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拒絕溝通?孩子拒絕的不是溝通,而是不會溝通的父母

文 | 小碧談育兒(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2120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為什麼孩子拒絕溝通?孩子拒絕的不是溝通,而是不會溝通的父母


為什麼孩子拒絕溝通?孩子拒絕的不是溝通,而是不會溝通的父母

現在很多家長是不是面對這樣一種情況,你很想了解孩子,然後也試圖主動找孩子溝通,但是孩子都用三個字:還可以、隨便啦,無所謂,這樣敷衍的話來應付你。

而另一方面,孩子和同學的交流卻一點問題都沒有,甚至和別的長輩,包括爺爺奶奶都能夠談笑風生 ,卻唯獨對父母很冷淡。

家長其實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孩子會拒絕溝通呢?孩子其實不是拒絕溝通,而是不願意和自己的父母交流呢?父母是否關注過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態度呢?

我們今天就和大家從幾個方面一起聊一聊孩子和父母溝通的時候出現的問題,以及孩子的心態吧。

一、孩子拒絕溝通,說明了什麼?

首先,家長要明確孩子是拒絕和爸爸媽媽溝通,還是拒絕和所有人溝通。

為什麼孩子拒絕溝通?孩子拒絕的不是溝通,而是不會溝通的父母


如果,孩子和其他人包括同學、朋友的交流都沒有問題。那說明孩子本身的心理和生理都是健康的。而現在這種狀況,可能主要還是與父母和孩子之間交流的方式、態度等有關係。

爸爸媽媽和孩子就交流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溝通時的心態,那些拒絕和父母溝通的孩子內心是怎麼想的呢,家長是否關係過這個問題呢?

二、孩子拒絕溝通時有哪些心態?

家長自己設想一下這樣的場景,我們在平常的工作中,為什麼不願意和某些同事有工作以外的交流。

是不是因為同事的態度問題,讓我們覺得不耐煩;還是,這個同事聊天的內容很乏味,引發不了我們的興趣;又或者是我們說話的內容同事聽不懂。

其實,這些也是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孩子的一種心態。覺得父母在對他進行說教,從而產生一種牴觸心理。另外,就是父母只會反覆唸叨:要好好學習,注意身體,這些讓孩子厭煩的重複話題。

為什麼孩子拒絕溝通?孩子拒絕的不是溝通,而是不會溝通的父母


還有就是,父母和孩子不在一個頻道,孩子說的最新的遊戲、音樂、書籍,家長都聽不懂。孩子就會覺得,你都不懂,我為什麼要和你交流呢,還不如和同學聊天有意思。

牴觸、厭煩、我說得你都不懂,這就是孩子在拒絕和父母溝通時的一種普遍心態。那除了在溝通話題內容上做提升,家長在溝通方式上又有哪些要注意的呢,有哪些溝通方式是孩子所牴觸的呢?

三、家長的哪些溝通方式是孩子所牴觸的?

首先肯定是命令式的溝通了,有很多家長都會誤以為,只要是說話就算是溝通。而且為了維護家長的威信和尊嚴,都會用命令式的語句,比如:去把作業寫了,把早飯吃了。這些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牴觸。

另外一種形式,就是反覆嘮叨,家長往往覺得孩子不聽話,是父母強調得不夠,因此很容易一個問題反覆說、反覆提。其實,孩子對這些都是有印象的,家長重複嘮叨,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不被信任的感覺,甚至會想:你越說我就越不做。重複嘮叨的溝通方式,也是會讓孩子產生牴觸的心理。

為什麼孩子拒絕溝通?孩子拒絕的不是溝通,而是不會溝通的父母


最後,就是單方面溝通。所謂的單方面溝通,是指家長只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對孩子的意見充耳不聞、視而不見。這其實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不平等的感覺,讓孩子覺得家長並沒有和他溝通的誠意。

命令式、嘮叨式和單方面溝通,是很多家長很容易陷入的幾種錯誤溝通方式。這樣自然會讓孩子產生牴觸的心態,那麼有哪些正確有效的溝通方式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四、和孩子溝通,有哪些正確的方式?

1 克服孩子溝通時的消極情緒

首先,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家長要學會專心的聽孩子所說的話,這其實是尊重孩子的第一步。

其次,在聽孩子講話的時候,家長要學會用一些:嗯嗯,對的,是這樣嗎?之類的語氣助詞,表示爸爸媽媽有在聽你說哦,讓孩子覺得父母有在參與他的聊天內容,營造一種討論的氛圍。

最後,有些孩子的可能年紀比較小,有時候自己的意思表達不清楚,家長可以在旁邊幫助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排除孩子一些消極的情緒。

為什麼孩子拒絕溝通?孩子拒絕的不是溝通,而是不會溝通的父母


2 家長和孩子一起合作

家長可以培養孩子的一種參與感,引導孩子一起合作,讓孩子也成為家庭的建設者。

比如,可以引導式的啟發孩子:“今天全家一起做家務,你來掃地可不可以。或者是,你整理自己的房間好不好。”

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為全家人煮一頓飯,讓孩子來負責洗菜。

這樣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肯定比較興奮,爸爸媽媽也可以說:“今天的菜都是寶寶洗的,洗的真乾淨。”

孩子肯定也會分享自己洗菜的一些小體驗,或者是說別的小朋友也會在家幫爸爸媽媽做家務。這樣話題就很自然的展開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也會更加順暢。

為什麼孩子拒絕溝通?孩子拒絕的不是溝通,而是不會溝通的父母


3 多對孩子進行鼓勵

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學會鼓勵孩子,要對孩子說話的內容進行肯定。比如說:“你今天起床有自己疊被子,也疊得很整齊哦。”這樣孩子肯定也會堅持自己這種行為。

但是,鼓勵時也不能夠用敷衍的態度,要學會找到孩子今天的亮點,具體事情具體表揚,不要空泛地說一句孩子好乖。

最後,也可以用一些專業性強的詞彙,加深孩子的印象。比如:你今天學習和休息時間安排得很好,很有時間管理方面的天賦。

主動和孩子溝通,讓孩子願意和家長溝通,其實是一件很有挑戰的工作。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性格和心態不同,家長有需要有針對性地去了解,並且調整自己的溝通時的態度。

為什麼孩子拒絕溝通?孩子拒絕的不是溝通,而是不會溝通的父母


總的來說,經常溝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溝通肯定是最基本的方法。如果家長對於和孩子交流,不管是青春期,還是幼兒期的孩子,有什麼好方法的話,都歡迎大家提出來,互相參考和借鑑。

我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如果您對“育兒知識”感興趣,請關注我,@小碧談育兒 我會持續為大家提供這些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