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全解析,每個媽媽都要重視:收藏這篇就夠了

最近常被寶媽問到新生兒黃疸的問題,現在就來給大家做個詳細的解析。


新生兒黃疸,這個問題可大可小。


一、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


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之分。


二、黃疸值如何換算?


1mg/dl=17.1umol/l。

例如:測量皮疸值是10,則膽紅素值是171。


新生兒黃疸全解析,每個媽媽都要重視:收藏這篇就夠了


三、生理性黃疸成因


在子宮內, 胎兒的紅細胞遠高於成人,出生後新生兒的紅細胞數量逐漸減少,向成人的紅細胞數量過渡,於是過多的紅細胞被破壞,釋放出膽紅素;


而且新生兒旁路膽紅素來源多,肝功能尚不成熟,肝排洩膽紅素功能差;


此外,新生兒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轉化為尿膽原(糞膽原),使新生兒發生黃疸。


一般,生理性黃疸時,膽紅素不會太高,多在205微摩爾/升(μmol/L)以下,對孩子也不會有大的影響,不影響孩子的食慾及精神,因此,不用擔心。


四、有下列情況時,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1. 黃疸在出生後二十四小時內出現。


2. 足月新生兒在兩週、早產兒在三至四周之後黃疸仍然持續不退。


3. 黃疸伴有精神差、嗜睡、拒奶、嘔吐、腹瀉、腹脹、體重不增等現象。


4. 黃疸消退後又復現,並且不斷加重。


新生兒黃疸全解析,每個媽媽都要重視:收藏這篇就夠了


五、醫院處理新生兒黃疸的方式


1. 膽紅素不超過205μmol/L(皮疸值12),建議曬太陽、持續觀察;


2. 膽紅素超過205μmol/L(皮疸值12),尤其超過255μmol/L(皮疸值15),建議住院照藍光;可能會抽血排查是否有ABO溶血等;達到一定數值可能會注射白蛋白,以防止膽紅素入腦,形成膽紅素腦病(核黃症)。


3. 凡超過255μmol/L(皮疸值15),在排因的同時,通常不會再管是否生理性黃疸或母乳性黃疸,都會按照病理性黃疸去治療,因為要防治膽紅素太高影響大腦。


六、關於照藍光退黃


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已經有幾十年歷史了,當進行藍光照射時,皮膚淺層中的膽紅素吸收光線後,結構發生變化,由原來的脂溶性變成水溶性,在代謝時從膽汁、尿中排出體外,從而減輕新生兒黃疸。


在可見光譜中,波長在420~460mm的光線對膽紅素的作用最強,而藍光波長為425~475mm,就成為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最好光源。


藍光治療很安全,基本無併發症,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發熱、腹瀉、皮疹等,停止光療後這些表現可以很快消失。


但要注意:

1. 對於較重的黃疸,不能單獨採用藍光治療,必須綜合治療;

2. 不能因為藍光照射後皮膚黃染顏色變淺,就認為一定是黃疸減輕,必須查血膽紅素,以免誤診;

3. 對於因為肝病、膽道閉鎖等疾病造成的直接膽紅素增高的黃疸,不能用藍光療法。


新生兒黃疸全解析,每個媽媽都要重視:收藏這篇就夠了


七、關於ABO溶血癥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是一種新生兒很常見的溶血性疾病,也是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最常見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的,多發生於O型血產婦所生的A型或B型血的嬰兒。


當媽媽是O型血,寶寶是A型或者B型血時,O型血孕婦中的抗A、抗B抗體IgG,可以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血循環,與胎兒紅細胞上的相應抗原相結合,破壞胎兒紅細胞,導致溶血發生。正因如此,O型血媽媽比別的血型的媽媽多了一層煩惱。


當然,也不是所有O型血媽媽所生的寶寶都會發生溶血病(夏爾媽媽就是O型血,而夏爾是B型,但夏爾沒有溶血病),即便發生溶血病,輕重程度也不一樣。這與母親抗體的量多少,抗體與胎兒紅細胞的結合程度,抗原的強度及胎兒代償性造血能力等有關。


當寶寶患有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時,其臨床表現主要為黃疸,一般在寶寶出生後24~48小時內出現,3~7天內消退,易被視為生理性黃疸而漏診。如果紅細胞大量被破壞,有的寶寶會出現貧血。嚴重者,也有發生肝脾腫大和膽紅素腦病的,但都比較少見。


對於ABO溶血病,只有極少數危重患兒需要換血治療。


新生兒黃疸全解析,每個媽媽都要重視:收藏這篇就夠了


八、關於母乳性黃疸


到目前為止,沒有研究能解釋母乳導致黃疸的具體原因。理論上停母乳能讓黃疸值降低,重新吃母乳黃疸值可能再升高。但建議黃疸值低於15且沒有迅速升高趨勢的寶寶,不要停止母乳餵養。


因為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而且停母乳就意味著要吃配方奶,這樣極可能讓寶寶腸道菌群紊亂而引發腸絞痛。有相當多的新生兒有腸絞痛現象,基本要隨著腸道發育的相對成熟才會消失。


出現母乳性黃疸的媽媽不要有任何心理負擔,您的母乳沒有任何問題,您更沒有犯任何錯誤,您的母乳仍然是寶寶最珍貴、最營養的食物。放鬆心情,媽媽良好的心態直接影響著寶寶的健康。


九、如何預防新生兒黃疸?(數值太高的,一定要入院治療)


1. 孕婦要在醫生指導下,慎用磺胺類的藥物,此類藥物有使黃疸加重的危險。


2. 媽媽孕期就要注重營養,使寶寶擁有較強免疫力,這樣不幸膽紅素太高時,也不那麼容易衝破腦免疫屏障而入腦。


3. 條件允許的話,寶寶出生第一時間吸吮媽媽乳頭,越早開奶,胎兒越早排出胎便。

因為24小時內胎便未排,很可能加重黃疸。

建議所有初產婦(生第一胎的孕婦)在生育之前學會抱嬰兒,便於生完之後哺乳。


4. 新生兒出生後要儘快查黃疸值,越早關注越利於避免黃疸值過高。


新生兒黃疸全解析,每個媽媽都要重視:收藏這篇就夠了


十、若新生兒已有黃疸,在家護理時可採取以下措施


1. 每天曬太陽,讓皮膚吸收陽光中的藍光。在家隔著玻璃曬太陽基本沒有作用,因為多數玻璃隔離了藍光。曬太陽時保護好嬰兒眼睛和會陰部,留意別曬傷。


2. 多餵奶,讓寶寶多排洩。


3. 適量餵食品質好的益生菌,幫助增加嬰兒腸道有益菌群,使之結合膽紅素,通過糞便排出體外(可能出現綠便)。


4. 金銀花煮水給寶寶擦臉泡澡。


5. 醫生可能會開降黃疸的藥,父母可以根據情況選擇。


6. 黃疸值在臨界值左右時,爸爸媽媽要加強監測,必要時每天監測數值,一旦出現持續上升,請及時就醫。


不要輕視新生兒黃疸,值不高的生理性黃疸也無需緊張。祝天下所有寶寶健康成長!



我是@夏爾媽媽 ,高級營養師,教育機構校長,英語專業八級。關注我,關注孩子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