少了,影響學校成績。

哎!常自嘲,應了一句古話:“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希望大家做研究型教育工作者,不要用固定的模式教學。


大道自然住石樓


我含山唐上課,就一本書。書,課堂上從未打開過。一教案,教案是擺設,其實就在自己的腦子裡,和一粉筆。上課,擺什麼花架子。

所謂上課好,也就是花拳繡腿,做戲給人看的。我想大部分所謂公開課都是這個樣子的。你不腳踏實地,落實每個知識點,就花樣多,一到考試,什麼都不是。

我退休前,學校一中層教語文,公開課年年年上,從學校上到區到市,乃至到省,天花亂墜好評如潮;可一考試,全年級墊底。你說,這樣的好課跟成績有關係嗎?只是,可惜了孩子。

我曾經教過一個學校最吵最煩最會惹事的班,語文英語都我自己教,還當班主任,還當年級組長。教了兩年,孩子們小學畢業考試,語文年級第二,英語平均分99分。年級第一,在全區也是前茅。不要以為一個課件就能教好學生。課堂千變萬化,有時候,學生就是不跟著你的節奏思路走。如果老師沒有駕馭課堂的能力,你教案設計的再好也是白搭。好成績是磨出來的,不是花裡胡哨表演出來的。上課批改講評訂正,再批改,不容易啊!

我們應該呼籲,好好對待那些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默默無聞的一般老師,他們才是真正的學校教育教學的棟樑。


含山唐


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老師,學生,家長,領導都應該思考找出成績的行成流程。問題中提出了一個教的問題,這只是一個流程,這個流程決定不了成績。看看學習方式,預習,複習,聽課,練習……這些是不是學習的方法。成績沒有這些能好嗎?出成績就是這些環節管理的好,學生有這些學習過程。教育難在面對人,人不好管理,知識方面好辦的多,沒有管理人的能力的老師出不了好成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