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淇县:清代四合院 深藏闹市中

在鹤壁淇县县城西街路,至今保留着一座占地700多平方米四方规整的清代四合院。因地处闹市,这座四合院与周边的现代化建筑比起来,它的历史感、沧桑感、厚重感让人震撼。近日,记者与淇县文物管理所文博研究专家一起来到这里,实地探访了这座古建筑。

这座四合院是今年55岁的王建绍及弟弟王文绍两兄弟的家。据王建绍介绍,这座四合院建于1820年,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王建绍说,他们在这座四合院里生活了半辈子,以前从未觉着这座老宅与其它建筑有什么不同,自去年淇县人民政府给这座老宅挂上了一个历史建筑的牌子后,他们才知道自家的老宅是有历史意义的。

鹤壁淇县:清代四合院 深藏闹市中

王建绍说,他听老辈人说起,他祖辈上有位九品官员是做建筑出身,这座四合院从设计到选址、建设,所用的一砖一瓦都倾注了这位祖辈的心血。

鹤壁淇县:清代四合院 深藏闹市中

淇县朝歌镇街道西街社区居民 王建绍:“盖这个房子的时候祖上他也算是有点实力,原因就是他管的是民间建筑、桥梁,他思想上和(经济上)有一定的实力。”

整座四合院均为砖木结构,院内共有大小房间18间。这座四合院坐西向东,由正房、南北厢房及倒座房(也称临街房)组成,四方四正的布局让整个院落形成了一个开敞而又相对封闭的环境。

淇县文物管理所副研究员 王小运:“他这个院落是咱们北方,特别是中原地带的一个标准四合院,很有代表性。你看,因为街道是南北街,但是主房也叫正房,是坐西面东,这是正房。然后这两边是厢房,这是北厢房和南厢房。然后后边的是临街房。”

鹤壁淇县:清代四合院 深藏闹市中

据王小运介绍,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是依着一条中轴线对称排列,倒座房两侧设计有两个大门,一个供行人出入,一个供马车出入,在古代这是很讲究的一户人家。

记者看到,这座四合院青砖砌墙,灰瓦覆顶,装饰朴素,古风犹存,虽经200年沧桑,仍完整地保持着原有的建筑风貌。指尖划过,青砖上粗犷原始的纹理,岁月仿佛也成了触得着的东西。

淇县朝歌镇街道西街社区居民 王建绍:“老辈儿人都说,盖房时光这一条街的石头都堆满了,这一条街都成石头了。因为啥呢?它打地基的时候它都要用石头,从西山运来的石头都是运到家以后,再用匠人把它一块儿一块儿都雕刻,就像现在就跟这一样,全部是条石。”

令人称奇的是,这座四合院虽经200年的沧桑岁月,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时代变迁中人为的破坏,都没有将四合院的结构和格局改变。多年来,四合院仅有过一些简单的维修。王建绍说,住在四合院里会使他心中产生一种正义感。

淇县朝歌镇街道西街社区居民 王建绍:“心里头有一种正义感,这房子住里边儿觉得心胸比较开阔,也亮堂。”

王建绍说,他们家多年来家人和睦相处,团结四邻,虽然不是大富大贵,却也能安享平安快乐。曾经有人想出高价买他家老宅,可祖上留下来的基业,他们兄弟二人视为无价之宝,不是金钱所能衡量。

鹤壁淇县:清代四合院 深藏闹市中

淇县朝歌镇街道西街社区居民 王建绍:“曾经也是有人想出高价给我买了。作为我来说就是啥,祖上留下来的产业,自己只有说在现有的基础上维修,妥善地保管。他给我钱再多,我也不会卖。”

据了解,四合院建好之后,王家祖辈住进了四合院,他们言传身教,要求后世子孙们要和睦相处,堂堂正正做人、做事。王家四合院在王家人看来,是他们家族的历史沿续、家风传承。

鹤壁淇县:清代四合院 深藏闹市中

淇县朝歌镇街道西街社区居民 王建绍:“保持原来的特色,把它修一下。将来我这个房(四合院)就是祖祖辈辈把它传下去,毕竟是个历史文物建筑,将来叫小孩儿一代一代把它传下去就行了。”

来源:鹤壁生活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