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向右?共享单车何去何从?

那是在几年前呢?那时候的城市还是红与黄的天下!基本上每个人都说,共享单车是ofo与Mobike之间的竞争,因为号称行业第的小三蓝单车已经走向死亡。这种行业是只有第一第二,第三是没有活路的。因为在小蓝单车破产的前前后后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家单车运营企业走向灭亡。

向左?向右?共享单车何去何从?

果然,慢慢的共享单车再没有刚开始时候的熙熙攘攘,玩家真的只有ofo与Mobike了,当玩家只剩下两家时投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投资收益了。此时两家企业的估值都已经达到了30亿美元。作为ofo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多次公开发声说两家只有合并才能实现盈利,因为ofo与Mobike之间的竞争仿佛是几年前滴滴、快的之间打斗的翻版。尽管这场打斗不像之前滴滴、快的打斗的那样血流成河,但从当时的情势看,两者要想实现盈利依然只有不多的几种办法,合并是其中一种。

向左?向右?共享单车何去何从?

时间就这样在僵持中慢慢度过......

不知道什么时候,hello单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且在阿里与蚂蚁的加持下逐步从众多没有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中脱颖而出,逐步占领ofo与Mobike都未发力的三四线城市。后来,Mobike没有卖身腾讯而是卖身给了美团点评;戴威先是拒绝与Mobike的合并,后又拒绝滴滴的收购,逐步走向危机的爆发。

前几天,生活在六线小城的小编出差去了趟上海.出差期间多数时间待在松江大学城附近了,这儿Mobike很少,但是hello很多,街上走着的多数都是蓝色的hello单车!小黄车基本上已经绝迹了,偶尔在某个角落看见一辆也处于报废或者半报废状态了,根本是无人问津。在蓝色的海洋中,这一抹破败的黄色多少有些尴尬以及英雄迟暮的悲壮!曾经第一个攻占大学校园的ofo现在落到如此境地,夫复何言!

向左?向右?共享单车何去何从?

当然,小编也不可能一直在松江待着,也抽空去见识了见识大上海滩的繁华。在杨浦,Mobike明显多了起来,单从数量上看似乎要比hello更多一些,而且骑行的人两家似乎也能达到对半开的地步。在这个流行“农村包围城市”的国家里,hello上演了一场绝美的逆袭,从三四线城市起步,到如今在一线城市与Mobike分庭抗礼,这背后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阿里与蚂蚁的功劳。在这个重资产而回报又遥遥无期的行业里,不找个有钱而又舍得花钱的金主爸爸,是注定没有未来的,可能ofo就是最好的例子。也是在那天,这也是我第一次而且是唯一一次看见一个中年人是在用ofo的,但是我并不能确定他是不是付费了。

对于ofo的危机或者说失败,马化腾说是共享单车被当做支付工具锁死了,可怜了一批小股东。对于阿里来说不可能不在出行这个领域没有作为,即便是没有大的成果也不会坐视腾讯系做大。其实马化腾说的没有错,只是有些双标准罢了。对于Tencent来说,Mobike也只是一个支付工具,同时Mobike也充当了进攻阿里的一支先锋不部队吧。但是显然Tencent并不着意于这种模式,在Mobike卖身美团这件事中,很难说没有Tencent的牵线搭桥。对于Tencent来说,只要能留住微信支付的线下场景,谁买了Mobike都一样。商人嘛,都一样,无利不起早!

向左?向右?共享单车何去何从?

在卖身之后,Mobike经过了几次调整,大量裁员也已经经过了好几轮,现在的Mobike已经单纯的成为了美团在出行业务上的一个部门,甚至说是一个小部分,共享单车对于这些巨头来讲也只是在提供支付场景方面有价值,相比较于自身培养,大大依靠支付宝入口的hello单车,Mobike App整合进美团App看来依然需要时日,可以说,当Mobike App消失的时候,或者说Mobike单车唯一一个入口在美团App上时才能美团真的完成了对于Mobike的消化,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才是Mobike为美团丰富了场景,真正为美团带来流量。这样看,hello并没有必要单独开发App,因为既然支付宝想做一个大的平台、入口,那么就必然要保留共享单车的入口,既然要保留这个入口,那么hello单车就没有必要推出自己的App。或者说为了对标美团,可以将hello单车接入饿了么,在饿了么App开放hello入口,因为一个太臃肿的支付宝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完成导流作用的支付宝可以分场景、模块将业务打包入相应的App。

游荡在上海街头,我也曾想过,此时的戴威在干些什么?在为了钱而奔波;在想着怎样让ofo起死回生;在愧疚懊悔?或者是怀着比以往任何一刻都坚定的心尽力维持?在Mobike卖身时,王晓峰坚决反对,但是独木难支,终于没能阻止Mobike的卖身,现在,不知他对戴威的左支右绌又能作何感想呢?

这世界,就这世道!

但对我来讲,在千里之外的大上海还能有共享单车骑,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