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整版聚焦:青島高新區改革一週年 守正創新 打造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的“高新樣板”

作為全省第一批開發區改革試點單位,青島高新區肩負著“為後續功能區改革提供寶貴的經驗”的使命擔當。一年來,青島高新區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功能區“瘦身、強體、放權、搞活”要求,聚焦體制機制、幹部隊伍、營商環境、行政效率、金融服務五大領域中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堅持刀刃向內,創新路數打法,對原有的運行機制進行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造,加快建立層級精簡、扁平管理、開放協同、利他共生的生態系統,以改革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駛入快車道。今年前三季度,青島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速6.0%(全市第一),較上半年提高0.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工業增加值增速10.7%(全市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5.4%(全市第四),其中工業投資增速64.7%(全市第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

通過一年的時間,青島高新區從改革中找出路,以開放促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逐步構建新格局、打造新優勢、開創新局面:在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建設中,青島高新區作為全省唯一獲評開發區、全市唯一獲批單位,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改革一年來,青島高新區通過改革激發了園區活力、創新了路數打法、搞活了幹部隊伍、匯聚了發展勢能。我們將繼續按照‘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方向,加快推進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於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青島高新區管委主任、工委副書記李鴻雁表示。

大眾日報整版聚焦:青島高新區改革一週年 守正創新 打造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的“高新樣板”

瘦身強體 迴歸本位

打好“優勢牌”

翻開青島高新區改革一年的“成績單”,主責主業的“學科成績”尤為亮眼:通過產業互動融入“雙循環”,先後舉辦攜手京津冀等9場“雲招商”活動,簽約82個優質產業項目,總投資296億元;青島以色列“國際客廳”開廳兩個月即簽約優質項目24個,儲備項目30餘個。半年時間,新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35家,較去年同期增長38.4%;29家企業獲批建設青島市首批技術創新中心,佔比21.8%,位居全市第一。人才迅速集聚,截至目前累計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140餘人,園區人才總量突破50000人。“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已累計引進相關項目200多個,培育人工智能領域瞪羚企業8家,總投資額超過160億元;“醫療醫藥”產業鏈已累計引進150餘個項目與330餘家市場主體,總投資額超過140億元。與成績相呼應的,是青島高新區“瘦身強體”“輕裝上陣”產生的“加速度”。

改革前,青島高新區代管河套、紅島兩個街道,轄35個社區近10萬人,大量精力花在棚戶區改造、民生保障等社會事務上,並沒有發揮出國家級高新區應有的制度優勢、開放優勢和創新優勢。作為全省第一批開發區改革試點單位,青島高新區是改革最徹底、最堅決的一家開發區,人員變動分流涉及範圍之廣、職能剝離調整力度之大在全國也屬罕見。

因此,在改革伊始,青島高新區就以組建“為高新技術產業高度適配的服務型政府”來重新定位管委功能,將10大類50餘項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和開發運營職能進行“兩剝離”,集中全部力量聚焦經濟發展、“雙招雙引”、科技創新、對外開放等主責主業;在機構設置上深化“大部制”改革,將原有的22個機構精簡為綜合部、黨群部、經發部、招商部、科技創新部等“八部一委”,建立“管委會—工作部門—工作人員”三級扁平化管理架構,實行全員聘任;管委原有機關幹部全體起立、全出競進,打破行政、事業、企業身份界限,面向全市公開選聘幹部156名,人員數量精簡56%,平均年齡只有35歲,98%以上為本科學歷,碩士及以上學歷提高到52%;按照“管委會+公司”改革要求,優化整合現有國企,重新梳理職能定位,新成立中以(青島)國際客廳發展有限公司、青島高新招商集團有限公司兩家專業招商公司,切實擔起開發建設、投資發展、資本運營等職能,提升專業化運營水平。

體制機制改革是功能區發展的頂層邏輯,也是做好產業、科技、服務、金融等板塊後續改革的前提。隨著一項項符合發展實際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一個個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制度優勢正在青島高新區凝聚。

大眾日報整版聚焦:青島高新區改革一週年 守正創新 打造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的“高新樣板”

“四數”考核 量化標準

用好“指揮棒”

近日,青島高新區對在中以國際客廳啟動儀式、上海招商推介會、華中路打通工程等重大活動和工作中表現突出的71人給予“加點”獎勵,獎勵結果與薪資績效直接掛鉤,在全市功能區中率先實現“企業化管理”,標誌著管委會正由“管理組織”向“經營組織”轉變。

目前,青島高新區在全國功能區中率先創立了以點數、係數、指標數和加權數為重點的KPI指標考核體系。其中,“點數考核”通過即時考核、即時獎懲、即時問責,主要考核部門和個人工作作風、工作效能、工作質量、督查工作完成情況等,對部門和個人的突出貢獻或存在問題給予相應的加點和扣點,強調過程管理、考核、評價的及時性;“係數考核”聚焦主責主業,劃分招商、企業服務、綜合保障3類崗位,對不同崗位設置不同的考核係數,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崗位係數明顯高於綜合保障崗位,真正實現按崗定薪、按勞取酬;“加權數考核”將市級考核結果與管委領導、部門考核掛鉤,根據全區考核成績確定管委主要領導考核結果,根據全區考核成績和分管部門考核成績確定分管領導考核結果,根據所承擔的市級指標排名和部門權重佔比進行計分,判定部門考核結果;“指標數考核”將國家科技部、省、市三級考核指標進行分解,把任務分解到具體部門和個人,明確時間表、任務書,推動各項工作爭創一流,並對全面從嚴治黨、安全生產等反向約束指標實行“一票否決”。

“按照區分優劣、獎優罰劣、激勵擔當的考核辦法,把真幹假幹、幹多幹少、幹好幹壞辨別出來,使幹部一切圍著考核轉、一切盯著目標幹,運行體制更加順暢,決策效率更加高效,改革後青島高新區各項工作的推進成效也有了量化依據。”青島高新區黨群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瞭解,“四數考核法”的實施,旨在解決改革前考核激勵機制不科學、幹部動力不足、幹多幹少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等問題,徹底打破“大鍋飯”,進一步明晰了管委內部可衡量、可比較、能定責、可追責的考核指標,科學考量、動態掌握部門和個人的工作實績,並實現考核結果與個人薪酬收入、評優評先、崗位變動等掛鉤,全面激發了廣大幹部奮勇爭先、幹事創業的激情和活力。

大眾日報整版聚焦:青島高新區改革一週年 守正創新 打造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的“高新樣板”

流程再造 用戶思維

破解“痛堵難”

改革由問題倒逼而生,又在解決問題中深化。國家級高新區發展的形勢在變、任務在變、工作要求也在變,瞄準經濟社會運行中不斷變化的實際問題,改革就有了靶心和方向。

功能區改革前,青島高新區管委有20多個部門,在項目引進建設中存在職責不清、交叉重疊,從招商、拿地再到開工,最快也需要間隔幾個月的時間,項目“協調堵”“落地慢”“推進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絆腳石”。但在改革後的青島高新區,這些痛點正通過“流程再造”的方式被打破。近期,青島高新區制定實施了《佔地類產業項目服務流程再造暫行辦法》,明確由招商部門主責項目洽談至簽約、建設部主責項目開工至竣工、經濟發展部和科技部門主責項目投產運營及後期服務3個階段工作,建立起從項目落地、建設竣工到培育壯大全生命週期的“服務閉環”。同時,施行牽頭推進、聯席會議、專人負責、公開承諾、限時辦結五項機制,最大限度地削減層級、減少環節、精簡手續、壓縮時限。

在行政審批方面,青島高新區還推行“容缺預審查”和“告知承諾制”等創新制度,充分利用拿地“空檔期”,實現各項目手續並聯審批、壓茬推進、無縫銜接,項目從取得土地成交確認書到拿到施工許可證,審核部門由30多個壓縮至10個以內,審批時間至少能節約30個工作日,審批效率較之前提高70%。

近日,位於青島高新區的蔚藍生物項目按照“拿地即開工”模式快速辦理了前期手續,正式進場開工。今年以來,青島高新區共有盤古潤滑、青島五十八中高新區分校、拓疆機器人、海大生物等35個項目開工建設,海爾生物醫療產業園等18個項目竣工。其中,海大生物產業園項目在土地招拍掛2個工作日內就拿到施工許可證,盤古潤滑製造中心項目2個小時就拿到施工許可證……不斷刷新著審批服務的“高新速度”。

管委服務好不好,讓群眾來評價,讓市場主體來評價,以分、小時計算效率,這就是“用戶思維”。目前,青島高新區已探索形成一套特色鮮明、行之有效的路數打法,工委管委領導帶頭出招出手,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深入一線徵求意見、現場辦公,今年以來解決企業融資、生產、上市等重大問題20餘個,全區新開工項目30個,新竣工項目14個。同時,青島高新區實施740項業務“一站式”辦理,企業申報材料減少三分之一,審批時間縮短一半以上,並創新“一窗受理”“容缺後補”等制度,進一步提升行政審批效能,為園區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

大眾日報整版聚焦:青島高新區改革一週年 守正創新 打造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的“高新樣板”

網格服務 融入企業

建立“微循環”

企業引得下、建得快,投入運營後當然還要“過得好”。在運用國家級高新區在政策、金融、科技、產業等方面優勢對企業進行“常態化扶持”的同時,青島高新區還在全國首創企業網格化服務機制,打造了一支專業專職專注、服務理念超前的企業網格員隊伍,常態化沉浸在企業一線,迅速回應企業訴求,打通服務企業的“神經末梢”。

日前,位於青島高新區的青島海納光電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納光電”)二期項目融資遇到困難,青島高新區網格員在得知情況後積極協助企業與區財政金融部及多家銀行機構進行對接,高效推進、全程跟蹤,幫助企業在青島高新區扶持政策執行期即將到期前,完成《銀行貸款合同》的簽訂工作,得到企業高度認可。

“疫情下,網格員幫助我們協調解決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等問題,我們企業與政府的溝通又多了一條路徑和紐帶,感覺很暖心。”“網格員為我們提供一對一的幫助,精準講解相關優惠政策和減免政策等,讓我們全身心投入到生產中。”“企業二期建設需要資金3000萬元,目前企業無抵押物,在網格員的幫助下已經有招商銀行與我們對接。”……自網格服務啟用以來,網格員的服務工作得到青島高新區企業頻頻點贊,也不斷提升著企業的“獲得感”。

目前,青島高新區建立了“網格員—部門—管委”三級服務體系。將1200餘家重點企業和載體納入24個網格,採用“1+3”模式(每個網格配備1名網格長和3名網管員),選派83名素質高、業務強的年輕幹部擔任專職網格員,承擔企業服務、安全生產、數據統計、疫情防控、市容市貌等職責,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釐米”。推行“企業吹哨、網格員報到”服務模式,堅持定期走訪與隨機走訪相結合,並建立“1510”問題解決機制,即對企業反映的問題1個工作日回應、一般問題5個工作日辦結、特殊問題10個工作日完成。此外,針對網格化服務模式,青島高新區正在探索建設對應的信息化平臺,涉及企業問題採集、企業訴求跟蹤、企業標籤管理、政策信息發佈、協議兌現提醒、後臺管理中心、可視化統計展示等多個方面,在服務企業的同時,也提升網格員服務企業的工作效率,實現對網格員的規範化管理。

目前,青島高新區已建立起“有事就找網格,小事不出網格”服務品牌,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工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累計解決企業融資、政策兌現、安全生產等方面問題350餘個,成為青島高新區服務企業的“新名片”。


金融賦能 巧用槓桿

算好“資本賬”

近日,青島高新區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區域,出資5000萬元作為首批風險補償金,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爭取全國第二家“製造業資金合作計劃試點”落地,進一步拓展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

根據試點方案,按照政府、企業、銀行“2:1:8”的出資比例,青島高新區在全市率先實施“政銀企”(管委、銀行、區內製造業企業)聯合的“批發式”融資機制,通過區直屬企業出資設立風險補償金,為企業提供擔保,以流動資金貸款、項目融資及供應鏈融資等多種融資方式,緩解園區企業融資難題。目前,區內高測股份、海大生物、嶗應光電等10家企業已成為“批發式融資”的首批合作對象,融資總額8億元,其中首批合作的流動資金貸款額度2億元,近期即將放款,貸款兩年期利率為4%左右,明顯低於同期市場利率,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同時,青島高新區還組建了由管委、合作公司及會員企業代表組成的資金合作委員會,負責風險管理、項目篩選、初審推介、貸後檢查等職責,切實防控金融風險,避免國有資產流失。

“批發式融資平臺通過高新區政府與企業資金擔保的方式,解決了部分企業相關資產不能進行抵押,無法取得銀行貸款融資的問題。貸款融資利率低,週期2年的貸款期限比以前1年期的流動資金貸款使用起來更加方便。”青島海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柱崗告訴筆者。

推行“批發式融資”試點改革實現園區主導產業快速發展,其本質在於青島高新區產業結構與之前相比更加集聚優化。改革後,青島高新區編制了《“3+1”主導產業細分領域專題規劃》,主攻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醫藥、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和現代服務業等“3+1”主導產業集群,並通過“金融+科技+產業”的“乘數效應”進一步提高資源要素整合能力,催動產業裂變式發展。

為持續用好“政銀企”組合拳強化產業培育,疫情以來,青島高新區出臺11條扶持政策,下達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6批次2.4億元,提前撥付高新技術企業獎勵、專利資助7040萬元,減免各類房租近1500萬元,幫助企業新增融資11.6億元;出臺《青島高新區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管理辦法》,篩選出30餘家符合“3+1”主導產業方向、有潛力上市的企業納入上市企業後備儲備庫,出臺擬上市企業“白名單”制度,開闢上市“綠色通道”。此外,還研究擬訂《青島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現狀及對策》《青島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行動計劃》,12家區內企業入選青島市上市高企培育庫,總數佔全市1/5,中科英泰等2家企業入選山東省首批科創板上市培育庫。其中,高測股份日前順利在科創板上市,成為青島高新區培育的第1家、全市第2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上市當天市值即上漲240%,企業發展已成功邁入“快車道”。

大眾日報整版聚焦:青島高新區改革一週年 守正創新 打造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的“高新樣板”

攻堅克難 內外兼修

雕琢“品質城”

地處膠州灣北岸的青島高新區核心區自2008年啟動建設,因開發難度大、時間短,在城市基礎設施和配套項目建設方面一直存在較大的短板,交通不便、商業偏少、民生項目推進緩慢,嚴重製約了城市品質的提升。伴隨著功能區改革的統籌推進,青島高新區以“釘釘子”的態度將工作合力聚焦於企業和群眾的“身邊事”,堅持問題導向推動城市發展,實現城市品質的“硬提升”,為百姓釋放改革“紅利”。

近日,青島高新區重點公共服務項目呈現“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困擾園區10餘年的“斷頭路”華中路打通工程全面開工,正在加快路基施工和土石方開挖,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20%,按計劃2021年6月建成通車。地鐵8號線完成綜合聯調質量評估報告編制及各方審核,線路北段綜合聯調工作順利完成。濟青高鐵紅島站已完工,周邊市政配套工程正在收尾,下一步鐵路相關部門將組織竣工驗收,計劃2020年底前開站運營。備受關注的東方伊甸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各地塊的樁基施工及園區道路建設已陸續展開,計劃在2021年春節前完成整個入口場館的主體結構及熱帶雨林館的基礎施工。世茂52+購物中心開業正式投入運營,首創奧特萊斯、青島金茂覽秀城、利群集團紅島商業綜合體及供應鏈產業園等一批商業項目,以及康復大學、青島五十八中高新區分校、中歐國際城初中、高新嘉園幼兒園、青島市康復中心等一批教育、醫療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其中,作為青島高新區東片區重要的民生工程——佔地面積約12000平方米的華貫路農貿市場僅用5個月時間就完成項目選址、規劃、建設等工作,並於10月20日正式啟用營業,展現了青島高新區著力促進城市品質提升的速度與信心。

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既離不開產業發展“量的積累”,也離不開城市品質“質的飛躍”。功能區改革伊始,青島高新區就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融理念,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全面發起加快人氣商氣集聚、交通瓶頸突破等“九大攻勢”,打造“內外兼修”的城市品質。據瞭解,為有效應對地鐵8號線、膠東國際機場、紅島高鐵站等市級重大交通設施的開通運營,青島高新區啟動“便捷高新”規劃建設,優化9條線路,新增7條常規公交線、2條擺渡線和4條微循環,實現青島高新區線網密度由1.8公里/平方公里提升到2.5公里/平方公里,平均通勤時間縮短20分鐘、站點500米半徑人口崗位覆蓋率提高到95%以上,加密與膠東國際機場、紅島高鐵站、地鐵8號線等交通樞紐的銜接,在全市率先打造“在家生活方便、出行交通方便、辦事舒服方便”的“一刻鐘生活圈”,將青島高新區的區位優勢切實轉化為城市生產力。

(消息來源:大眾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