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為什麼會對慈禧無比“忠誠”?

wang2019


提到這個問題,讓我們首先來講一下義和團的歷史,這會對這個問題有所幫助。

首先義和團的起源有許多說法,這裡採用普遍的歷史教科書中所說的,義和團起源於山東的民間拳會叫做“義和拳”。這個組織帶有非常濃重的宗教色彩,口號是“反清復明”。於是被清政府列為反動組織,朝廷也是不斷的派重兵實施鎮壓。

義和團開始“扶清滅洋”,慈禧太后藉機扶持,用來對抗洋人

這段歷史要追溯到公元1897年,這個時期中國早已處在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部的矛盾遠遠大於了內部的階級剝削之間的矛盾。此時的清政府也尚未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部分大臣官員還有一些反抗的意識,所以這時的義和團將口號也轉為了“扶清滅洋”。

但清政府對義和團的鎮壓仍未停止,於是義和團便離開了山東,轉入直隸(如今的河北),義和團在直隸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隨著義和團的不斷髮展壯大,再加上西方的洋人的介入,他們更改了隊伍的口號“扶清滅洋”。慈禧太后便意識到這是一個對抗洋人的好機會,因為西方殖民者一直對慈禧太后軟禁光緒皇帝的行為感到不滿。

於是在公元1900年,慈禧太后下令扶助義和團,她真實的目的是想借助義和團的勢力對抗洋人,義和團運動便在短時間內逐步發展壯大。一大批還留在山東的義和團戰士也開始向直隸地區靠攏,一路上也是到處殺洋人、砸洋貨、砍洋人電線杆子。最後慈禧太后見到義和團發展的勢力如此強大,認為向西方洋人列強宣戰的時機已到,於是義和團運動正式爆發。

義和團運動失敗,慈禧太后為討好洋人絞殺義和團

慈禧太后向西方列強宣戰後,洋人們也紛紛做出反應,紛紛向北京調兵應戰,此時的義和團也都已經入駐北京城,隨時恭候著與洋人的戰爭。

然後就是八國聯軍聯合侵華,雖然義和團的勇士們與清政府的軍隊殊死作戰對抗洋人,但也無濟於事。最終八國聯軍兵駐北京城,慈禧太后倉皇攜帶光緒皇帝逃命。

逃亡後的慈禧太后也想明白了,她一旦得罪了洋人,自己的位子可就保不住了,而大清政權也可能將不復存在。為了一己私利,慈禧太后便拋出了那句至今都看似恥辱的話: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慈禧太后

為了討好洋人,慈禧太后並下令分佈在全國各的清軍全力絞殺義和團人士。在清政府和洋人反動勢力的絞殺下,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最終覆滅。

首先從以上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慈禧太后純粹是為了一己之私來反對洋人的,當然也並不排除她是真心想反抗,但由於與洋人的實力懸殊,因為義和團後期的口號是“扶清滅洋”,這下深深的符合了清政府和慈禧太后本人的胃口。慈禧太后以為這有利於清朝政府的統治,便加以招撫義和團用來對抗西方洋人。

當慈禧太后發現洋人並不是那麼容易得罪的,自己也落得一個倉皇西逃的下場,而清政府的統治也難以繼續時,便反過來絞殺了義和團來討好洋人。

當慈禧絞殺義和團,洋人當然大力支持。義和團運動後西方列強借機與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讓清政府完全的成為了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應當這樣講,義和團雖然一開始是反清復明,但畢竟是中國內部的鬥爭,隨著洋人的進入中國,義和團果斷的放棄了與清政府的恩怨,加入到抵抗外敵入侵的戰鬥中,可見義和團在國家安危方面體現出的豪邁情懷。

在義和團自以為與清政府團結合作、一致對外的情況下,慈禧太后卻下令繳殺義和團。只能說是慈禧太后一直在利用義和團,而不是義和團坑了慈禧。相反,義和團才是被慈禧坑的。


閒來聊史


想做一群忠狗

最後被主殺


江舟曉月


義和團起來的口號是“扶清滅洋”,慈禧作為清王朝的代表,義和團自然對慈禧是無比“忠誠”的。至於“忠誠”來源,無非是受長期傳統的“忠君”思想的影響,進而轉化成了一場愛國的運動。

另外,義和團產生的背景,也註定了他是倒向慈禧一邊的,也就是清王朝這一邊。

義和團,最初為一個秘密民間團體,活躍于山東、直隸一帶。後轉換為一個極度排外的暴力組織,自有其社會背景。清末,隨著列強對中國的不斷侵略,洋人這一群體也順帶著進入了中國。由於文化習俗的不同,漸漸的與中國人產生了矛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民族矛盾。在清王朝對外的不斷失利,以及不斷賣國求榮的情況之下,這種矛盾一觸即發,遂而演變成了民間對洋人的深惡痛絕,繼而爆發了暴力排外運動,對洋人以及有關的事物,進行了全面的驅逐和破壞。

可以說,義和團的產生,是一個被壓迫民族對壓迫民族的反抗,正是應了那句話“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會有其緣由,不會無的放矢的。

當然,其盲目排外,也一直為人們所詬病,但義和團的歷史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說,義和團的爆發有其歷史必然性,也有其歷史侷限性,需要辯證的去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